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的通知》以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陸續制定、落實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
一、這些機構
需100%具備高通量核酸檢測能力
為提升全國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近日,廣東省政府制定出了三年行動計劃。具體目標如下:
2020年,各級疾控中心和承擔傳染病救治能力建設任務的醫院,全面建成不低於生物安全二級防護水平的實驗室,且具備核酸檢測能力;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及部分中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全面完成發熱門診改造升級;完成廣東省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和廣東省高水平疾控中心綜合建設項目前期工作。
2021年,省疾控中心第一季度完成省級突發急性傳染病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實驗室平臺項目建設任務,具備傳染病快速排查和檢測「一錘定音」能力;承擔傳染病救治能力建設任務的57個縣的77家公立醫院和25家市級醫院,在上半年基本完成「平疫結合」可轉換傳染病區建設,新增可轉換傳染病床3300張;年底完成3所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任務。
2022年,全面完成公共衛生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設任務,疾病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醫療救治和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急性傳染病應急隊伍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大型體育場館、展覽館(會展中心)等公共設施實行平戰兩用。全省疾控機構單日最高核酸檢測量從1.9萬人份提高到7萬人份;地市級疾控中心100%具備高通量核酸檢測能力;承擔傳染病收治能力建設任務的醫院,可轉換傳染病床數增加到1.6萬張,可轉換重症監護病區(ICU,含相關專科重症病房,下同)床位數增加到4916張。
其中核酸檢測實驗平臺以及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在方案中處於突出位置。
01
省級疾控中心建設新發突發傳染病高通量應急檢測平臺、技術研發平臺、檢測技術培訓和質量控制中心(兩平臺、一中心),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的綜合實力,具備傳染病快速排查和檢測「一錘定音」能力,發揮全省公共衛生防控體系的龍頭作用。
02
地市級疾控中心建成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防護水平實驗室,具備高通量核酸檢測能力,檢測能力大幅提升。
03
加快推進101家縣(市、區)級疾控中心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其餘縣(市、區)疾控中心完善核酸檢測實驗室升級改造和設施設備配置,使之達到生物安全二級防護水平並具備核酸檢測能力。推動21個尚未設立疾控中心的市轄區完善機構設置。推動縣(市、區)級疾控中心均具備核酸檢測能力。
二、呼吸機、心肺復甦
這些救命器械基層必須配備
在縣級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提升方面,規定縣級醫院要配置呼吸機、負壓擔架和負壓救護車等必要醫療設備,疫情時可立即轉換。
最後,在城市傳染病救治網絡(市級救治基地)建設項目上,要一體化建設規範化發熱門診、醫技檢驗檢測中心和達到生物安全二級防護水平的實驗室,配置呼吸機、心肺復甦、體外膜肺氧合(ECMO)、負壓擔架、負壓救護車和聚合酶鏈式反應儀(PCR)等設備;強化衛生應急物資儲備,預留應急收治場地和改造空間、接口。
三、耗資341億
湖南牢築公共衛生防控救治體系
在此之前的2020年10月2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也發布了為期4年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重點建設行動方案。
湖南省建設方案共收集、篩選項目272個,總投資估算約341億元,規劃分為4年推進。其中,「一網」項目89個,總投資約42億元;「三中心」項目178個,總投資約278億元;「一基地」(醫療物資儲備基地)項目5個,總投資約21億元。
也就是說,在未來4年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設中,湖南省將投資約21億元重點建設醫療物資儲備基地。其中在基層公共衛生和監測預警能力提升上,湖南省要求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齊公衛巡診車、彩超、數位化X光機、全自動生化儀等設備,建設具備隔離條件的發熱門診和隔離觀察室,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提升醫療設備水平。
從目前多省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來看,即使側重角度有所不同,但普遍重視基層防疫救治體系建設。基層醫療衛生資源能否藉此機會實現大幅優化、完善,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更多醫械行業前沿資訊&行業大數據乾貨,歡迎關注百家號@眾成醫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