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2020-12-22 央視網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原標題:

  【網絡媒體走轉改】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活動綜述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李世芳

  自八月底以來,一大波標題含有「網絡媒體走轉改」字樣的稿件集中刷屏網絡,常見於各大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甚至許多新媒體平臺。內容既有紅軍長徵勝利的光榮歷史,又有長徵沿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二者巧妙的結合,組成一篇篇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新聞稿件。

  據悉,這是中央網信辦組織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歷時近兩個月,近百家網絡媒體的371位記者、編輯走進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等六省深入採訪,重新走過八十年前革命先烈們的長徵足跡。

  陝西站採訪團在中央紅軍勝利紀念碑下合影 西部網供圖

  這是一場正能量的紅色接力賽

  在旗上留下簽名的那一刻,這些素不相識的人便開始為緬懷一段歷史而前行,為調研報導沿線老區人民的發展而共同努力。就這樣,一場路途長達一萬三千二百多公裡的接力賽開始了。近百家網絡媒體的371名記者、編輯來到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等六省深入採訪。他們走進革命老區,感受厚重的紅色歷史;他們來到尋常百姓家,採訪近些年來老區人民生活的變化。

  陝西站採訪團記者在旗上簽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攀 攝

  「用腳採訪,用筆記錄,用心還原,將老區人民的舊貌新顏和敢闖敢幹的精神展現給全國人民,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參加湖南站採訪的中青在線記者傅曉羚說道。

  四川站採訪團來到紅軍過草地紀念碑 中國網記者 宋若冰 攝

  5天、60餘人、2市(州)7縣、1500公裡、海拔4114米,四川站可以說是此次接力賽中路途最艱辛的一段。採訪團連續翻越夾金山、夢筆山兩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山,走過紅軍長徵走過的高原沼澤地。刺骨的寒風、稀薄的氧氣,氣勢磅礴的雪山、一望無際的沼澤地。光明網的記者張紫璇說,當她站在一望無際的草原的時候,沉重的歷史第一次讓她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甘肅站採訪團通過會寧會師大橋

  甘肅站是這次接力賽中,路途最遠的一段,歷時7天,行程近4000公裡。路途漫漫,這群年輕人對長徵精神的敬仰絲毫沒有減弱。「當我真正親身踏上這片土地,走進紅軍曾經經過、戰鬥過的地方時,我突然發現:之前看的資料所帶來的震撼仍不及此時此刻的所見所聞。」中青在線記者張冀北在她的採訪心得中寫道。

  這是一個個在新長徵路上奔小康的新農村

  一路走來,伴隨網媒記者、編輯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承載厚重歷史的革命紀念館,還有當年紅軍長徵走過的一排排村落。現如今,這些革命老區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地扶貧各有妙招。

  「房子面積200餘平方米,樓上樓下共7個房間,家裡6個人住,很寬敞。」83歲的村民華從祈說起兩年前新入住的二層小樓,感到舒適和滿足。8月22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來到了葉坪鄉華屋實地探訪,華屋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蘇區時期,這裡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革命,全村共有20人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

  如今的華屋建起了一棟棟小樓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仵楠 攝

  2012年以前,華屋村人民還非常貧困,村民們住在透風漏雨的土坯房中。村裡沒有一輛汽車、一臺空調、一個燃氣灶……而如今,華屋村建成了66套具有客家風情的住宅,每戶佔地面積90平米左右,兩層半的小樓建築面積共225平米左右。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原有土坯房進行了修繕,村民告別了破舊土坯房,搬進寬敞氣派的二層小洋房,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李考鳳談起現在的生活笑開了花 南方網編輯 王瑭琳攝

  除了新農村改造,蔬菜基地產業、光伏產業、「網際網路+村淘」等都成為江西扶貧的「絕招」。「在蔬菜基地務工,一個月下來能拿到1800多元工資,日子比原先好多了。」江西興國縣傑村鄉含田村的李考鳳談起現在的生活,臉上樂開了花。

  精準扶貧,一對一幫扶、建立保障性住房;產業扶貧,紅色旅遊、用「網際網路+」推動當地特色產業……革命老區因地制宜,用適合當地發展的方式帶領老區人民奔向小康路。

  這是一群記者力max的年輕人

  「重走長徵路,用青春丈量革命熱土」就如南方網記者王瑭琳為稿件起的標題一般,參加這次採訪活動的網媒記者、編輯大都是80、90後。這群年輕人,懷著滿腔熱血,用腳採訪,用筆還原,用心還原,用青春丈量革命熱土。

  連續五六天的參觀、採訪,往往是天還沒亮透,採訪團就準備啟程。採訪時間緊,一個採訪點結束之後接著就坐車趕往下一個採訪點,每天的行程結束時往往已是傍晚。行程的結束並不代表工作的結束,記者編輯們還要整理採訪素材連夜寫稿。

