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乘風破浪科技人 激活高校院所「創新源」 打好科技成果「轉化牌」

2020-09-03 成都科技

高校是科技創新的一線陣地,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成都有60餘所高等院校,數量位居全國第6;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的A類學科數27個,排名全國第7。

《進擊!乘風破浪科技人》本期將對話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萬裡和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楊雁,看他們如何激活高校院所裡的創新源泉,打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這張牌。

張萬裡:

高校如何打好校地「轉化牌」?

國字號實驗室裡的新材料「尋寶記」

「這裡就是我們的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和我的團隊就是在這裡不斷尋找『新材料』,完成各項試驗。」見到張萬裡時,他剛結束每天例行的研討會,會議的時間不長,但是總要圍繞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和難點討論許久。介紹實驗室的同時,他已經更換好了實驗用的防護服,一頭扎進實驗室繼續之前未完成的工作。

深耕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領域二十餘年,張萬裡以電子科技大學為基地,不斷上演著新材料「尋寶記」。按他自己的話來說,沒有什麼比發現一種新材料、找到性能更優良的器件更讓人高興。

今年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張萬裡從2月3日起,就開始扎進實驗室裡全負荷工作做研發,「科研一刻都耽誤不得,倒排時間表,一年到頭都在和時間賽跑。」張萬裡介紹,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科研團隊在去年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的成績上,再一次在柔性顯示領域取得突破。

在張萬裡看來,突破和創新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更好地讓科研成果實現轉化更值得深入思考。「創新科技成果如果要轉化成為實際生產力,首先要選準優勢產業方向,成都本地基礎好的產業能夠承接學校的技術成果。」張萬裡表示,可以借鑑史丹福大學與矽谷協同發展模式,將產業功能區規劃布局與大學之間聯繫得更加緊密,將公共技術研發平臺依託大學建設,共建、共管、共享、開放,能夠更好地提升創新資源的融合深度、使用效率。

楊雁:

如何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

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素質培養

暑期進入尾聲,相較於西南石油大學校園裡的一片寧靜,教師辦公樓裡卻傳來陣陣聲音。在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院6樓辦公室裡,楊雁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樓道裡,或是和同事商量接下來將要進行的工作,或是坐在電腦前不斷敲擊鍵盤整理相關資料。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應對全球人才競爭的基礎布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作為一名高校工作者,楊雁深知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她說,如今,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在向著信息化、智能化及自動化方向加速發展,與人工智慧、大數據有很多的交叉研究,這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始終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放在第一位,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素質培養放在突出的位置。」

基於此,西南石油大學成功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將獲得直接推薦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等項目候選人的資格,為學校青年人才、拔尖人才、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人才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全方位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新的保障和動力。

(來源:成都日報)

