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初,382噸黑麥草草籽灑遍了鐘山戰區青林鄉的7172畝土地;如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青林鄉的黑麥草就迎來了首個收割季,一捆捆沉甸甸的黑麥草,讓青林鄉的種養殖產業鏈得以成功激活。
這幾天,鐘山戰區青林鄉田壩村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於三月初種下的黑麥草已長到了60公分高。當地村民接到村裡的收割通知後,紛紛拿著鐮刀趕赴地裡開始收割麥草,伴隨著陣陣襲來的青草芳香,村民們喜悅的歌聲也傳遍了四方。
鐘山戰區青林鄉田壩村8組村民劉剛說,現在割草心情還是好,比原來種玉米高興,一年苦到頭還沒有工價,算下來合不到幾元錢一個工,現在種草割草已經達到打工的收入了,我們老百姓都高興,肯定以後的日子還比現在好過。
村民劉剛早在構樹牧草種植之初,就和村裡鄰居一起將自家的土地果斷入股給了村合作社;由於種植構樹牧草需要務工人員,村合作社又以勞務合作的方式將他們返聘到地裡務工;如今黑麥草大獲豐收,劉剛的工資卡上又多了一筆務工收入。據了解,一畝牧草需要8位村民進行收割,每位村民每天可獲得80-100元的務工費,根據黑麥草一年3至6季的收割期,村民們的務工費也隨之增加。
鐘山戰區青林鄉田壩村主任劉軍說,牧草種下去給我們帶來了三個方面的效益,一是山變綠了水變清了,老百姓和貧困戶到我們這裡來務工也可以增加他們的收入,按產量來計算的話他們每季可以拿到800-1000的務工費用,如果一年按四季算每年可以拿到3000-4000元的務工費用,同時按照「三變」的政策我們村集體還可以拿到5%的分紅。
構樹牧草的種植催生了青林鄉的種養殖產業鏈,而今,收割的牧草將供給當地各大養殖基地,每畝牧草利潤每年最低為3000元;養殖基地就近獲得飼料,可有效降低飼養成本,實現基地和村民的共贏。
在青林鄉涼都博新牧業有限公司內,千餘頭西門塔爾牛正悠然地吃著從本地收來的黑麥草。在此之前,這裡飼養所需的牧草都是從四川運來,成本每噸高達700元,如今在本鄉收購的牧草成本每噸僅需300元,養殖成本大大減少。接下來,該公司打算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一萬頭,這樣一來,根據每頭牛每天40斤的飼料量,整個牧草需求量將不容小覷,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博新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孫遠志說,目前就我們的牛來說,黑麥草不管從營養水分各方面都還是很適合我們的牛,而且我們公司和青林鄉各個合作社、各個村都達成了協議,他們能夠生產多少我們就收購多少,同時北部五個鄉鎮目前種植出來的牧草,我們基本上能夠消化絕大部分。(鮑斯瑋 黃馨閱)
(責編:羅煉、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