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踏足在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土地上。感受川鹽入黔時期百姓的不易;品味十八幫江湖的義薄雲天;體驗「前店後宅」的歷史城鎮格局……縱然古鎮興衰彈指間,但文明永存。
我們的行程就從一頓美食開始吧。8月20日早晨從 重慶 直奔 習水 土城古鎮,到達時已經中午。於是在古鎮外找了家清爽的小店吃午飯,順便品嘗了土城小吃苕湯圓,口感獨特。初起香甜,繼而就有肉餡入口,感覺像吃紅薯肉包子。橙黃的外皮是用紅薯(雲貴川地區稱紅苕)製成,裡面包有肉餡,以蔥姜等輔之。我們一家子四人一狗都表示整體口感還行。黑豆花配的是幹油碟,油碟裡青椒紅椒都有,和我們 重慶 這邊豆花大都配青椒油碟不太一樣。
進入古鎮的第一眼,就看到了土城古鎮圖書館。沒想到古鎮裡還有一個小小的圖書館,裡面的陳設頗有古風韻味,圖書不多,就隨便攤在幾個大桌子上,供讀者自由翻閱。大致看了下,有關於 赤水 和土城歷史介紹的書籍,也有現如今人們喜歡的一些暢銷小說。
盛夏的土城古鎮十分炎熱,午后街道上一片靜謐,四周的店鋪大都閉門謝客,石板路上只迴蕩著我們一家子四人一狗的腳步聲。
鎮上保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比較多,我隨意站在一家民居的門前就能拍出古鎮風格的照片。可以看到這家人平時經營著一家小賣部,許是由於天氣炎熱沒有開店。
斑駁的石梯與牆壁向我們訴說著古鎮的前世。
古鎮上興建了很多客棧,所有客棧上都掛著這樣的紅燈籠,入夜後這些紅燈籠將會一一點亮。 遵義 市打造了一條 赤水 河谷旅遊公路,是一條服務完善的快慢綜合交通旅遊廊道。位於 習水 的土城古鎮是其中一個供旅遊者們駐足休息調整遊覽採風的驛站,因此鎮上各種客棧雲集。
有的客棧本就是亂石堆砌上的古建築。客棧燈籠上大都印著一個「鰼」字(音xi)這是因為土城古鎮所在的 習水 縣,原名「鰼水縣」,它是根據秦漢時期的「鰼部水」命名的。據研究,古書中記載的「鰼部水」就是今天的 赤水 河,而土城就是 赤水 河邊的一座城鎮,因為地理及社會等因素歷史上曾數度繁榮。
隨處可見色彩繽紛各式各樣的招貼畫,為古鎮帶來了生動而新鮮的色彩。
古屋、紅燈籠、十八幫的旗幟配上這滿目的綠意盎然,我仿佛看見了古鎮居民今日安居 樂業 的景象。
繼續漫步,這一排排紅燈籠到了晚上該會是怎樣的景象?
