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叫:
200多個網友回答翻下來,基本上認為美國前50的大學秒殺國內除清北之外的一切學校。
那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我們還是要看看更具體的數據。
本文將會從學術科研實力、全球聲譽、本科教育、錄取率和就業前景與薪資上,將美國TOP 50大學與中國大學對比,看看最後的結果如何吧!
一、學術科研實力
能確定的是,美國大學的整體學術和科研實力,要優於中國很多很多。但具體每一所大學在什麼樣的水平,我們也要進行確定。
這裡可以參考軟科的2020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它的排名標準,幾乎只以學術科研這一項來進行評估。
軟科學術實力TOP 100的大學裡,有31所TOP 50美國大學,6所中國大學。中國學術上最好的大學,也都跟美國前面的大學相差甚遠。
清華大學的學術科研實力,排在了第29位,水平約等同於15-20名左右的美國大學。
北大、浙大、中科大、和復旦的學術實力,約等同於20-40名左右的美國大學。
這跟我們前幾天分享的SCImago「全球大學科研力」排名結果很不同。(文章連結見這裡:重磅!「全球大學科研力」排名發布,清華第5,MIT不是第1?)
在這個排名裡,中國的全球學術科研實力排名是:
清華大學 5
香港大學 12
北京大學 13
上海交通大學 17
浙江大學 1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2
華中科技大學 58
不僅名次更高,跟美國更好大學的差距,也更小。清華也僅僅排在了哈佛、MIT和斯坦福的後面。
那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兩個排名如此大的差距?
軟科排名多了「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數量」指標。
(軟科排名指標)
美國TOP 30隨便拎出來一所大學,諾貝爾可能都比中國一個國家要多,加上這項指標在軟科的佔比有30%,我們能夠想像它會給中國大學的名次造成多大的劣勢。
中國大學這些年的論文數量和質量雖然都在井噴式增加,但是整體的學術底蘊、積澱和環境,都要差美國太多。
二、全球聲譽
QS和泰晤士,都邀請過全球學術界的大學老師、教授、學者們,來分享他們分享中美大學的意見,並分別發布過中美大學的全球學術聲譽排名;
QS還邀請過全球的僱主來分享各大學畢業生的表現,從而發布就業聲譽排名。
得出的結果如下:
-泰晤士學術聲譽排名-
泰晤士的學術聲譽,主要考察研究和教學兩個方面。能夠進入排名前50的,中國只有清華、北大和港大3所大學,而美國有25所TOP 50大學。
50-100的區間裡面,有7所中國大學和7所美國TOP 50大學,其他的都是美國50名開外的學校。比較意外的是,布朗大學和WUSTL的排名,比較靠後。
就泰晤士看來,清華的學術聲譽基本等同於美國前10,北大等同於美國前10-15,港大約等於美國30-35大學,剩下的上榜中國大學,在世界各位學術大佬的心中,可能等同於40名以後的美國大學。
-QS的學術聲譽排名-
如下:
QS學術聲譽TOP 100一共有26所美國前50大學上榜,10所中國大學上榜
能夠進入QS學術聲譽前50的,還是只有2所大陸的大學,清華和北大;除此之外還有港大、臺大和港中文大學。北大更加受QS歡迎,同時清北和港大差別不大,基本跟美國10-15的大學相當。
中國最強的5所大學,除了中科大,其餘4所都在QS學術聲譽前100的榜單上。
-僱主聲譽排名-
從圖上看,中國大學在僱主聲譽TOP 100中的位置,其實與學術聲譽差別不大,但美國大學上榜的數量,卻相比少了很多。
榜上18所美國前50大學,7所中國大學。相比學術圈,中國大學更受僱主歡迎。
所以總結中美的全球聲譽對比就是:在高等教育圈,中國大學整體聲譽要比美國低不少,美國大學在全球教育圈都很受認可。
但在全球僱主心中,中國的北大、清華、復旦、浙大、上海交大,可以跟美國的前30 PK。
三、本科教學系統
在上一期英美對比中,我們已經說過美國的本科系統會實行「通識教育」(連結戳:深度!美國Top 30 vs 英國G5誰更牛?最全面的一次分析!)。
不管你是什麼專業、將來打算學習什麼領域,你都要在大一大二,廣泛地學習文學、外語、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藝術、邏輯與修辭、體育等等方面。
這之後,再進行專業領域的學習。
而中國則是一入學之後,除了思想政治和英語,基本就專注於學習報考的專業領域的知識,即使有選修課,也大多集中在專業相關的領域。
