13元的酸奶被偷喝,臺灣女學生選擇花4000元做DNA檢測抓到嫌疑犯
13元的酸奶被偷喝,花4000元做DNA檢測抓到嫌疑犯,是浪費資源還是值得肯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相信我們從小被教育,它告訴我們再小的壞事也不能去做,可是我們往往對一些小錯誤選擇放任和無視,但最近的一位女大學生卻偏偏對這樣的「小事」選擇了較真到底。據海外網報導,臺北市私立文化大學1名女學生與5名女學生共住學校宿舍,最近她從家中返回宿舍時,發現自己買的酸奶被人喝掉了,並且在宿舍垃圾桶內發現了空瓶,於是她詢問了自己的舍友,但是沒有一個人承認。也許事情至此為止我們一般人都會選擇忍氣吞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這位女生卻偏偏選擇了報警。轄區內的警察接到報警後也第一時間趕到了她的學校,派鑑別人員到場採集空瓶上的指紋,但是因為酸奶冷藏過有水痕,無法採到有效的指紋樣本。於是該女學生提出來,可以通過採集空瓶上DNA找出偷喝者的身分。警方依法通知其他5名女學生到警局接受採證,並利用棉棒採取5名女室友的口腔黏膜細胞建立DNA比對樣本,前後製作包含空瓶上共6組DNA樣本送驗,最終抓到嫌犯。
對這件事情,網友們展開了不同的討論。有些人持肯定態度,有些人覺得這位女生太較真了,畢竟只是一瓶酸奶而已。對此警方內部普遍認為類似為了這樣的普通小物件而出動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費心「破案」一定程度上是對資源的浪費,例如常見市民的雨傘被偷,或是外套被拿之類的,要警方調閱監控器,刷卡紀錄等找出拿走這些小東西的「竊賊」,警方依刑法規定會偵辦,但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和民眾的損失往往不成正比。一名資深警察說,程序上當然會依規定辦理,但警員心理或多或少會有浪費公共資源的不好感受。
斌哥覺得,那位喝了酸奶的女生肯定不是第一次錯拿或錯用別人的東西了,在她看來也許這麼小的物件我只是用一下或者喝一下沒什麼要緊的,也正是因她的第一次,第二次沒有被及時地指正導致她現在已經習慣成自然了,也許剛開始只是一瓶飲料或者一頓早飯這種微不足道的東西,慢慢地一些零錢、生活用品也會被她列入範圍,等到洞越來越大才想到要去填補就來不及了,對此斌哥覺得作為家長或者朋友,如果你的孩子或者朋友是這樣「順手牽羊」的人請一定要義正言辭地提出來,給她指明正確的做法。對於新聞的中女生斌哥只想點個讚,當然如果警方在出警過程中,如果衍生龐大的鑑別、追查等相關費用,為了避免浪費公共資源,我們是不是可考慮「修法」讓犯罪者負擔這些額外產生的刑事調查、鑑別等相關費用,這樣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
如果你是那個受害的女生,你會為了13元選擇報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