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裡有一句: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
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人生在世,不過滄海一粟。
我們在意的時間,可能只是宇宙電光火石般的瞬息。我們糾結的地方,也許不過才如蝸牛角那樣渺小。
何為格局?便是你如何看待世界與自己。
一個人的格局,映襯著他的世界,也影響著他的一生。
人們總說,有格局者,成大事也。但其實大多數人都過著平凡的日子,都是為小事而忙碌著。
心懷大格局,是為了過好小日子。
知乎上有人問過:「你認為的格局是什麼樣?」
有個高贊的回答是:「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人有大格局,便深知生活的常態是高低起伏。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得到時是經驗,得不到時是經歷。
蘇東坡在數次被貶後,依然能走到哪吃到哪。他知道那些蕭瑟處,不過是「也無風雨也無晴」。他的豁達,是對生活的心懷高遠。
曾國藩時常以一句話訓誡自己:「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以低調之心,行高調之事。見過高山,方知下山不易,才會格外珍惜每一個隨風而行的日子。
終其一生,我們不過都是人生路上的旅者。
心中有大格局,如同佔領高地。望得見前路坦蕩,亦深知總有歧路。一程又一程出發,一期一會在當下。
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收到老家來信,說為了三尺宅基地,和鄰居吵了起來,要他幫忙。
他看完一笑,揮筆回信:
「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裡人看到信後,馬上不爭了,還讓出了三尺地。鄰居知道後,也讓出了三尺地。成了著名的「六尺巷美談」。
其實誰的生活不是如此?曾經的書畫琴棋詩酒花,總有一天會落到日常裡,變成柴米油鹽醬醋茶。
但人的圈子可小,心萬萬不可越變越小。
心太小的人,會拿著自己的錘子,去丈量別人的是非,衡量他人的對錯。但世界之大,人各有異。接受他人的不同,亦是包容自己的所有。
心有大格局,如海納百川,上善若水。
越是平淡的日子,越需要寬廣的胸襟,方能心安有福。
《人生果實》中,修一是建築師,年輕時想建造與自然相宜的房子,但沒得以推廣。
他不抱怨不氣餒,而是構築起自己的生活來實踐。這幾十年裡,和妻子英子住在了城郊的一座小房子,四周圍著雜樹林,鬱鬱蔥蔥。
他們布局了各種菜園、果園,依著時節勞作、耕耘、收穫,實現了他當初的設想。
英子說:「活得越久,人生就會愈加美好。」
在所有人都往前衝的時代,他們卻往後退,慢下來,過著一種更與心一致的生活。
今年有一個詞叫「內卷",原是指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停滯不前的狀態,但如今成了人們對生活、工作、學業無能為力的調侃。
被迫內卷,大多數時候也是因為不知自己要的是什麼,才會人云亦云,才會著急被落下。就像很多人看直播時,一激動就跟著下單了,事後卻發現自己根本不怎麼用。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有大格局的人,對待自己的生活,有著認真的思考。因此能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被外界的標準裡挾,以合適的節奏自在生長。
格局,是一個人的境界,決定了他看世界的角度。
格局,是一個人的胸襟,決定了他與世界的包容度。
格局,是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生活能否過得自在。
平凡如我們,唯願心有大格局,過好小日子。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