二者非常不同的還有教學方式:
美國大學有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大課lecture;同學們互相分享學習成果和觀點的討論課,也有非常多課外真實的體驗、以及更多的實驗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實地體驗非常多。
中國大學的課程,幾乎是老師在臺上講課。互動與討論的機會,在大多數大學裡,太少。
整體上,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還是要優於中國。
說完教學,說說我們非常關心的,到底誰的錄取率更高的問題。
四、錄取上的差異
美國大學與中國大學的錄取數據,很難去比較。二者「難」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樣。
首先,美國TOP 50大學的錄取率,我們可以看到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數據:
TOP 15的大學錄取率基本低於10%;
TOP 30大學的錄取率低於30%;
TOP 50整體錄取率基本低於50%。
而中國的大學,比這個數據要恐怖得多。
早在2013年,大西洋報上就發布了一篇報導,指出中國錄取學生的錄取率之低。
哪怕在北京,2013年6月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中,能夠被清北錄取的,10,000人中也只有84名學生,也就是0.84%的錄取率。
(2013年中國高考錄取數據)
而其他省會的清北錄取率,基本上是北京的零頭,多數錄取率不超過0.1%,甚至只有0.02%。復旦的錄取情況同樣如此。
所以就難度來看,中國最好的幾所大學,可以保證自己錄取到的學生,在分數上一定是全國最頂尖。
而美國雖然看起來錄取率高於中國許多,但美國計算的是申請人數,中國計算的是全省參加高考的人數。不可同時比較。
加上美國的錄取,還看分數之外的一切軟性條件,比如:
志願者或公益組織等社會公益活動
實習
做學術科研
自己主導去做一些個性化的項目
參加各種競賽並最好拿到全國甚至全球的獎盃
參加過一些組織或者會議
夏校、訓練營等等
甚至,有時候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所體現出來的能力、精神和可培養度,比成績更加重要。
所以,中美的錄取,它們是完全兩種不同的錄取系統,你只能根據自己的特質,來判斷難易。
最後,到了不得不考慮的一點,學生畢業後的前景分別如何?
五、畢業後的就業與薪資
QS發布了2020全球畢業生就業力的排名,TOP 50中,美國前50大學和中國大學的表現如下:
美國19所TOP 50大學上榜,中國大陸最好的6所大學,除了中科大,全部都在榜單上。
美國就業力最強的是MIT、斯坦福這樣的理工強校,超過了一切藤校。意外的是UCLA也獲得了第三名。
中國大學的就業實力比其他方面表現更好,名次高。
清華大學學生的就業實力,跟哈佛可以媲美,甚至高於耶魯、普林斯頓和芝大。包括北大的就業實力,也不容小覷。
復旦、浙大和上海交大學生的就業力,比得上美國前30的大學。
進而,海外留學回國的薪資,整體上要比國內的畢業生,高很多。
如下圖:
2019屆中國高校畢業生崗位薪酬省份排名
2019屆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院校排行榜
海歸2019的就業情況
(不限於美國)
無論是最近的工作、還是第一份工作、又或是中位數,海歸的薪資數據都要比國內畢業生高很多。
所以,去海外留學,又或者是美國留學,在前景的整體上看,確實要比國內讀大學要好很多。
最後
這麼多方面我們總結來看,美國前50相當於國內大學的什麼水平,你應該心裡會有一個答案。
要好富說,美國在整體實力的各方面,確實要比中國強上很多,去一趟美國留學,真的會很值。
但是中國也並非只有清北能跟美國前50來比,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和中科大,以及香港的港大、港中文、港理工,臺灣的臺大,都是值得注意的好學校。
我們承認美國的優秀,但也不必過於妄自菲薄。
出國,是兩種教育中的一種選擇,是去看更廣闊世界的一種方式,平常心對待,我們才能夠看到更多珍貴的寶藏。
以及,我們最後能夠選擇的,基本上是一所大學。所以比起關注一個國家大學的整體實力,關注你要去的那所大學的情況,可能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