  中青在線記者正在調試VR全景拍攝設備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仵楠 攝

  在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李想舉著VR設備在錄製視頻。「走進紀念館,我們根據查閱好的材料,立刻鎖定一口鍋、一張被單、一艘船,將最具代表性的紀念物介紹給網友。」

  圖片來自公眾號網絡傳播雜誌

  夾金山上,在手機隨時都有可能凍關機的狀態下,網易編輯許夢娜依然堅持在為網友們直播,帶網友們現場感受夾金山的海拔和溫度。

  在川主寺鎮傳子溝村唐卡畫院,中國網記者曹建一邊錄音,一邊記筆記。中國網信網郭子涵 攝

  厲害了!這是一場新浪微博閱讀量超7億的紅色活動

  活動期間,新浪微博開設「長徵路上奔小康」和「築夢長徵路」兩個微博話題。參與活動的記者、編輯們每天發微博記錄採訪的心得體會,並以多種形式發微博,不僅有最常見的圖文微博,還有秒拍視頻、航拍等等。截止9月29日,相關微博已發布9.6萬條,閱讀量突破7億。

  除此之外,中央新聞網站、地方主要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兩微一端開設專題專欄近百個。全網共發布圖文、視頻、H5、VR等各類作品13.7萬餘篇。

相關焦點

  • 刷屏近兩個月的「網絡媒體走轉改」究竟是個什麼梗?
    自八月底以來,一大波標題含有「網絡媒體走轉改」字樣的稿件集中刷屏網絡,常見於各大新聞網站、商業網站甚至許多新媒體平臺。內容既有紅軍長徵勝利的光榮歷史,又有長徵沿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二者巧妙的結合,組成一篇篇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新聞稿件。  據悉,這是中央網信辦組織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 【網絡媒體走轉改】屈貴全:挖掘平凡生活中的動人故事
    華聲在線1月13日訊 在1月13日舉行的2017年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啟動儀式暨「溫暖中國(湖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啟動儀式上,湖南省委網信辦副主任屈貴全作了講話。以下是講話稿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 湘潭是偉人故裡、毛主席的家鄉。
  • 【網絡媒體走轉改】水電建設者們在柬埔寨的中國年味兒
    【網絡媒體走轉改】水電建設者們在柬埔寨的中國年味兒發稿時間:2017-02-06 14:55:00 來源: 西安網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水電建設者們在柬埔寨的中國年味兒責任編輯:李永鵬
  • 網絡媒體走轉改:快樂「鬧」元宵 溫暖出行路
    網絡媒體走轉改:快樂「鬧」元宵 溫暖出行路時間:2016-02-22 21:02:00來源:中國網作者:何志宇 蔣玥編輯:  南充北站推出「鬧」元宵活動,來自該站團支部的10名團員青年在候車大廳張貼福字、對聯,為出行旅客送去一碗碗熱騰騰的元宵及一個個製作精緻的小中國結,受到旅客們的歡迎。「這元宵好吃,讓我想起了遠在杭州的家。」候車大廳內,準備乘車去成都的張大爺接過熱騰騰的元宵,一邊吃,一邊說。(何志宇蔣玥)
  • 網絡媒體走轉改:連家船漁民上岸 脫貧攻堅效果現
    網絡媒體走轉改:連家船漁民上岸 脫貧攻堅效果現 2016-02-13 15:07:28來源:光明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何敏
  • 【網絡媒體走轉改】杭州東站:一位值班站長的熱情與快樂
    1月13日,春運首日,新華網浙江頻道走轉改小組來到浙江杭州東站,圍繞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主題展開調研活動。早上6點40分,當新華網記者來到杭州東站地下一處取票機的大廳時,這裡已經人山人海,大家都排著隊,自助買票、取票了。隨後,記者在進口大廳趙紅衛服務臺旁,採訪了一位基層工作人員。
  • 【網絡媒體走轉改】江蘇長電科技:在危機中求生機
    原標題:江蘇長電科技:在危機中求生機 【網絡媒體走轉改·經濟科技領域「彎道超車」典型】 2月的江蘇省江陰市,乍暖還寒,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城東廠區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無塵車間內,工人們正全副武裝操作機器進行著晶片封裝。
  • 網絡媒體走轉改:莆田厝頭村讓老人住進了「幸福院」
    2018年02月02日 17:08:20 來源:中新網福建   網絡媒體走轉改系列報導之四  中新網福建新聞2月2日電(黃雪玲)2月2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東莊鎮厝頭村,70歲的蘇玉森和往常一樣
  • 說好基層話:新時代「走轉改」的常態化創新
    河南廣播電視臺站位新時代、堅持宗旨,以媒體的自覺和責任擔當,深入一線,創新理念,說好「基層話」,傳播正能量,創作了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力作,進一步深化了「走轉改」,實踐和創新了新聞傳播理論。
  • 【網絡媒體走轉改】武山縣城關鎮:「小拖把」擦亮了「致富路」
    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3月1日,張軍強正在自己的廠房裡,按照拖把製造工序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記者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武山訊(記者韋德佔)讓農民致富,路子多種多樣。(記者韋德佔/攝)「在我們這個廠房,一天可以生產近200個拖把,在廠房建成投入運營的這8個月的時間裡,已經有9萬元的收入了。」張軍強笑著告訴記者。談及以拖把作為致富門路,今年37歲的張軍強感慨萬千。
