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吃、住、購都將「減塑」。
11月10日,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就《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配送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自此,北京全市將嚴控一次性塑料製品向自然環境洩漏,減少不可降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
重點內容提取
《行動計劃》不僅畫出了塑料垃圾的生命周期管控圖,也明確了本市減塑行動的具體治理路徑和目標。
從2020年到2025年,提出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的目標和任務。同時為6大行業治理塑料汙染規定了時限和步驟,對每個行業對標整改提出了嚴格要求。
與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此次京版「限塑10條」更加注重一次性不可降塑料製品汙染的全域聯動治理。
告別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鎖定重點。
《行動計劃》提出,重點對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
在臨近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區等重點河段沿線持續開展白色汙染治理,強化河道沿線地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機制,從源頭防止塑料廢棄物汙染水體。
網購環節也將「減塑」,尤其是快遞包裝方面。
到2022年底,北京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編織袋等,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100%。
同時,要求在各體育場館、旅遊景區、文化設施、交通場站等四類重點場所,在河道、公路、鐵路、背街小巷等四類重點沿線,協同推動塑料汙染治理。其中,到2025年底,北京建成區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稿)的發布實施將補齊塑料汙染治理政策體系『最後一塊拼圖』。」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
推進能源化利用,垃圾焚燒要確保各類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
同時還對相關行業塑料廢棄物的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提出具體要求,並強調要加快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的供給步伐。
背後巨大市場
另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二十多個省份頒布了地方版的「史上最嚴限塑令」。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338萬家經營範圍含「塑料」,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塑料相關企業。截至11月10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新增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近2.5萬家,同比增長15%。
龐大的企業量背後,是市場需求的攀升。
國信證券則在其研報中稱,國內生物降解塑料起步晚、增速快、需求空間巨大。到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有望達到130萬噸。
如果按照每噸平均售價2.5萬元計算,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將達到358億元。基於多種因素考慮,預計在2020年至2025年期間,紙包裝產品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
這是否意味著,相關替代領域將迎來風口?
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數據統計,全國每年使用的回收利用廢塑料3000萬噸左右,佔塑料消費量的30%以上。
面對消費佔比龐大的外賣塑料餐盒和快遞包裝製品,選用其他材料製成的產品會面臨資源、成本、利潤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不可否認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命令「禁塑」不僅會改變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包裝材料的市場更新,也將重塑整個行業上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