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濟述評之三——實體經濟發展添活力

2020-12-20 華龍網

近日,揚子石化重啟10萬噸/年順丁橡膠生產線,並已產出合格產品。從三年多前因市場嚴重供大於求被迫停運到如今重啟,這條生產線的變化傳遞出橡膠市場好轉、行業裝置開工率提升的積極信號。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的特徵更趨明顯。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各種實物量指標和相關先導指標也都共振向好,指標之間的匹配度明顯增強。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對於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超預期,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認為,服務業是「穩的基礎」,工業是「升的主因」。

服務業快速發展,繼續發揮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國GDP比重為54.1%,比上年同期高出0.1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出14.0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1%,比第二產業高出21.3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增速回升,效益改善。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增速較上年全年回升0.9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6.9%,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為2015年以來季度最高增速。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3.5%和22.7%,增速較上年全年分別上升8.6和14.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05%,同比提高0.45個百分點。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實體經濟實現穩中向好,確實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的結果,是舉國上下加快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奮力拼搏的結果,充分彰顯了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的巨大作用。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新動能加速成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分別高於整個規模以上工業3.9和6.2個百分點。新產業、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湧現,「網際網路+」推動線上線下加快融合,這些都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有效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潛力。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企業291萬戶,同比增長11.1%。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開放程度繼續提高,6月份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中國經濟結構正在不斷調整優化,發展動能正在有序轉換。」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嚴鵬程強調,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延續目前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雙中高」發展。

展望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會繼續增加,實體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可望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的宗旨是服務實體經濟。這將有力扭轉經濟「脫實向虛」傾向。國家持續實施擴大內需政策,我國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服務業經濟有望繼續向好發展。

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仍然較多,我們仍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把握問題導向,著力攻堅克難,奮力開創實體經濟發展新局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周 雷)

