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來徐志摩也是會計,信不信由你:現給大家錄一首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偶然》。此詩是林徽因不辭而別後……徐志摩專門為她寫的:
我借天空裡的一片雲
恰好貸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失在帳簿中
你我相逢在報表裡
你有你的業務
我有我的語言
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借貸交會時才能不暈眩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還有點懷疑詩人徐志摩是不是真的是一名會計,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現再證明徐志摩寫的《再別康橋》也是借解說增值稅表達他的愛情的,不信請看:
悄悄的我走了(開票給客戶: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正如我悄悄的來(從供應商處收到發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我揮一揮衣袖(進銷項相抵: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不帶走一片雲彩(價外:不影響利潤)
(二)
目前會計理論界一般把速動資產界定為:流動資產-存貨。其中流動資產包括的範圍有: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帳款、預付帳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待攤費用等。實際上,從流動資產中減去存貨作為速動資產並不能真正反映出速動資產的本質,因為速動資產是指在短期內有把握變現的資產,但速動資產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短期投資有跌價損失;應收帳款本來最理想的狀態是在三個月內可以收回,但由於各種原因,應收帳款的變現不穩定,收帳期延長,甚至收不回來;預付帳款一般用來抵作貨款,不再收回,這與速動資產的「短期內變現」不符;其他應收款金額不穩定,會發生「壞帳」,甚至有時候其他應收款根本就是隱蔽的費用;待攤費用,根本就沒有變現的可能,不應屬於速動資產的範圍。
因此,在除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等理所當然的速動資產外,在界定什麼是速動資產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應分析其變現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在進行了上述思考之後,現給出一個計算速動資產的參考公式:
速動資產=貨幣資金+期末以市價列示的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帳款淨額-帳齡大於一年的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淨額
至於什麼是真正的速動資產,企業的老闆和財務人員應該最清楚,它不是用一個公式可以簡單概括的。
(三)
分析企業資產質量的重點:(1)應收帳款餘額、帳齡時長、同期收入相比增長是否過大。(2)存貨餘額是否過大、是否有殘次冷背、周轉率是否過低、帳實是否相符。(3)是否存在停工在建工程,是否有閒置、殘損固定資產。(4)無形資產的產權是否存在瑕疵,作價依據是否充分。(5)其他應收款是否存在關聯方佔用資金、變相的資金拆借、隱性投資、費用掛帳、或有損失等情況。(6)其他應付款是否用於隱瞞收入,低估利潤。
比如某企業創業板上市被否決原因就是應收帳款餘額過大,應收帳款佔總資產的比例每年都在40%以上,風險較大;另一家企業創業板上市被否決原因為:存貨餘額較高,佔流動資產的比例為33.75%。而且存貨周轉率呈現連年下降的趨勢,2017年為3.67,2018年為4.92,2019年上半年僅為1.88,下降幅度驚人。隨著公司應收帳款和存貨規模的不斷增加,流動資金短缺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四)
【資產周轉率是與銷售利潤率共同左右著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這可以從資產收益率與資產周轉率及銷售利潤率的關係上表現出來:資產收益率=(產品銷售收入淨額÷資產平均佔用額)×(稅後息前利潤÷產品銷售收入淨額)=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
資產收益率實際上是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的乘積,資產周轉率不佳的企業可藉助銷售利潤率的提升來改善盈利狀況;而銷售利潤率較低的企業可通過加快資產運轉效率來改善業績。
(五)
長期資產的減值不允許轉回去一樣可以操縱利潤:長期資產減值準備按準則的規定不準許轉回去了,但為什麼有些上市公司在虧損時還要洗大澡,讓它「一次減個足夠」呢?其實在虧損時多計提減值有兩個好處:1.可減少以後年度的折舊攤銷費用,為盈利騰出空間;2.為未來盈利作儲備,當處置這些資產時,由於減值準備的轉出,會導致其帳面餘額小於市價而盈利。
這實際上只是一場數學遊戲:比如今年實際上虧了一個億,但為了讓它虧了夠,通過資產減值再讓它虧3000萬,實際上,這3000萬是在未來虧的,但提早到了今年。未來是不是就少了3000萬虧損,相應就多出了3000萬的盈利。
珠友2013:會計大拿十年潛心研究,顛覆傳統,著成獨孤九劍, 百萬粉絲一月仔細研讀,如痴如醉,練就九陽神功。
馬靖昊: 本人很用功,已成習慣了,但也經不過這麼誇我啊!
用精煉的語言闡述深刻的財務邏輯,如文章得到您的認可,希望您看完後分享到「朋友圈」或者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不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一路陪伴,一起地老天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