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安防行業老專家的隨筆記,通過這讓的「遊記」讓我們了解生活中的安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6日早上6點我就起床在所住的清遠聚龍灣天然溫泉度假村園內散步,一個多小時內我分別與度假村的關閉園區室外電燈的服務員、保安員、夜班清潔工、景觀花卉園服務員、花工等5位普通員工做了一些交流,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彬彬有禮給我很好的印象,特別是我在景觀花卉園門前觀看收費說明時,離我挺遠、正在做清潔的花卉園服務員提高聲音對我說,只要持有度假村住房門卡可以免費進園。我感覺到他們確實把顧客視為「上帝」。度假村的管理也相當先進,當時我就估計這家度假村是香港老闆經營的企業,後經核實確實如此。這個企業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以後有機會我還是願意入住。
下午在深圳機場和飛機上的遭遇也很出人意外。由於近期連續發生了幾起航班延誤造成的旅客與航空公司的不愉快事件,機場的管理和服務有所加強。恰巧我們準備乘坐的CZ3189號航班晚點1個多小時,候機服務臺由平時的1個人增加到3個人,據我觀察,她們分別是當班服務員、領班和翻譯。在待機的空閒時間我和她們也做了一些交流,談了我對民航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並請她們向有關領導反映。此時至少有兩人說,「我們反映沒有用」。我馬上告訴她們,你們是代表旅客反映。她們說,旅客反映也沒用。這哪裡是把顧客視為「上帝」?我接著對她們談了我對香港服務業的一些美好的感覺。她們說,那是香港企業。
我決定書面寫一些意見。當我向她們要意見本時,服務員告訴我,這裡沒有,而「領班」趕快從包裡拿出一個本子撕下一頁交給我。我簡單地寫了3條意見,並留下單位、姓名和聯繫方式。直到本文發表,我連一條簡訊也沒收到。
我在乘機時又出現了怪事,飛機中部和後部我看到的4個衛生間有3個都掛出了「紅牌」,禁止使用。當我問機上服務員時,服務員微笑著向我解釋,由於旅客不愛惜衛生設施,那3個衛生間都壞了。我當時就提出,這壞的比例也太高了!你們怎麼不抓緊檢修?事實上我提了意見之後很快就打開了2個封閉的衛生間,就這樣旅客上衛生間還是有時發生排隊現象。看來是部分旅客列車封閉衛生間的「經驗」已經向民航擴散了。
在對待顧客的態度上,客觀事實是壟斷行業不如非壟斷行業,國營企業不入民營企業,內資企業不入外資企業,雖然也有一些例外。我是在國營企業中成長起來的,大多數時間在一家中央國企工作。這話聽起來讓人不舒服,我也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但是忠言逆耳利於行。
南方航空公司是中國3大航空公司之一,以機隊規模衡量是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我所乘坐的這一航班也有一些進步,例如在給旅客上完餐後,服務員還主動問有沒有需要加餐的。但是上述員工所言所行我以為反映了一些深層次的情況和思想狀況,應當不是個別現象。我覺得這些員工不應當負主要責任,根源還是出在領導層面上,體制上也有需要改革的地方。由此看來,改革開放的事業還任重而道遠。
而在今天的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誰能贏得顧客,誰就能贏得市場,誰的企業才能持久有所發展。所以「顧客就是上帝」的說法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客戶就是上帝也成為很流行的一個時髦的名詞。
作為一種營銷理念,「顧客就是上帝」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後期的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這家公司的創始人馬歇爾·菲爾德和他當時的手下哈裡·戈登·塞爾弗裡奇一同提出了「顧客總是對的」(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這一影響深遠的營銷理念。「顧客總是對的」體現的是把顧客置於工作中心的服務思路。
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了企業、職工、客戶之間關係的原則。例如慧聰網價值觀的基本原則就是客戶第一。我以為,對待客戶的態度是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把客戶視為「上帝」也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僅服務業、運輸業如此,製造業、建築業等等也都是如此。只有真正把客戶視為「上帝」,才能贏得他們的支持,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使自己的營銷渠道通暢。
以我們安防行業為例,雖然絕大多數廠家都號稱客戶就是「上帝」,但是並沒有真正把他們視為「上帝」。例如一些廠家利用用戶對產品技術的一知半解,在技術指標上忽悠客戶,前兩年不少廠家利用自己生產的監控設備由CIF格式提高到4CIF時,把與D1格式相當的4CIF產品的清晰度稱為「高清」。個別企業甚至把他們非常一般的產品號稱為國際領先、國內首創。再比如,很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與客戶成交前承諾得很好,而錢款一打,所有的服務開始打折,承諾變成了泡沫,而顧客也由上帝變成了奴隸。目前安防產品與工程售後服務問題比較多,代理經銷商與生產商發生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也在於此。
在安防行業也有一些做的比較好的企業,他們能在企業文化、品牌建設方面下大功夫,在產品設計、加工、銷售時能設身處地為顧客著想,售後服務也比較及時周到。這樣的企業已經在行業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我希望這樣的企業能夠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