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爭論睡扁頭
前兩天在小區散步,遇到小菲帶著她幾個月大的娃,正坐在小區長椅上。只見小菲愁容滿面,看著嬰兒車裡的寶寶皺眉頭,我上前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她嘆了口氣說,也沒什麼,就是孩子他奶奶老是想給孩子睡個扁頭,說扁頭好,一有機會就給孩子弄個硬硬的枕頭。
可是小菲覺得扁頭不好,既不美觀,也怕對孩子骨骼發育、智力發育造成什麼問題,更心疼孩子睡硬枕頭不舒服。
這一來二去,就和孩子奶奶爭論了起來,可是雙方也說不出什麼道道來。
老一輩的人,總是崇尚給孩子睡扁頭,其實是從北方滿族傳來的風氣。
據中國歷史博物館專家在《滿族睡扁頭習俗探討》中的介紹,滿族家庭的孩子出生後,在睡覺時,必須把孩子的固定在床板上,孩子的雙腿直直地躺在床上。
目的是使上肢和下肢更快、更直,體魄強健,方便上戰場打仗。
而頭部形狀也是有要求的,滿族人要求扁頭審美,在睡扁頭的過程中,臉型會發生變化。
也就是說,頭骨會更突出、飽滿,顯得印堂明亮。
在滿族人的審美觀念中,這樣一張臉是財富和吉祥的象徵。
在中國古代還有一種說法,腦有反骨,就是不忠不義之人。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後腦勺不是平的,那麼他就是不忠不義的人,很可能會做出造反這種事情來。
因此,統治者非常不喜歡頭圓的人,它可能會威脅到江山穩固,所以普通人為了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就會給孩子睡扁頭。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不太認同給孩子睡扁頭,和老一輩就容易在這件事上產生分歧。
睡扁頭的真相
那麼,睡扁頭究竟對孩子好不好呢?
睡扁頭的時候,大人往往會給孩子墊穀物枕、書本,這樣硬硬的東西,並且讓孩子仰頭睡,以達到睡扁的目的。
這樣的睡覺姿勢,會導致扁頭綜合症,在現代醫學中還被認為是一種病,根據扁頭的不同形狀,可以分為平頭畸形和斜頭畸形。
頭部扁平畸形更為常見,其特徵是頭部後部對稱扁平,兩側距離變寬。
斜頭畸形則更嚴重,發生在大腦的後側,即俗稱的「斜頭」、「偏頭」、「歪頭」。頭骨歪斜導致面部歪斜,嚴重的,還會造成五官變形,加速單側衰老速度。
然而,它不影響嬰兒大腦的發育,只是對外部骨骼產生影響。
也就是說,睡扁頭與否,主要是外型審美差異問題。
「睡扁頭」的審美文化與「裹小腳」的陋習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以破壞身體骨骼的自然發育為代價。
但是「睡扁頭」並沒有徹底被現代社會擯棄,因為它沒有給身體造成太多的疼痛。
自然成長的頭型,更有利於寶寶的骨骼發育,也更符合現代審美,比如著名女演員劉亦菲的頭顱,就是典型的自然成長出來的。
寶寶安全最重要
但是睡扁頭,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安全隱患,不在於扁頭本身,而在於睡扁頭的過程。
現代醫學並不倡導給孩子睡扁頭,更多的是為孩子的安全考慮。
一些老年人會給他們的孩子使用穀物枕頭、定型枕頭甚至是書籍來睡扁頭,這大大增加了嬰兒猝死綜合症的可能性。
美國兒科學學會(AAP)明確表示,在孩子1歲內應該避免使用枕頭。
使用枕頭和毯子,會增加5倍的嬰兒猝死綜合症風險。
如果孩子趴在枕頭睡覺,嬰兒猝死綜合症的風險會增加21倍。
專家建議,寶寶在剛出生到18個月時,頭部最具有可塑性,這段時間把頭型睡好了,之後基本就不用擔心了。
家長們看護寶寶睡覺時,要注意孩子不能只朝著一個方向睡覺。最好左邊、右邊輪流睡眠,不至於一側的頭部壓力過大而睡變了形狀。
總的來說,睡扁頭從安全角度看,對孩子來說,風險不小。
從審美文化角度看,是破壞身體骨骼自然發育的,略畸形的審美。
當然,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看到這裡,你還想給孩子睡扁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