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超脫》,是我在刷短視頻時看到的。
西裝革履的代課老師巴特(男主角)走進教室和同學們第一次見面,校長說「這裡的學生成績都遠低於年級水平,你的任務就是讓他們聽話,別落下課程進度,這點是最重要的」。巴特老師走進教室,學生們還在七嘴八舌得說話。巴特的代課內容是11年級的英文初級課程,做完自我介紹後他制定了了唯一一條上課紀律:「如果你不想坐在這兒,就別來。」話音剛落,1號搗蛋學生就開始發問:「哥們兒,你說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巴特糾正道:「不是『哥們兒』,是『巴特先生』。」1號搗蛋不依不饒,開始巴特,此處髒話省略。女同學胖胖三觀很正,想阻止1號搗蛋,1號搗蛋調轉槍頭,又侮辱起胖胖來,說胖胖是「肥婆」,多管閒事。巴特自己被罵的時候並不在乎,但1號搗蛋辱罵胖胖一個女生,顯然不太紳士,並且胖胖也是因為想幫巴特才被罵的,所以巴特無法容忍,但他依然保持著紳士風度,把1號搗蛋請到了教室外面,「隨便去哪兒都行」。
送走1號搗蛋,2號搗蛋在巴特布置作文的時候打斷了巴特,說自己沒有帶紙,無法寫作文。巴特沒有理會2號搗蛋,繼續給學生布置作業。2號搗蛋覺得自己被輕視了,咽不下這口氣,對巴特發起了髒話攻擊,仿佛一隻憤怒的小鳥,嘰嘰喳喳。2號搗蛋走上講臺,拿起巴特的公文包就狠狠摔在了地上,發洩著他的憤怒。巴特一如既往的淡定:「還有別的招兒嗎」,2號搗蛋氣勢洶洶:「最好別惹我,當心我**廢了你!」巴特面帶微笑,說出了我最崇拜的一段話:「那個包它沒有任何感覺,它是空的,我也一樣,所以我不會被你傷害。明白嗎?我理解你的憤怒,我以前也很憤怒,懂嗎?我理解你,但你沒有理由衝我發火,因為我是極少數願意給你機會的人之一。現在我請你回到座位上盡力去寫作文。我會給你一張紙,你覺得怎麼樣?」巴特實在是太強了!一個初來乍到的老師在全班學生面前面對搗蛋學生的質疑和挑釁,竟能如此淡定,化戰爭為和平,這也太酷了!2號搗蛋被巴特老師說服後,乖乖坐回了座位。下課鈴響,教室裡的學生都交上了自己的作文,第一堂課就這樣完美結束。
胖胖一直在觀察著巴特,對巴特仰慕又疑惑:「你真的不在乎學生們怎麼說你嗎?」,巴特說:「也許是我習慣了。」我相信巴特說的。對於生活中的痛苦或不幸,我們遇到後難免會憤怒,受傷,無法接受——「怎麼能那樣說呢?」「為什麼要那樣對我?」「怎麼沒人理解我?」「不幸為什麼要發生在我身上」等等,隨著面對的質疑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的自我意識,樊登說:「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你認為自己不應該有的痛苦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總覺得有些痛苦不應該是我們來承受,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我們應該比別人幸運。我們把期待放在外界身上,期望這件事通過我們的幻想有所不一樣。但如果我們願意把期望降低,別人是不完美的,我們也不完美,我們只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挫折。我們應該試著接受世間無法改變的事: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還有別人下一步的行動和思想。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控制好自己,修煉自己:用勇氣去面對可以改變的,用平靜去接受無法改變的
巴特回到辦公室,正好撞見一位黑人家長在對甜甜老師破口大罵,擺足了潑婦樣。黑人唾沫橫飛得指責著甜甜,質問甜甜為什麼要把自己滿口髒話的小太妹女兒攆出教室,是不是有種族歧視。What?你女兒在侮辱甜甜的時候,你身為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哪裡來的勇氣找校長理論呢?真是蠻橫走遍天下!巴特看到甜甜那邊的鬧劇,不知道該說什麼,畢竟自己第一天來,難免尷尬。不過甜甜對剛才發生的事情卻沒放心上,她親切地和巴特打招呼:「歡迎,剛才那種場面多了」。巴特面對的是調皮搗蛋的學生,甜甜面對的是蠻不講理的家長,當老師真不容易。
