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2020級外國留學生對北大校情校史和中國歷史文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了解,幫助同學們儘快融入和適應留學北大的生活,留學生辦公室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系列入學教育活動。作為其中的重頭戲,面向已到達燕園的新生群體舉辦的新生訓練營日前啟動。
薪火:經驗伴溫暖傳承
9月15日,午後突來的秋雨一清連日的燥熱,送來絲絲清涼。伴著淅瀝雨聲,北京大學2020級留學生入學教育經驗分享暨破冰活動在二教105正式開始。留學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到場與同學們分享線下相聚的喜悅,希望通過經驗分享及破冰活動儘快幫助同學們順利地融入留學生大家庭。活動由國際關係學院喀麥隆籍博士生門杜和中國語言文學系馬來西亞籍本科生李婉婷主持。
活動現場
入學教育以「高天上流雲」為意象,寓意同學們從五湖四海來到中國,在北大成長成才,又奔赴世界各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功立業。恰如四海之水騰聚成雲,又化雨潤澤五洲萬物。據此將本科新生分為「高」「天」「上」「流」「雲」五個班,以及研究生「未名」「博雅」兩個班,並選配高年級學生作為每班同學的學生輔導員。輔導員們自我介紹後,紛紛歡迎學弟學妹加入燕園國際化大家庭,並表示將積極幫助和引導同學們儘快適應新環境。
學生輔導員自我介紹
開場視頻《在北大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一經播放,便引起同學們的陣陣笑聲。從忙碌白日到靜謐夜晚,從繽紛社團到沉靜課堂,從歷史人文到自然科學,從發掘自我到認識世界,在北大的每一分鐘,同學們都在歡樂與汗水中不斷前行,探索著無限可能。
隨後,7位學生輔導員代表作經驗分享。中國語言文學系2019級委內瑞拉籍本科生曹卓星建議新同學在努力適應身份轉變的過程中關注心理健康,通過與朋友親人的傾訴來疏解抑鬱焦慮的情緒。他表示,新同學要加強自我管理,提前做好學業規劃,積極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國際關係學院2017級阿富汗籍博士生羅明引用蔡元培先生的「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強調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並詳細介紹了校園運動地點和體育社團的情況。中國語言文學系2018級日本籍本科生阿部美佳向同學們推薦了北京吃喝玩樂的場所及其特色,鼓勵新生們豐富課餘生活,積極融入中國文化。隨後,國際關係學院2020級查德籍博士生生託馬以《大學》為引,以自己本科就讀北大的經歷為據,勉勵同學們打好基礎,培養能力,在求學修德的徵途中牢記初心,以獨立自信的心態面對可能的困難與挑戰。兩位中國語言文學系2018級本科生——來自韓國的辛志娟和泰國的陳志軒則具體介紹了教學計劃、選課技巧等。中國語言文學系2019級韓國籍本科生李根珉講述了院系學生工作的體系和內容,分享了自己在校學生會體育部的收穫與幫助。
同學們認真聆聽
學長學姐精心準備的經驗分享令新同學們受益匪淺。同學們表示,其中不僅有他們正需要的硬核乾貨,也囊括了他們好奇的各個方面。來自日本的小林智佳談道,新生訓練營打消了此前他對大學校園生活的緊張和恐慌情緒,並讓他更加期待在北大開啟探索與創造的旅程,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來自加拿大的陳嘉美表示經驗分享的內容「很充分,很詳細,讓我感受到了北大每個學生對一切的認真態度」。
破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15日下午,新生們同聚博雅塔下的第一體育館,進行破冰遊戲。各組首先圍成圓圈,在為左邊和右邊同學按摩肩膀後,同學們漸漸打破拘謹,與身邊的同學熟悉起來。第一個遊戲——手牽手傳呼啦圈,隨著呼啦圈的傳遞,同學們的配合從生硬變得熟練,互幫互助、交流打趣中,文化背景的差異帶來的隔閡感消弭於無形。第二個環節「你畫我猜」,儘管充滿中國風味的詞語為遊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肢體語言轉遞中的不斷再創造、大開腦洞的猜測和揭曉謎底的恍然大悟令大家大笑不已,感嘆同伴的奇思妙想。在熱烈的氣氛中,新同學們從相知到相熟,不斷帶給彼此安全感。
破冰遊戲