相關焦點

  • 《進擊!乘風破浪科技人》看在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人才培育
    高校是科技創新的一線陣地,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成都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各類高等院校60餘所,其中雙一流高校2所,雙一流學科高校8所。從城市間對比來看,成都有60餘所高等院校,數量位居全國第6;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的A類學科數27個,排名全國第7。
  •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規模增長,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
    《報告》從體制機制活力、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網絡、科技創新成效和創新創業人才五方面38個維度對廣東省高校創新能力進行詳盡分析,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最終生成了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榜單。為了從政策保障和創新創業環境兩個層面綜合評價高校科技應用創新能力,該榜單全面體現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潛力和直接成效,在評價指標上增加了政策維度和創新創業人才維度。
  • 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加速度
    《報告》全面、系統對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整體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評價體制機制活力、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網絡、科技創新成效和創新創業人才等因素,並制定廣東高校創新能力榜單,引導科研評價的質量和貢獻導向,響應國家"破五唯"改革,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癥結,提出政策性措施,助力探索建立科學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發展。
  • 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加速度-各地要聞...
    《報告》全面、系統對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整體情況進行了分析,,評價體制機制活力、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網絡、科技創新成效和創新創業人才等因素,並制定廣東高校創新能力榜單,引導科研評價的質量和貢獻導向,響應國家"破五唯"改革,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癥結,提出政策性措施,助力探索建立科學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發展。
  • 努力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高質量發展
    高校要堅持與區域崛起同休共戚、與國家興盛同頻共振、與世界進步同向共行,努力擴大科技成果的源頭供給,加快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不斷縮短從「0到1」「1到N」「N到100」的突破進程,著力以卓越的全面創新貫穿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一要始終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作為高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使命。
  • 長江新區向全國高校院所挖掘科技成果「富礦」
    長江網9月4日訊(記者劉曉雙 通訊員郭明淵 趙睿)被寄予未來城市發展樣板的長江新區,流淌著創新基因。4日,「藍火大講堂·院士報告會」暨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揭牌儀式在長江新區舉行,長江新區邁開向全國高校院所挖掘科技成果「富礦」第一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作了以《數字—智能時代的幾種創新意識》為主題的首場院士報告會。
  • 政策法規 | 雲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建設實施方案
    (一)省科技廳加強對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建設工作的推動和指導。從2020年開始,對新成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和已成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加強經費支持和績效獎補。支持和績效獎補經費主要用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條件建設、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組織科技成果示範推廣應用、宣傳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培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員。
  • 第三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將在新鄉開幕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10月16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三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高博會」)各項籌備工作情況。10月25日至26日,在科學技術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河南開放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閉會期間,第三屆高博會將作為重要的專場活動在新鄉市拉開帷幕。
  • 技術經紀人視域下如何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作者建議,制度先行,同時建立起有效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在此基礎上再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充分利用技術市場及技術經紀人自身的資源來激活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填補高校與市場之間的縫隙,從根本上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 重慶全面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加速成果轉化
    去年3月,我市出臺《關於市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管理權限,市屬高校、科研院所對持有的財政資金形成的科技成果,自主決定採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轉移轉化活動。
  • 第三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將漫步雲端
    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第三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高博會)將於10月25日至26日在河南省新鄉市盛大開幕。記者昨日從新鄉高博會指揮部了解到,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本屆高博會將積極創新辦會模式,線上線下緊密結合,許多環節「雲」影飄飄,力爭將其打造成一場充滿科技魅力的頂級國際性盛會。
  • 安徽自貿區:打好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融合牌
    對此,廣大幹部群眾備受鼓舞,一致表示,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深耕「試驗田」、當好「探路者」,更加注重差異化探索,用足用好國家賦予的改革自主權,打好「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特色牌,努力把「安徽試驗」變成「全國經驗」。  深化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  「安徽自貿試驗區是安徽服務國家戰略的『最新平臺』,我們要充分發揮安徽科教優勢,打好打響特色牌。
  • 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長江新區掛牌
    原標題:長江新區首個國字號平臺掛牌 為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湖北日報訊 (記者黃磊、通訊員郭明源、趙睿)9月4日,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武漢市長江新區掛牌。該中心由武漢長江新城管委會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共建,是落戶長江新區的首個國字號平臺。未來,長江新區將依託全國高校的優勢學科和產業創新平臺,創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新型孵化器等平臺載體,培育一批在全球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集群。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經驗,對科研院所有哪些啟示?
    科研院所和高校雖然側重點不一樣,但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處,這些高校的典型經驗對科研院所來說同樣非常有借鑑意義。本文在梳理和總結的基礎上,結合科研院所實際,提出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工作的一些建議。
  • 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長江新城揭牌
    這意味著長江新城將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加快打造「科技新基地 科技成果轉化新基地」,大力謀劃發展院士經濟。9月4日上午,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長江新區揭牌「武漢高校雲集,科研院所眾多,也具有一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因此中國高校(華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選擇落戶長江新區。」
  • 【學習】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調查
    文章對上海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體制機制創新和實踐案例進行了說明;通過對科技成果優劣思維的探討,闡述了成果轉化模式及專利申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影響;落腳到成果轉化人才的問題,對技術轉移中心定位及民辦和公辦模式的區別對高校成果轉化的影響情況進行了分析。
  • 話科技創新 促成果轉化 ——記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 省轉化中心主任...
    6月10日下午,河南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主任吳四發一行蒞臨多氟多、氟基科技調研座談,旨在深入了解氟基功能新材料創新中心的運營情況,搭建創新服務平臺,促進成果轉移轉化。陪同領導有:市政府副市長王付舉、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王立謙、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常飛、中站區副區長杜洪波、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焦作分中心主任李思華。
  • 高校院所河南科技 成果博覽會下周開幕
    據了解,以「創新引領發展、協同融合共贏」為主題的第三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將於10月25日~26日在新鄉舉辦。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本屆高博會已邀請來自國內外近400家高校院所、企業的666位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參會,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8位國內外院士,200餘位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大院大所,以及知名投融資機構的專家學者和相關負責人。
  • 廖國勳赴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調研 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助力高質量發展
    廖國勳首先來到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和學校黨委書記李家俊、校長金東寒共同走進機械工程學院、智能與計算學部察看「妙手」手術機器人、「海燕」深海滑翔機等科研成果演示,深入了解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情況,詳細詢問學校國家級重點學科及實驗室建設進度
  • 十個科技成果轉化好工具!
    工具|科技成果轉化操作指引內容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對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制度和操作程序的制定也提出了要求,為了讓科技成果轉化程序更清晰、流程更簡便、轉化更高效學習|高校的科研成果要如何轉化?示例流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