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市場上,永遠少不了以扮演各類特殊職業並完成職業工作為主題的遊戲。
而在這些遊戲中我相信「駭客」題材是能獨立劃為為一個小品類的。
現實中那些危害網絡安全,通過網際網路盜取各類隱私信息的駭客們,讓不少人既怨恨又嚮往。
那些通過一串旁人難以理解的代碼輕鬆的入侵各種資料庫或特殊帳號的能力,在許多非計算機專業的玩家眼裡是分外神奇的。
縱觀各類黑客扮演類遊戲,
既有著《Hacknet》這樣嚴謹遵循實際步驟的模擬向遊戲。
更是有《看門狗》這般,將駭客完全「神力」化,讓玩家過一把科幻電影男主角的癮。
但我今天剛剛通關的,由山東的獨立遊戲團隊Aluba Studio獨立開發的國產獨立遊戲《全網公敵》卻從另類的角度給我們講了個有關於駭客,卻不只有駭客的故事。
簡單的操作,不簡單的體驗
作為一款駭客扮演類遊戲,《全網公敵》的內核確是一款解謎類遊戲。
木馬病毒、入侵系統、數據搜集,都僅僅是作為玩家獲得真相而搜尋必要信息的步驟。
玩家通過不斷的信息搜集,層層遞進不斷思考,接近真相的同時也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進遊戲中。
正是簡單的操作,搭配上尖銳的劇情,才使得這款簡單的遊戲能帶給玩家不簡單的沉浸體驗。
按動的滑鼠下是網絡安全的警鐘
遊戲中,我們將扮演一名被Titan公司僱傭的駭客,幫助他們「完善」數據信息。
作為Titan公司的員工,我們可以使用他們龐大的資料庫讓獲得各類想要的信息。
遊戲中,玩家們只需要簡單的通過目標人物的社交帳號搜集簡單的信息,就能使用資料庫來輕鬆獲得目標的電話、住址、門牌號等個人信息。
21世紀,網絡信息似乎早已變得透明化,各類平臺和APP洩露個人信息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
《全網公敵》更是刻意簡化這種個人信息的獲取方式,為每一個玩家敲響了「網絡安全」的警鐘。
駭客題材的外表下,是隱藏在網絡下的黑暗
不得不說,這款遊戲在劇情的構築上水準極高。自殺的程式設計師背後是騙婚產業鏈;與老師約會的女大學生背後卻是一群通過隱私脅迫他人的不法分子。
製作組通過尖銳的劇情,不僅闡述了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還通過虛擬角色的悲劇闡述了隱藏在現實世界網絡中我們看不見的黑暗。
《全網公敵》不僅具有一定現實意義,也很好的完成了身為遊戲所需要的遊戲性。
在重複的遊戲環節中,通過系統入侵、木馬植入、等限時環節來給予玩家更加新奇緊張的高速推理體驗。
總結
《全網公敵》作為推理遊戲是非常值得推理愛好者嘗試的。
但同時它自然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信息搜集的操作下具有局限性,譬如一個名字作為關鍵需要搜集的關鍵詞,在一段話中被反覆提及,只有第一次出現該名字的地方才可點擊搜集。
同時信息的搜集本身也過於死板,搜集本身的優先級高於了推理本身,使得有些時候你已經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卻因為有一個詞條沒有搜集而影響流程。
破解功能和tiktok功能的操作過於繁瑣,會造成很多重複工作。
不過《全網公敵》在許多設計上也非常值得稱讚。
UI設計兼具科幻感與真實感;BGM貼合場景製作精量;美術風格也頗有歐美的味道。
遊戲作為一種媒介,應當去傳播一種思想一種理念。
《全網公敵》顯然做到了這一點。
「當你沉浸在別人的隱私中時,也許有人也在悄無聲息地看著你們的一切,畢竟誰沒有秘密呢?」
在信息透明化的今天,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是這個時代所有人類所必須要面臨的共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