  • 【網絡媒體走轉改】成都雙流板橋楓林安置小區見聞
    【網絡媒體走轉改】農民進城記  成都市雙流區板橋楓林安置小區的廣場上,79歲的老人胡建明和老伴帶著孫女享受著初春的和煦陽光。邱文富說,這種方式推行後,大家都自覺了,「鄉裡鄉親的,大家都要個臉面,誰都不想讓人在背後罵。」  後續保障:「我們老年人都有社保」  居民王建洪這幾天有些忙,他每天都忙著出現場。「我現在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每個月有幾千元的收入,妻子也在企業裡打工,生活還是蠻不錯的。」
  •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軍長徵經過的遵義,這四個村子殊途同歸
    秉承著習近平總書記「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徵路」的信念,一群年輕的網絡媒體人齊聚貴州參加「『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第三站「同步小康看貴州」,五天時間裡驅車2500多公裡,見證了這片紅色熱土上的厚重歷史、幸福今天和美好未來。
  • 【網絡媒體走轉改】殘疾夫妻妙手仁心排憂解難 暖了鄰裡心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殘疾夫妻妙手仁心排憂解難 暖了鄰裡心 姚廣盛說:「給人們看病挺開心的,治好一個病人比什麼都舒服。」近些年,姚大爺還開設了「心理課堂」,為有心理偏差的未成年人服務,及時矯正心理偏差,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   在交談之餘,姚廣盛家裡客廳擺放的鋼琴,引起了人民網天津頻道的關注。了解得知,原來姚大爺還是位填詞譜曲的「高手」。   2006年,姚廣盛用撫恤金買了一臺鋼琴。
  • 網絡媒體走轉改:家是一棵樹,過年捋遍根梢枝葉
    網絡媒體走轉改:家是一棵樹,過年捋遍根梢枝葉 2016-02-09 17:37:48
  • 網絡媒體走轉改丨阿芬 洋山人民的好女兒
    局長辦公室就在辦事大廳隔壁,記者推門進去一看,裡面空空蕩蕩,只有一張辦公桌,上面什麼都沒放,連電腦也沒配置。「我不會去坐的,先讓它閒置著好了。我不在窗口辦事怎麼行呢?」阿芬講出來的話根本不像個局長。她還悄悄對記者說:「我告訴你啊,我這個人不適合當什麼領導,普通辦辦事就好了。」
  • 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理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在「走轉改」活動開展一年之際,中宣部8月30日在京舉行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理論研討會。來自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新聞單位和高校研究機構的100多名代表參加研討,進一步深化了對「走轉改」活動的規律性認識。    2011年8月起,全國新聞戰線開展了「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
  • 【網絡媒體走轉改】50歲「老乘務」的退休儀式:列車上站好最後一班崗
    【網絡媒體走轉改】50歲「老乘務」的退休儀式:列車上站好最後一班崗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2月13日 11:13 A-A+   2010年,哈爾濱客運段首開重慶方向列車,途經遼寧、吉林、山東、河南等7個省份和2個直轄市,運行長度3537公裡,停靠42站,運行時間50個小時。加上設備陳舊,這個「大線車」成了一塊誰都不願接的「燙手山芋」。  綠皮車到了南方熱得像蒸籠,每趟車要清理500多個垃圾袋,十分鐘就要清掃一次車廂。
  • 網絡媒體走轉改|江蘇鹽城風災後,廢墟上生長出更堅固的新居
    如今,16個安置點在這條傷痕中成長起來。根據當地政府公布的信息,16個安置點中,有4個將按照美麗村莊標準建設;其他12個將按照康居村莊標準建設。「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村莊,配套設施包括學校、幼兒園、超市、菜場,甚至停車場。」一位當地官員介紹。災難發生得猝不及防。
  • 【網媒走轉改】航拍革命之鄉連城四堡鎮(   / 7 )
    這裡保存著眾多古雕版、古書籍、古印刷……新華網福州8月27日電(劉默涵李琛)25日,「『長徵路上奔小康』福建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團來到連城縣四堡鎮。1933年,紅軍曾在這裡激戰過。四堡鎮以前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與北京、武漢、江西許灣並稱為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鼎盛時,四堡書商銷售網點遍布13個省150餘個縣市,遠銷泰國、越南、印尼等南洋諸國。
  • 【網絡媒體走轉改】天津西青區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2月16日,由市網信辦組織的「溫暖中國·2017」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西青區,在文化傳承與發展、科技商務、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感受到了西青區的巨大變化。注重傳承 提升文化軟實力「溫暖中國·2017」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石家大院(新華網張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