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尋找教師職業幸福感
你幸福嗎?你工作著並快樂著嗎?很多人都會像個哲人那樣向自己發出過類似的疑問。答案並不都是肯定的,當現實的薄涼漫過理想的溫度時,當身心的疲憊似藤條纏繞時;當一時的失敗挫傷我們嬌嫩的自尊時。失敗感、挫敗感便洪水般淹沒了幸福的高地,幸福失守,成為了失敗的祭品!
今天,小編發現了叩官小學青年教師孫晶寫得一篇《不負春光》的文章,寫得好!通篇沒有說一句如何幸福,但讀來卻是每一句話中都透著「幸福」的味道!
另,這篇文章也在日照市電教館組織的在疫情期間「網絡學習空間」主題應用案例評選中榮獲市級一等獎!
日照市一等獎
不負春光
「已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者數萬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蔓延…街道上不復車水馬龍、人流如織,世界突然安靜了下來,日子仿佛也被抻得慢下來。安安靜靜「宅」在家裡的我們陷入了重逢的等待之中,已然由東風解凍候到了草木萌動。鴻雁已歸,春天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向我們致意,天地萬物都在交流,而我和孩子們也通過網絡實現了「雲交流」。
評:文章開頭亦憂亦喜,從淡淡的語氣中,可以讀出她對「突然安靜下來」的世界的不適應,以及對來勢洶洶病毒給國家造成的影響的暗暗的愁緒。作為一名青年人,能做到胸懷祖國,為國家而憂,這是一種胸懷,擁有大胸懷的人是幸福的。
然而,又有一「喜」,雖然不能跟學生面對面授課,但顯然可以「雲交流」,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在那樣的情形之下,為可以繼續教學而「喜」,這是一種幸福。
1
「雲」課堂——此時無「生」勝有「生」
剛開始接到學校通知「停課不停學」的消息時,內心非常的忐忑。在即將開始的特別課堂上,沒有我熟悉的三尺講臺,沒有我熟悉的方塊黑板,沒有我熟悉的小巧粉筆,我該怎麼上這節課呢?我該用什麼平臺上這節課呢?我該先從哪著手進行備課呢?這都是我腦海中冒出的一個個問號。一片茫然,真的可以形容我當時的心情。在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試用和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決定化繁為簡,響應學校的號召,採用我和家長們最常用的微信群。我也想明白了,教學平臺畢竟只是服務於教學的媒介,有時候越簡單反而越有效。大道至簡,方為正途。
選定了教學平臺後,進入上課的關鍵環節。課堂上我採用往微信群裡推送微課的方式督促孩子進行學習,然後做相關的練習進行鞏固,及時對孩子的練習評價反饋並針對出錯較多的題目進行線上答疑,也算是有了一套完整的教學流程。這也意味著前期的備課必不可少,甚至尤為重要。所以在每節課上課之前我都會進行認真的備課,自己先去日照教育雲平臺把需要上的微課內容下載下來聽一遍,捋出本節課的重難點,然後再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補充。每當看著嶄新的書頁和備課本上布滿密密麻麻的小字時,內心的成就感無以言表。上課時我也會把我的備課發到微信群中,既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榜樣,督促他們養成認真做筆記的好習慣,也給急需輔導孩子卻無從下手的家長們提供參考。
評:從教學平臺的選擇到教學流程設計,特別是她對備課過程的描述「每當看著嶄新的書頁和備課本上布滿密密麻麻的小字時,內心的成就感無以言表。」從中,我們可以讀出一名青年教師對認真工作後的那種幸福感,獲得感。對,幸福來的就是這麼簡單——認真。
其實課上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作業的評價反饋上。班裡一共有35名學生,每節課上抱著手機檢查作業時,好不容易把錯題的作業圈圈畫畫在微信群裡反饋過去,這時聊天頁面一下子就滑到了微信最下邊,想再次批改還得一點一點的「爬樓」往上翻。這樣既非常浪費時間,又不利於孩子們查看自己的評價反饋。在做了諸多實驗和功課後,我最終決定課上練習採用微信自帶小程序「每日交作業」進行提交,課後作業採用「曉黑板」APP進行提交,這兩個軟體裡面有很多的小功能讓交作業和批作業變得更加的簡單。首先,它可以統計提交作業人數,列出未提交作業名單,省去了對照名單逐個查作業的麻煩。其次,在提交作業時老師可以設置提交截止時間,督促孩子們在規定時間完成練習,擺脫在家懶散拖沓的壞習慣。最後,在批改作業過程中,如果作業不規範或出現錯誤時,可以點擊【需訂正】按鈕,將作業打回訂正,並可以通過語音或文字輸入打回訂正的理由,讓孩子們可以更加直觀的明白自己的出錯點,便於改錯。這樣既提高了我課上批作業的效率,又能直觀準確的將評價反饋給每一位學生。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在我的評價中進行回復,有的提出疑問,有的對我的批閱表示感謝。厚厚的屏幕雖拉開了我們現實的距離,但這小小的軟體卻讓我們的心更加貼近了。
評:任何工作都會有難點,有難點就要去突破,要突破難點一要動腦,二要創新。一旦突破,上下通透,正像孫晶所寫「厚厚的屏幕雖拉開了我們現實的距離,但這小小的軟體卻讓我們的心更加貼近了。」教學工作也就順暢了,感覺能不幸福?
