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太地區進入IPv4 地址耗盡的最後階段,從今年4 月開始,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已經無法再從APNIC 獲得更多的IPv4 地址,現有會員單位也無法獲得IPv4 地址,新接入會員單位只能依相關政策獲得少量基礎設施必需的IPv4 地址。這進一步加速了校園網IPv6 網絡建設和部署的步伐。
積極吃「螃蟹」
「 要實現IPv4 到IPv6 順利過渡,必須有人敢吃螃蟹,先走這一步。高校的科研力量以及用戶群體性質使它有責任、也有條件做IPv6試商用的先鋒。」教育部科技司司長謝煥忠說。
事實上,在我國IPv6 的探索中,高校一直走在前面,CERNET2 是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最大的核心網和惟一的全國性學術網,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採用純IPv6 技術的下一代網際網路主幹網。
據記者走訪調查,目前全國高校基本完成了100 個校園網的IPv4/IPv6 雙棧建設, 其中,92 所學校IPv6 覆蓋率大於60%,培育的IPv6用戶超過100 萬個,有81 所學校達到1 萬個以上,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校園IPv6 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合計達到1283 個,並完成了10 個重要教育科研網絡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的IPv6 升級和10 個下一代網際網路教育科研重大應用示範。
校園網IPv6 技術升級項目帶動了6 個IPv6 網絡支撐技術試商用系統,CERNET2 成員單位與國內廠商合作開發,在100 個IPv6 校園網和CNGI-CERNET2 主幹網部署基於真實源地址的身份標識和認證、IPv4/IPv6 過渡、可控大規模組播服務、主幹網運行管理與安全監控、支持全網漫遊的校園網接入業務管理、校園網網絡管理與安全監控等系統。中國網際網路服務商聯盟也依託於CNGI-IPv6 網絡基礎設施,為聯盟會員提供了IPv6 試驗接入服務、IPv6 內容訪問、IPv6 實施諮詢等。通過聯盟成員資源整合,大力發展IPv6 駐地網試商用。
推薦閱讀: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領銜研發IPv6網絡
推薦閱讀:IPv6: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推薦閱讀:《計算機世界》:IPv6狼真的來了
推薦閱讀:全球IPv4地址耗盡 向IPv6時代邁進!
推薦閱讀:中國高校IPv6校園網站資源集粹
IPv6 用起來
IPv6 匱乏的不是技術,而是應用,特別是殺手級應用。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看似帶來了希望,但是,最樸實的應用,還是需要點點滴滴積累,需要校園網一些師生去充當試用者。
清華大學信息網絡工程研究中心王繼龍告訴記者:「這兩年來,CERNET2 的用戶數有非常大的增長。很多軟體廠商也開始支持IPv6,比如Win7 本身就具備IPv6 協議。」
為了鼓勵用戶使用IPv6 服務,某些高校開始將優質資源向IPv6 傾斜,校園網視頻轉播平臺也在向純IPv6轉變。
CERNET2 除了向高校提供網絡接入服務外,更是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研究、建設和推廣的實驗網。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100 個學校參與了駐地網的建設及各個典型應用的建設,成效顯著。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門戶系統IPv6 升級後,累計訪問量達到了1800 萬PV,獨立訪問IP(註冊用戶)超過80 萬。
在內容服務方面,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通過IPv6 升級, 可提供2000 餘臺大型儀器系統共享數據IPv6 訪問,約3000 門精品課程和約500 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優質教育資源網上共享。下一代網際網路大規模視頻直播/ 點播系統應用示範, 建成了可以提供500 門課程1 萬個小時大學課程視頻的內容分發系統。
在高校招生方面,網上錄取系統進行IPv6 升級後,已經於2010年7 月在河南、福建兩省及100 所試點高校投入運行。兩個試點省份的全部錄取批次均提供了IPv6 服務。參加試點高校中,有81 所通過IPv6 網絡完成了在河南省的錄取工作,34 所通過IPv6 完成了在福建省的錄取工作。
在文化資源共享方面,大學數字博物館IPv6 升級遷移展品資源共10 萬多件,建設展項資源3866 條;浙江大學也推出了「百萬冊數字圖書服務系統IPv6 升級」的項目。
腳步還需更快
CNGI-CERNET 專家組成員、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網絡中心主任馬嚴教授認為:「向下一代網際網路過渡的過程中,面臨技術和管理決策方面的問題。IPv6 網絡不能直接同IPv4 網絡通信,但可通過IVI、ISATAP、6to4、NAT 等多種技術手段。IPv6 取代IPv4 將是一個漸進的長期過程,但儘快啟動過渡過程是當前的重點。」
通過建設IPv6 網絡的大量實踐, 清華大學提出了基於運營商路由前綴的無狀態IPv4/IPv6 翻譯技術IVI。這一發明正好解決了IPv4/IPv6 的過渡難題。目前基於IVI 機制的部分設備已在CNGICERNET2主幹網和100 個校園網大規模部署,並計劃在中國電信的下一代網際網路試驗網中投入試運行。
CERNET 專家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認為:「IPv4到IPv6 並存和過渡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存在諸多爭議,這是正常現象。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我國這樣大規模的網絡,我們現在碰到的過渡問題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解決不了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大的設備製造商憑空想出來的過渡方案也是不現實的。我們不能坐等他人的方案,而應該倡導我們自己的運營商在國家的支持下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吳建平指出:「雖然下一代網際網路和IPv6 在中國發展已經取得初步成果,但目前我們應該看到一個嚴峻的形勢,這就是我國IPv6 的發展與網際網路大國發展是很不相稱的,IPv6 活躍數量還沒有走在世界前列。用IPv6 構造下一代網際網路是發展主流,創造出巨大的技術創新機會和產業發展機會,新平臺給了我們更大的空間。雖然發展IPv6 會遇到很多新問題,但不應該止步不前,而且這不是光靠CERNET2 就能夠解決的,而應聚合各大運營商的力量,共同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