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國務院發布「50號文件」,公布今年第二批取消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包括金融理財師、國際金融理財師等「含金量」較高的職業都赫然在列。這讓不少理財師嚇了一跳:這個職業會不會「猝死」呢?
其實,大家都理解錯了,國務院取消AFP、CFP、保薦人等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並非取消這幾門證書及對應考試,只是取消了行政審批,考試和證書依然存在,含金量依然很足。有相關金融部門專家對其進行了解讀。
首先,AFP、CFP原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實施,但是從2009年後由社會機構自行實施,即由中國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進行AFP、CFP的資格認定,屬於水平評價類,並不存在行政許可。
其次,按照之前人社部門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述,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證,是資格證書不再發揮職業絕對敲門磚功能,「準入行為」被終止,但是仍是某一領域所具備能力和水平的體現。
再者,目前銀行理財師要求必須具備的上崗資格,是以其內部的上崗考試為標準的,但AFP、CFP是在相同條件下的擇優錄取部分,也就是說並非理財師一定要有AFP或CFP。
因此,此次AFP、CFP取消,只是取消了行政審批部分,但AFP、CFP根本就不存在這種情況。所以,對AFP、CFP考試及認證沒任何影響,相反,這兩個證書在業內認可度很高,屬於含金量高的證書,有這兩個證書的從業者是對自身價值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