「我對自己的感受從來都直言不諱,我真實地對待自己,我既年輕,又年老,連靈魂都無聊至極,許許多多次,我失去了表情,整個人消失不見,我就像你一樣」,這段話是巴特的內心獨白,從他的描述裡,我認為這應該切合了影片的主題——超脫,無法面對塵世的紛紛擾擾時,我們就會選擇精神超脫,選擇思維抽離,就像靈魂出竅,沒有表情,沒有想法,仿佛整個人就可以蒸發,不用再承受世間的一切痛苦。巴特也有自己苦惱的事情,也有自己想要逃脫的事情。
巴特在這部影片裡只發過兩次火,一次是護工大半夜打電話,讓他到醫院勸說躲在衛生間的不出來的外公,還有一次就是面對胖胖的示愛,委婉拒絕後擔心胖胖情緒失控,對胖胖進行了極為有分寸的安撫,可以被甜甜老師撞見後,甜甜誤會巴特在欺負胖胖,認為巴特是一個猥瑣男老師。我感覺這兩次巴特之所以會發火,應該是這兩件事都觸及到了巴特的心理底線吧。我們作為成年人,可能每個人秀希望我們自己情緒穩定,但是偶爾出現情緒失控的時候,我是不是可以告訴自己,我們不是鋼鐵,每個人都有自己承受不了的不如意。
「說來可笑,我一直在極力逃避現實,我不願承認,我只是一個代課老師,並沒有義務認真教書。我只需保持秩序,確保學生們不會在教室裡互相殘殺,確保他們進入下一階段就可以」這段內心獨白是巴特在教室朗讀完學生作文後說的,我認為,巴特之所以糾結,是因為他不忍心看著這群學生在缺乏知識滋養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向腐敗凋零。不得不說巴特是一位有師德的好老師,他不想輕輕鬆鬆,不管不顧,就放任學生們野蠻生長吧,他做不到,他想儘自己所能,引領著這群少年,去知識裡面看一看,什麼是文學,世間美好都有什麼。
在這所學校裡看到的老師,我認為都是好老師。在善良的巴特和甜甜出場後,我有看到了金髮男老師,金髮男老師的特點是愛翻小黃書(只限於辦公室),說話很幽默。他在教務室用歌劇表演的形式拯救了一個髒話男學生,接著用兩幅照片——一張美景照,一張暴露照,又拯救了一個暴露女學生,他用很簡單的道理讓暴露女學生明白什麼才是美以及什麼才是尊重!這樣循循善誘的教導處主任,讓人又愛又恨。當然,因材施教,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還是推薦大家去影片中欣賞這位有趣的教導處主任。
「 在成為父母之前,人們應該先去學習如何做家長,可別在家裡」,這是巴特對家長們說的一段話。胖胖因為自己的攝影藝術比較黑暗,遭到了父親的否定和批評,她感到受傷,父親也覺得自己受傷,他辛苦掙錢讓胖胖受教育,是要以考史丹福大學為目標的,而不是鼓搗這些狗屁藝術的。胖胖在學校一個人躲在衛生間吃飯,她的父親是否知道……
劉玉玲飾演的派克博士,是學校的一名心理老師。作為心理老師,接觸的問題學生和蠻橫家長比例也很高。讓我最觸動的情節是派克開導一位女學生崩潰的那段。女學生所有成績都是F不及格,派克問她「你既然不去大學,那你高中畢業後有什麼打算?」,女學生不以為意的笑著:「我不知道,跟男朋友一起玩,當一個小模特或者跟朋友玩樂隊……」說完這些女學生認為沒事了,就想走。派克看著女學生對這次諮詢毫不感興趣,對自己的未來也全然不關心,她崩潰得哭了,「天哪,你真是一個膚淺又噁心的小孩,你想聽真話嗎?第一:你玩不了樂隊或是當模特,因為你沒有理想,沒有能力,你只能跟美國80%的人一樣去當低薪工人,你這樣活下去的結果,就是等著有一天被電腦所代替,第二:你唯一的本事就是找男人*你,你的生活只會充滿無盡的痛苦,到時哪怕連一天、連一個小時都不能再忍受的時候,它還會變得更糟、更可怕!每一天我最近這辦公室,聽著你們這幫孩子自甘墮落,我完全可以不在乎。確認收著鼓足勇氣去關心你們,可你們沒一個值得我在乎的!」派克這段話,深深刺痛了我,讓我明白教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學習的意義又是什麼。這段話,還是影片原聲更觸動人!
一口氣看了兩遍我認為是值得的!這是一部可以慢慢品味的電影,你可以去影片中找尋自己的老師哦!
「我們都有困難,有自己的麻煩要處理;我們也都夜晚一個人靜靜承受著痛苦,白天又帶著心事去工作,我覺得這種無助,就像自己在海上無依無靠地漂流,沒有歸屬,沒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