在合作繪畫環節,一張無限可能的白紙加上同學間的思維碰撞,色彩交融間,個性與共性得到了完美體現。或是愛好,或是美食,或是象徵來處,或是寓意祝願,鮮明的個人元素匯聚在一起,卻是意外的和諧。「未名」「博雅」組在太極圖上寫下各自的國家名稱,意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在中國包容萬物的陰陽平衡中達到融洽;另一幅畫中,同學們在地球上畫上了各地的標誌性事物和一條貫通的鐵路,不僅表現了同學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理解,也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其他畫幅中,極具藝術感的水彩線條在白紙上縱橫交織,最終匯於一處,寓意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匯聚北大,在這裡書寫自己的人生,這不僅與北大兼容並包的特點相合,也是同學們對北大精神的解讀與延伸。而「天」組以舒展的樹幹穿過「PKU」一詞,並加以各色枝葉,具象化同學們紮根於北大這片學術的沃土,努力吸取知識養分,實現夢想的美好願景。
「未名」「博雅」組的太極國家圖
同學們講解自己的作品
同學們的畫作
同學們在破冰環節漸漸熟悉,不但結交了新夥伴,同時也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更加期待。新聞與傳播學院日本籍本科新生福川美希用「家一般的溫暖」概括自己在北大第一天的感受,並希望日後能夠在北大情懷的薰陶下慎思明辨,不辜負「北大人」這一稱呼。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日本籍新生渡辺阿莉莎也談道,「活動帶來的歡樂和溫暖,已經作為一顆種子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相信最終會長成參天大樹」。
初探:從異客到主人
9月16日上午,留學新生們按照各組的不同路線,在輔導員的帶領下深度探訪這座令自己魂牽夢縈的園子。從氣勢恢弘的百年講堂到靜謐古典的紅樓,從初現新貌的圖書館到嚴謹樸素的教學樓,從活力四射的五四體育場到波光瀲灩的未名湖,一路洋溢著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燕園之美,美在多元交融。從南門快遞點到29樓地下超市,從各式各樣的食堂到咖啡廳,燕園之美亦有人間百味,家常氣息。同學們慢步於園內,在輔導員的講解下了解建築歷史,熟悉位置功能,回首間似可見百年歷史中的顛沛浮沉,前望時亦暢想自己的未來可期。這所園子如此廣闊,足以包容青春與流年,亦足以作為眺望世界、夢想揚帆的起點。
同學們遊覽未名湖
「生機勃勃的學生和美麗的校園今年第一次喚醒了我的熱情」,2020級新生梁士謙如是感嘆到。從今年疫情暴發以來,許多同學都處於居家隔離狀態,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偏離了正軌。而在燕園,同學們又找回了久違的激情與活力。來自阿根廷的喬阿里表示:「希望四年後的今天也能滿懷著希望,保持著初心向自己純潔的夢想邁進。」
在線下的新生訓練營順利開展的同時,「雲端」的入學教育也在同步進行。藉助燕雲直播等線上平臺,留學生辦公室細心整理了課程說明、圖書館檢索指南、留學指南等文件,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開始留學生活;同時,還設置了中國歷史與文化系列講座以增進同學們對「第二家鄉」的了解。除此之外,辦公室也梳理分享了介紹北大美景風物、人物故事的電子資源,來彌補由於疫情原因無法到校同學的遺憾,跨越時空送上來自燕園的牽掛與惦念。
學堂門已啟,少年正當時。作為國際化北大大家庭的新成員,留學生新生們將繼續探索自己在北大的無限可能。在接下來的安排中,同學們將聆聽時代楷模的報告會,初步建立個人生涯規劃,種下夢想實現的種子;還將在身心工作坊、開學第一跑中,盡情釋放青春的激情與豪氣,在人生的新起點揚帆啟航、乘風破浪。
當前,北大正在「雙一流」建設的徵程上闊步前行,學校堅持創新、引領、開放、獨特、多元、塑造的國際發展理念,致力於為全球培育具有北大底蘊、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創新型引領型人才,積極構建國際智識高地和學術共同體,廣泛孕育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的新知識、新思想和新技術。未名湖水可納百川,無論來自何方,北大都將以家之名,包容每一個北大人;博雅塔頂可摘星辰,無論去向何處,北大都將全力以赴,放飛每一份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