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隸屬山東省菏澤市,作為千年古縣,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鄆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俠義而出名,歷為武林志士雲集之地,作為《水滸傳》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和晁蓋都是鄆城人,知名人物還有彭麗媛。
鄆城縣是聞名全國的「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古箏之鄉」,水滸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旅遊強縣,榮膺「中國好漢之鄉」稱號。水滸好漢城,位於山東省鄆城縣水滸路西段,是一處集古建築群、武術教學與交流、武術舞蹈、水滸情景劇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景觀。它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華古民居博物館、央視推薦鑽石旅遊線路、水滸故事的源頭景區。
水滸好漢城佔地面積600餘畝,有36院落、72景觀、108個景點。景區包括忠義樓、鄆城縣衙、晁家莊、宋江武館、鄆城文廟、鄆城酒樓、及時雨茶樓、孫二娘客棧、古箏坊、大刀館、烏龍院、寅賓館、明倫堂、明清戲樓等十幾個景點。分為水滸古城核心遊覽區、國學國術研學實踐區、購物休閒區三個功能區。
在這裡,有北方傳統四合院和浙派、徽派的古代建築薈萃,在水滸故事的下,風格各異、古色古香的建築異中求同,形成了極具明清風格的古建築群。深藏在每一棟房屋裡的水滸英雄的傳奇故事,則令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晁家莊為託塔天王晁蓋的莊園,是典型的北方地主莊園古代城堡式建築。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設有城門、過廳、演武場、正房、東、西廂房、馬廄、糧倉等景點,每個房間均可通往暗道,通過暗道可上至城牆用於防禦,下至迷宮用於逃生。迷宮內每面牆壁上的水滸3D畫展和晁家莊廣場上每天上演的情景劇可使遊客參與其中。
鄆城縣衙,始建於北宋,後經多次恢復和重修,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設有大堂、二堂、六房、後宅和監獄等建築。宋朝服飾和縣衙文化展覽可使遊客很好的了解北宋時期的歷史文化,情景劇《李逵坐衙》更可讓遊客穿越時空,體驗水滸文化。
鄆城城牆屬於青磚砌牆,先用黃土分層夯打成,最底層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異常堅硬。後來又將整個城牆內外壁及頂部砌上青磚。城牆頂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磚砌成的水槽,用於排水,對城牆的長期保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鄆城城牆軍事防禦設施很強,由牆體和其它輔助軍事設施構成了軍事防線,包括護城河、吊橋、箭樓、角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
城外的護城河是其中的一道防線。河上設有吊橋,是進出的唯一通道。吊橋白天降落在護城河兩岸,供人員出入。晚上吊橋升在空中,就斷絕了進城的道路。城牆四角各有角樓一座,城牆外有城壕。城牆上外側築有雉堞,又稱垛牆,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內側矮牆稱為女牆,女兒牆又叫「睥睨」,沒有垛口,可以防止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垛口上部有瞭望孔,用來瞭望來犯之敵,下部有通風孔。
忠義樓為上下五層的鬥拱結構仿古建築,一層是一個小型水滸文化博物館,以東文西武的格局主要展示水滸文化遺蹟、水滸人物、古兵器等,也是展現「天下鄆城,忠義天下」特色形象的一種嘗試。
水滸好漢城演出項目,包括古裝情景劇《李逵坐衙》、《王英娶親》、《智取生辰綱》;武術表演《狗娃系列》、《天下第一刀——狀元大刀系列》;古裝互動體驗劇《李員外招親》;中式婚禮秀演出;非遺表演《山東墜子系列》、《漁鼓系列》、《落子系列》等。
鄆城水滸好漢城,雖是人造景區,但該景區採用整體搬遷的方式,按照古建築修復「不改變原貌」的原則,將散落在山西、陝西、浙江、安徽等地民間具有水滸文化特色的元、明、清建築徵集到鄆城。並對鄆城古縣衙、文廟等進行了恢復,再現水滸風格。迎著劍戟旌旗,追尋水滸遺風,走進長街小巷,每一步都似有千年的光景。
在歷史發展中,古建築由於受到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影響,出現了損壞甚至毀滅的現象,因此必須採取有效的修復和保護措施,使古建築的文化底蘊長久顯現。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古鎮、古村落成為了旅遊、休閒的熱點,對古建築的開發、修復也成為建築領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古建築是歷史文化瑰寶,其修復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如何保護和再現文物建築的歷史和美學價值,需要廣大古建築修復工作者的認真探索研究。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