相關焦點

  • 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五個要點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作出了振興實體經濟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從提出「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到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再到要求「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以堅定的方向、創新的思路、有力的行動,彰顯了發展和提升實體經濟的信心、決心。制度供給是基礎。
  • 「南寧智造」充滿活力實體經濟發展強勁
    今年11月初,廣西建工集團智慧製造有限公司、南寧富桂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廣西豐林木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南寧企業獲2019年廣西智能工廠示範企業認定,為南寧市加快智能製造發展、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發展實體經濟,重點在製造業,難點也在製造業。
  • 動靜自如看調控——年中經濟形勢述評(下)
    上半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困難增多、市場預期波動不穩等風險挑戰,黨中央、國務院保持定力,精準發力,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打好了表現不俗的「上半場」。 下半年,堅持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增強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我們有能力、有條件繼續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迎來勇奪佳績的「下半場」。
  • 綠色巨龍 舞動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述評
    綠色巨龍 舞動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述評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綠色巨龍 舞動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述評
  • 穩、快、足,中國經濟上半年「關鍵詞」
    聯播+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的良好態勢。《新聞聯播》對各領域上半年「成績單」進行連續、集中報導。在民生指標方面,上半年我國物價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達到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穩定在5%左右的水平。「穩」也體現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運行上。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動力強勁,實現了平穩運行。據《新聞聯播》報導,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對外投資合作平穩健康發展。
  • 「五大發展理念」「三個互動」為臺安經濟增活力添動力
    像雨森這種投資「接二連三」,擴規模、提品質、加速度的行為,是對臺安建設營商環境新高地,貫徹落實市委「三個互動體系」,政府與企業積極互動,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項目管家制度」為重點項目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務的生動反映。
  • 中信銀行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半年普惠金融、製造業貸款...
    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上半年中信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要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製造業、普惠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各項業務穩中有進。
  • 面向未來 合作共贏——年中經濟形勢述評之四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 題:面向未來 合作共贏——年中經濟形勢述評之四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甘泉  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96.6%、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7%、貨物貿易順差連續8個季度同比收窄……上半年,面對異常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按照既定節奏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延續經濟總體平穩
  • 信心、決心、恆心——從「三心」透視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脈動
    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電 題:歲末年初看經濟|信心、決心、恆心——從「三心」透視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脈動新華網 李函林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
  • 2013年盤錦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述評
    三次產業呈現新局面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盤錦經濟這一年,那就是「穩中有進」。我們不僅提高了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而且保持了一定的發展速度。我們推動從優化空間向做實產業轉變,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工業新型化、服務業集聚化、農業現代化齊驅快進,呈現可喜局面。工業是這一年的最大亮點。
  • 知與行|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重點是針對制約因素髮力,推進產業鏈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加快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採取針對性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營造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處理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調控的關係,處理好科技創新與全面創新的關係。
  • 劉荷:以現代服務業助力實體經濟 共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這其中更是突出強調:「始終把實體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第一支撐」,對現代服務業也提出了「提比重、促融合」的發展要求。我們認為,以現代服務業助力實體經濟,是共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重要途徑。2017年,福建省服務業增加值為1.47萬億元,增長10.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4%,拉動4.4個百分點。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如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全年業務收入2500億元,增長15.8%,規模位居全國第8位,信息消費規模超過4600億元。今年上半年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增速9.1%,位居全國第9位。
  • 鳳臺縣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穩步發展
    今年以來,鳳臺縣緊緊圍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工作,經濟社會運行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保持了穩步較快的發展態勢。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綜合實力明顯提升。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0.2億元,增長14.4%。
  • 堅持高質量—2018遂寧經濟發展述評
    加速崛起 堅持高質量——2018遂寧經濟發展述評全媒體記者  楊小東  王維回望這一年,遂寧經濟總量可再上一個百億臺階、達到1200億元;這一年,雙聯雙拓、全域開放新態勢加快形成,「一核三片、四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裡,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衛平在四川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收穫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禮包」,他和公司入圍「雙百優」榜單,「民營經濟迎來又一個春天,感覺更有勁了。」
  • 維持高房價還是發展實體經濟?國家已作出選擇!
    近年來關於房地產業的調整力度之大可謂空前,控制資金向房地產業流通、穩定房價、收窄信貸通貸等「組合拳」不斷打出。是繼續靠房價促進經濟,還是開始著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這道選擇題也有了答案。
  • 全方位扶持實體經濟發展 同安實行「三個一」招商制度助力經濟騰飛
    (記者張奇輝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文/ 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鄭素描)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投資就是抓後勁。同安區委主要領導多次表示,抓好實體經濟是富美同安實現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關鍵,招商引資是發展實體經濟的第一抓手。
  • 砥礪前行一年間——2020四川經濟發展述評
    「一極兩中心兩地」,定位之高,能級之強,空間之大,前所未有。——非同尋常的應對。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時,用非常之力推進非常之事。面對挑戰,四川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科學謀劃,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打出一套組合拳。——非同尋常的答卷。穿越嚴冬,砥礪奮進,逆水行舟的四川經濟不僅順利轉正,且呈現出快速回升、逐步向好的發展態勢。
  • 農行衡陽分行:為實體經濟注「活水」,為特色產業「貸」活力
    農行衡陽分行:為實體經濟注「活水」,為特色產業「貸」活力
  • 泰康保險集團劉挺軍:深化保險業與醫養健康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同時,公司亦抓住長壽時代戰略機遇,推進後疫情時代壽險業發展新模式,深化保險業與醫養健康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打造健康、長壽、富足三大閉環,服務實體經濟。  第一,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  第二,聚焦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的建設,推進保險與醫養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疫情期間,泰康旗下尚未開業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緊急改造為傳染病定點醫院,累計收治患者2060人。自2007年開始,泰康保險集團便持續推動保險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目前已經在全國19個核心城市布局高品質養老社區,已經開業6家養老社區。疫情期間,這6家開業養老社區的3500名居民無一感染。
  • 堅定守護壯大實體經濟這個命脈
    廣東佛山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之本,實屬不易。這當中,固然有其歷史傳承,更重要的在於他們不為泡沫、快錢所惑,抵制住了經濟發展「脫實向虛」,堅持向實體經濟發力聚力,守護壯大了這個發展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