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家的衛生間,面積差不多只有4、5個平方,要在有限的空間裡,安排洗漱、沐浴、如廁等各種功能,可見衛生間也近乎是一種「寸土必爭」的狀態。所以,衛生間裡那根粗粗的下水管道,自然就成為了一種很尷尬的存在,既不美觀,又佔空間。那麼要如何處理才能化解這種尷尬局面呢?
當衛生間裝修遇見下水管道,傳統的做法基本都是這樣的:
這種是最早期的做法,用紅磚包裹下水管道,成本低,操作起來也簡單。但是缺點是不那麼美觀。所以就有了下面這種鋁合金支撐框架+瓷磚包圍的方式,美觀性得到了改善:
但是,無論是在水管周圍砌上紅磚來包住水管,還是用鋁合金支撐框架+瓷磚包圍,都會不可避免地佔據使用面積,對小戶型的衛生間來說,實在是不太友好。
所以,考慮到空間利用效率這一層,越來越多家庭開始流行這樣裝,在包水管的同時,打上一排收納壁龕,實用性倍增。
淋浴區壁龕
如果下水管道在淋浴區,就可以借著包管順勢將牆面拉平,並增加收納壁龕,既美觀平整又實用性強,一舉兩得。
如果浴缸擺放的位置寬度充裕,可以考慮在浴缸兩頭包管,兩個外立面都可打造壁龕收納,實用性很強。
與浴缸連接的牆面壁龕,可以用來放置洗漱沐浴用品,方便取用。另一側牆面壁龕,則比較乾爽,可以用來放置毛巾等日用物品。
如果衛生間的寬度剛好只夠放上一個浴缸,就可以考慮將在浴缸側面打造一整面「假牆」,自上而下打造收納壁龕,收納空間也是十分充足。
用完整的大理石打造,連貫流暢的紋理讓壁龕與牆面融為一體,讓整個空間更顯高級大氣。
也可以像上圖這樣做一個撞色處理,讓包管位置更醒目,給人眼前一亮的視覺衝擊力。
洗漱區壁龕
如果衛生間的洗手臺旁出現下水管道,也可以利用包管打造收納壁龕,讓雞肋的空間不再雞肋。
像上圖這樣,洗漱臺與包管牆體塊穿插,讓空間更一體流暢。在大面積的水泥灰與原木中,搭配少量的黑色木質鋼板洗漱臺和壁龕,並在內嵌燈光的映襯下,更顯時尚高級。
壁龕牆面塗刷成與洗漱櫃同款粉色調,弱化牆體的壓迫感,讓空間更顯輕柔唯美。
馬桶區壁龕
隨著牆排的流行,馬桶區後方的牆面也是打造一個假牆,將馬桶的排水管和水箱藏起來,所以也可以在此處打造收納壁龕,提升空間的利用效率。
水泥灰磚搭配一組垂直的木質壁龕,讓空間的冷暖氛圍實現平衡,兼顧實用性的同時,又提升整體空間的顏值水平。
也可以像這種,預留空間嵌入木質隔板,下方打造一個拖把池,打掃衛生洗拖把就更加方便省事了。
不僅可以做垂直壁龕,也可以打造橫排壁龕,壁龕上方還可以打造一排吊櫃,收納空間瞬間翻幾倍。
以上就是關於衛生間包管打壁龕的相關介紹,如果您還有更好的裝修思路,歡迎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