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為豐富黨內組織活動,提升黨建工作水平,開拓黨員視野,了解我國有關深海生態環境調查、和平利用深海資源等方面的科學知識,2020年8月24日下午,中共青島市嶗山區商務局黨支部聯合「雙報到」聯繫單位中共青島市嶗山區金家嶺街道石老人社區黨委組織40餘名黨員幹部赴自然資源部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參觀學習,區直機關工委副書記闞樹炳一行蒞臨指導。
大家登上我國著名的遠洋科學考察船「大洋一號」,上甲板、進船艙,先後參觀了船上的各類儀器設備、駕駛室等功能區,黨員幹部們不時就各類設施設備的技術標準、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等向講解員求教,頻頻表示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座談交流黨建經驗和各自單位建設發展情況,此次「雙報到」暨主題黨日活動取得較好成效。
通過參觀,大家由衷地讚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海洋科學考察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為國家擁有世界一流的科學考察實習船而倍感驕傲和自豪,同時近距離地感受到了不畏艱險、探索不已、勇於超越、敢為人先的科考精神,進一步認識到了「謀海濟國責任重,因海而興正當時」的崇高內涵和重要意義。
「大洋一號」是目前中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也是我國遠洋科學調查的主力船舶。科考船原名「地質學家彼得·安德羅波夫號」,曾是前蘇聯的一艘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84年在前蘇聯基輔造船廠建成。1994年,為了中國大洋礦產資源調查的需要,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從俄羅斯遠東海洋地質調查局購買並經初步改裝後,命名為「大洋一號」。
「大洋一號」自1995年起共執行十數次大洋科考任務,累計航行3000多天。大洋科學考察,實現了我國幾代海洋工作者提出的「查清中國海,進軍三大洋,登上南極洲」的夙願,開創了中國大洋事業新的時代。科考船曾獲「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稱號,開展了一系列以「發揮教育基地作用提升全民海洋意識」為主題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海洋意識教育宣傳活動,實現了海洋意識教育工作的常態化、長期化、公眾化。
講解員介紹先進科技儀器設備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
「大洋一號」船長介紹駕駛室的操作方法
在座談交流中,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院、嶗山區商務局、石老人社區分別圍繞黨建工作以及業務職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組織開展黨建工作座談交流
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從「我們是誰、我們是做什麼的、我們是怎麼做的」三個方面,從「融合、引領、組織、肅紀」四種做法,對黨建工作進行了介紹,他們堅持「科考船走到哪,黨旗就飄在哪」的理念,強調在危機時刻,臨時黨組織就是「航標燈」和「定海針」,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科考船找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以求創造性地開展黨建與科考工作,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科考任務的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為大家上了一節內容豐富、意義深刻的別樣黨課。
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黨委書記講解科考知識
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黨建負責人介紹黨建工作
石老人社區介紹了近年來社區在黨的建設、基層治理、為民服務和項目招引及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情況。社區表示堅持黨建為引領,聚焦群眾呼聲,對接群眾需求,將黨心、民心緊緊相連,真正打通了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的「最後一公裡」,石老人社區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就是很好的體現。這部章程就像「小憲法」一樣,使石老人社區的自我管理有章可循。居民有章程管束,章程由居民制定,這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過程,是石老人社區自治程度實現質的提升,制定章程就像一個大家庭制定家規一樣,使所有家庭成員的心凝聚在一起。
區商務局結合單位黨建和業務工作,介紹了主要工作職能以及在外資、外貿、商貿流通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工作情況,詳細介紹了今年以來在防控疫情方面黨支部的工作情況。從正月初二開始,商務局全體人員積極奮戰在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的第一線,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將疫情防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帶領全區商貿系統企業,勇於擔當、不畏艱難、共克時艱,切實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春節後,積極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落實落細疫情防控措施,規範復工復產程序,確保職工健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上半年,區商務局圍繞區委區政府「戰略北進」「七大行動」工作部署,堅持以黨建引領促業務發展,承擔的市級考核指標取得顯著成效。
區直機關工委闞書記談到,開展「雙報到」工作是新形勢下密切聯繫和服務群眾的重要舉措,今天的雙報到主題黨日活動開拓了大家的視野,感受到了一場極具「科技味兒」的別樣黨課。我們要借鑑好的黨建工作經驗和做法,結合新時代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實際,科學找準二者的契合點,將其有機融合到一起,以達到黨建與業務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下一步,中共青島市嶗山區商務局黨支部將進一步加強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結合商務職能特點,致力打造特色黨建,深化黨建和業務融合,切實讓黨建全面引領單位建設,為嶗山再次創業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