土城古鎮有很多博物館,跟紅軍四渡 赤水 有關的、和十八幫文化有關的以及跟農耕文化有關的博物館應有盡有,各種文化與古鎮實景的無縫融合這點 在我所走過的古鎮中是做得最好的,很欣賞。踏入其中一個跟十八幫有關的博物館,該館從各方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川鹽入黔時期土城民眾生活的絢爛畫卷。
歷史上 貴州 的鹽業狀況主要受制於自然、地域限制、交通不便以及當地政權政策失誤等原因相對滯後,因此川鹽入黔是 貴州 鹽業消費的主要方式。土城十八幫中鹽幫是重要的一幫,另外還有馬幫等一些幫派都是隨著鹽業運輸應運而生發展壯大的幫派。
博物館裡重複播放著用 習水 當地方言吟唱的背鹽歌,至今耳畔還能迴響起吟誦者誦唱的最後一句「但求釜底有炊煙,哪識人間富文繡」 。那故意上揚的語調,透露出民眾的無賴和為了生活不得不堅持下去的心境。就像曾經耳熟能詳的「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等詩句一樣, 會長期在我心間激蕩。
川鹽入黔,主要途徑是河運,輔以陸路、馬幫腳夫運輸,當時的 赤水 河灘多灘險,河運的船隻全靠人工拉縴。因此運鹽時必須分段運輸,每一個驛站,都設有鹽號,土城作為黔北重鎮,也設立了鹽號,土城鹽號在向 赤水 河上遊地區鹽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晚清民國時期,土城鹽號全稱為「仁岸川鹽辦公室委託大業公司辦事處」。上圖的護照、購鹽證等,反應了當時的鹽業流通消費等狀況。
從博物館參觀完畢剛一出來,就發現古鎮的文化宣傳表演即將開始,雖然天氣炎熱,遊客稀少,演員們還是認真的工作著。
繼續信步古鎮,會發現鎮上有許多小吃店。春卷、苕湯圓、苕絲糖、紅豆腐、黑豆花等小吃應有盡有,各具滋味;而烙鍋也是 貴州 當地的名小吃之一。
袍哥幫是土城十八幫之一,有遊客還見過土城最後一位袍哥,雖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神採奕奕,他會向遊客們講述過去的種種軼事,古鎮的「袍哥」堂口也因此成為遊客常常駐足的地方。
確然,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似都在訴說著它千年的過往。
我們一家子四人一狗就這樣漫步在這個商業氛圍極淡古鎮的街道上,時而交談,時而駐足拍幾張照片,下午的時光悄然而逝。
拾級而上,就到了古鎮的盡頭。乾淨明亮的路面,一路的紅燈籠伴隨我離開古鎮。嗯,如果可以, 我打算夜晚在回來看看。
由於當天土城溫度高達38℃,走了個大下午我們一家子四人一狗感覺有些疲累,於是先到 赤水 元厚鎮(第二天遊覽佛光巖五柱峰景區的所在地)找了當天的住宿,是一家還不錯的客棧,房間寬敞乾淨,空調製冷快效果好,住宿費用合理。晚餐就在客棧解決,菜都非常可口,特別是這道肉沫竹蓀蛋,其竹蓀蛋新鮮,入口爽滑脆嫩,肉沫與青椒搭配也相得益彰,加之竹蓀蛋為當地特產之一,所以推薦大家到 赤水 一定點一道和竹蓀蛋有關的菜餚品嘗。
飯後夜幕降臨,氣溫較白天有所下降。因元厚鎮和土城古鎮距離較近,單向20分鐘左右車程,遂決定驅車再次前往土城,感受下古鎮的夜。
走進古鎮,果然華燈初上,一大片霓虹在面前鋪展開來,入口處似比白天喧鬧,原來幾家酒吧晚間開始營業。
不過閉上眼睛,還是能聽到喧囂的深處有夏蟲的呢喃。
越往深處,越覺安靜祥和。在緋紅燈籠的映照下,偶爾有幾個古鎮居民搬出竹椅來乘涼,他們或逗弄自己的小貓小狗,或和鄰居暢談大笑,讓走在路上身為異鄉繁 華城市 中心的我,平添幾絲豔羨。
夜色已深,依然璀璨的燈火能否伴隨幾度興衰的千年古 鎮安 然入睡?那隨風搖曳的燈火,是否能成為我夢境中閃爍的色彩?
後記
土城的一天結束了,明天的陽光依然會灑在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如今依然保存著古風韻味的城鎮街道上。我們的旅程也還在繼續,但土城,或變幻為一種符號,或勾勒成一幅畫卷,永存我們心中。
每一張照片,每一個文字,採採卷耳都堅持走心原創!
尊重智慧財產權,謝絕任何形式搬運!轉載請聯繫採採卷耳授權!
喜歡的親們請訂閱關注分享哦,和採採卷耳一起踏遍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