2
「雲」成長——疫情抗擊日少年成長
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疫」雖措手不及,但也讓我們獲得了成長,讓每個孩子都懂得了危機也是契機,生活也是功課。不知不覺中線上教學已開展兩個多月了,孩子們每天跟隨老師們的步伐在線學習,認真思考,積極互動,按時完成作業。堅持著「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認認真真的將網課上的重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每當看著一張張空白紙在孩子們稚嫩的小手下慢慢布滿方塊字時,心裡洋溢著滿滿的感動。
評:教師的幸福感來自學生的成長,學生每一次的成長,都成就了教師的幸福感,學生成長與教師幸福是相輔相成的。
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2月21日那次別開生面的作文課。這一天,既是普通的一天,又是不尋常的一天。這一天,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5567例,疑似病例5206例,死亡2239例,治癒18277例。這一天,是武漢實行交通管制的第30天。這一天,全國多地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帶著家鄉人民的殷切囑託,奔赴抗疫一線。這一天,藍天救援隊志願者許鵬在從山東濟寧往武漢運送物資的途中發生車禍,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這一天,也是我們線上教學有條不紊開展的第五天。作為一名教師,雖然不能像那些英雄一樣奔赴前線,但是我也想以他們為榜樣,為打贏這場特殊的戰役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於是我和同年級的劉老師一拍即合,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特殊的作文課—《不一樣的寒假》。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體會今年寒假的不同尋常,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深刻體會到白衣天使和社會各界為控制疫情所做出的努力。在正式寫作之前,我通過微信群和孩子們一起觀看了公益短片《武漢被按下了暫停鍵》,通過圖片向學生講述了德高望重的84鍾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等醫護人員以及警察等各行業的工作人員為徹底消滅疫情做出的巨大貢獻。在講解完之後,我們又充分發揮線上實時互動的優勢來了一次「沙龍漫談」,利用「雲」技術,實現「雲」溝通。孩子們紛紛在群裡你一言我一語,擺脫了往日在現實課堂中的扭捏與羞澀,積極分享、彼此溝通,相互交流著自己的觀後感。
評:「作為一名教師,雖然不能像那些英雄一樣奔赴前線,但是我也想以他們為榜樣,為打贏這場特殊的戰役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我相信孫晶老師寫這段話時是充滿感動的。當她把這份感動傳導給學生時,學生們成長了。孩子真正的成長不是個人主義意識的增長,而是對國家、對民族大義的那種自然的親近感的與日俱增。
最後,隨著我的一聲令下,雖隔著屏幕,但我相信此時的孩子們肯定是一改往日作文課上的愁悶哀怨,或奮筆疾書,或若有所思,耳邊只剩下鉛筆寫字的「沙沙」聲。不一會兒,一篇篇作文伴隨著手機的「叮咚」響來到了我的面前。文博在作文中說:「這場災難並沒有影響我們的學習,反而讓我有了對知識的渴望,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要像電視裡的英雄一樣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韓睿在作文中說:「鍾爺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一線的醫護戰士們早日平安歸來!」孩子們一句句真摯的話語撥開了疫情籠罩的陰霾,讓我心裡多了一絲絲安慰,孩子們真的是成長了!我突然明白了,教育即世界,社會便是教科書。我們層層剝開這顆在疫情中被包裹的珍珠,領悟疫情背後帶我們的道理,就無愧於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每一位付出者,無愧於這場全民大考驗。
評:「我突然明白了,教育即世界,社會便是教科書。」學生成長也讓老師有了感悟,教學相長也,觸摸到教育的真諦自然是一種幸福。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我們通過網絡學習空間「雲」相聚、「雲」追夢、「雲」成長。孩子們擁有不一樣的課堂,採擷了別樣的收穫。春絕不會辜負熬過冬天的種子,疫情終將結束。相信吧,相聚的日子就快來臨。待那時,我們一起走進校園,繁花與共!
評:熱愛教育的人,教育也會「送」給他諸多幸福,真的!
孫晶在輔導學生
孫晶小傳
姓名:孫晶
性別:女
學歷:大學本科
教育理想格言:我們應該使每一個學生在畢業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並使它終生不熄地燃燒下去。
來源:五蓮縣叩官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