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我們,獲取更多不一樣的考試升學資訊!
據澎湃新聞報導:近日,杭州市餘杭區星橋第一小學分校區星樂校區二年級部分班級誤開了紫外線燈,家長稱共導致上百名學生眼睛被灼傷。家長成立了「紫外燈事件維權群」,維權群內的部分家長們告知澎湃新聞,二年級每個教室都有8盞紫外線燈用於消毒,此次涉及到三個教室,總計129名學生受影響。
什麼是紫外線消毒燈
紫外線消毒燈亦稱紫外線殺菌燈、紫外線螢光燈。一種利用紫外線的殺菌作用進行滅菌消毒的燈具。紫外線消毒燈向外輻射波長為253.7nm的紫外線,該波段紫外線的殺菌能力最強,可用於對水、空氣、衣物等的消毒滅菌。
紫外線消毒燈,大多數是利用汞燈發出的短波紫外線來實現消毒。這種紫外線波長較短,攜帶的能量較大。如果沒有防護措施,極易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如果裸露的肌膚被這類紫外線燈照射,輕者會出現紅腫、疼癢、脫屑;重者甚至會引發癌變、皮膚腫瘤等。同時,它也是眼睛的「隱形殺手」,會引起結膜、角膜發炎,長期照射可能會導致白內障。
電光性眼炎是紫外線對眼角膜和結膜上皮造成損害引起的炎症。又稱雪盲。特點是眼瞼紅腫、結膜充血水腫、有劇烈的異物感和疼痛,症狀有怕光、流淚和睜不開眼,發病期間會有視物模糊的情況。
專家建議,若被紫外線照射後,可用毛巾浸冷水敷眼,閉目休息,減少光的刺激,儘量減少眼球的轉動。可滴抗菌素眼藥水以防感染,或者用人工淚液滴眼,促進角膜上皮的修復。
此前紫外線燈灼傷事件已發生多起
紫外線殺菌具有無化學物質遺留的優點,具有其他技術無可比擬的殺菌效率,殺菌效率可達99%~99.9%。但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優異的殺菌能力對面,是對人體極大的傷害能力。因誤開紫外線燈對學生造成傷害的事件已發生多起!
2004年9月1日,寧波市鎮海區某學校發生一起師生爆發眼病事件,經對患者臨床診斷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為因誤照射紫外線燈引起的急性角膜結膜炎。
2007年5月,溫嶺市某學校某數學教師借用化學實驗室進行補習,誤將紫外線燈與日光燈同時開啟,致使23名師生受紫外線照射,造成眼部損傷。
2013年7月24日,石家莊市46名高中生在一所民辦培訓學校上課時,室內紫外線消毒燈被誤當做照明燈打開,部分學生遭到長達4小時的紫外線照射,出現眼睛紅腫、流淚,裸露皮膚發黑、疼痛、蛻皮等症狀,個別學生甚至出現視力下降、發燒、掉發等問題。
2015年9月,河北省唐山市唐山西山路小學因教師誤開紫外線燈,導致57名學生被紫外線燈灼傷。
2016年4月,杭州某幼兒園中二班,因消毒紫外線燈未關閉,導致8名兒童由於紫外線燈灼傷,出現較為明顯的眼部紅腫乾澀,臉部泛紅等不適症狀。
2016年10月,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中心幼兒園中二班保育員誤開紫外線燈,半小時後園長巡視發現此現象,及時關閉紫外線消毒燈,仍導致該班22名兒童眼部被紫外線灼傷。
2017年4月18日,廣州市花都區園玄小學26名小學生在參加舞蹈課時被紫外線燈灼傷,部分學生出現眼球結膜充血、角膜皮點狀脫落等電光性眼炎症狀,部分學生出現皮膚泛紅等皮膚灼傷症狀。
2019年11月初,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英語實驗小學在早晨打開教室紫外線消毒燈後忘記關閉,致使全班學生被紫外線燈照射9小時,眼睛和面部、頸部嚴重灼傷。
2019年11月21日,太原市雙星幼兒園老師誤開紫外線燈照射,致使30餘名幼兒眼睛被紫光燈灼傷,皮膚損傷蛻皮。
這麼多的教訓擺在我們面前,依然沒能阻止得了紫外線燈繼續傷害可愛的孩子們。這不能不讓人提出質疑:紫外線燈,我們的校園沒它不行嗎?
筆者認為不應該以人為的操作失誤來全面否定紫外線消毒燈。如何規避紫外線燈帶來的傷害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嚴格規範落實專人管理制度。
2.儘量用可移動式紫外線消毒燈代替固定在教室裡的消毒燈。
3.對固定的紫外線消毒燈,配備帶鎖的電源控制開關,增設智能定時斷電系統。
4.加強學習教育,不光是學校的工作人員和教師,學生同樣需要科普紫外線燈的相關知識,以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如何辨別紫外線燈
1.人民幣驗證法。以前都是拿紫外線燈驗證人民幣,現在反過來拿人民幣驗證紫外線燈了,不得不感嘆,時代變了。
2.看燈管。紫外線燈管是透明的,而普通燈管(燈泡)除了被淘汰的白熾燈外,都塗有螢光粉塗層。
3.看標識。紫外線燈上(或附近)通常印刷有「UV」標誌或提醒「請小心使用」等。
4.看燈光顏色。點亮的紫外線燈管沒有普通螢光燈管亮,有微弱的藍光。
5.看開關。通常紫外燈的電源開關與普通燈的控制開關分離,有些開關設置較高,離地2米以上,並且有明顯的警告標示,有些地方會對紫外線燈開關進行加鎖管理。
6.聞氣味。紫外線燈使用後會有奇怪的味道,其實質是產生了臭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喜歡的朋友歡迎多多關注、點讚、收藏和分享哦,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更有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為「指南針升學」創作,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內容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繫作者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