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看課本,總能看到一些機智聰敏,勤學好問的孩子,那個時候的我們看他們是崇拜敬佩的,長大了才知道,原來他們都變壞了……
一:小學的語文課本裡講過一個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小匡衡家境貧寒,買不起書,為了能有書看,他只能四處找有書的人借看。而白天小匡衡需要做農活,只有晚上才能騰出時間來學習,但他家裡買不起蠟燭,所以只能鑿開牆壁借鄰居家的燭光讀書。
「鑿壁偷光」的匡衡被認為是古代勤學苦讀的模範,小時候讀書那會,匡衡也被老師長輩們常常掛在口中教導我們好好學習
長大後,他卻因為非法佔有農民的土地,剝削農民的糧食被貶為親民。那個「鑿壁偷光」的小孩回不來了……
二:「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肯定聽過吧,在孔融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拿出幾個梨,讓兒子們選,當時孩子們都是拿最大的梨,只有孔融選了最小的。孔融的做法十分奇怪,他的父親問其原因,他說自己年紀小,就應該拿小一點的梨。這麼懂事的孩子,也讓長輩們十分喜歡,於是我們常常聽到父母教育我們學習孔融。
可是長大後,孔融是因為「不孝」被處死的,這個曾經讓梨的孩子再也回不來了……
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誰都會背,
沒錯,今天說的便是本詩的作者,我們看他如何從一個憫農的詩人,變成一個人品惡劣的官場混子。
四: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可以說是我國的驕傲,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也因為發明造紙術而家喻戶曉,經過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此天下沒有不用他所發明的紙,可以說是意義重大。雖然蔡倫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可他最後的結局卻是讓人唏噓
他的結局是壞事做盡,最後服毒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