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郭愛娣)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十一起正式對遊人免費開放,每日開閉園時間為早6點至晚8點。這標誌著作為本市最大城市公園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全部對遊人開放。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以五環路為界,分南北兩園,其中南園在奧運期間向市民開放,而佔地300公頃的北園一直在封閉施工修建。如果說南園以花卉為主,北園則是以樹木為主。「和南園的人工景觀不同,300公頃的北園內野趣盎然,主要以自然生態綠色景觀為主。
」森林公園總經理田錦秈說,森林公園最大的優勢就是大,瞬間可容納遊客20萬人,因此開放當天不會對人流進行控制。
隨著北園的開放,橫跨五環路連接南北園區的生態廊道也將允許遊客通行。遊客可租自行車或自駕電瓶車遊覽這座佔地680公頃的森林公園,也可站在生態廊道上飽覽公園全景。田錦秈透露,目前森林公園正在就開設觀光小火車的方案進行論證,如果通過,未來森林公園將新增一處獨特「景觀」——縱穿南北園區的觀光小火車,小火車還將和位於公園南門的地鐵站對接。
為了此次開放,森林公園在指示標牌上特地標註了可到達距離,方便遊客計算遊覽時間。森林公園還購置了100條遊船;在主山周圍加裝射燈、輪廓燈,讓連綿的山形顯現於京北夜空,與鳥巢、水立方相呼應。
此外,目前在南園鍛鍊的市民主要以慢跑為主,未來森林公園北園將安裝健身器材,方便人們鍛鍊。北園還預留了兒童遊樂設施用地。
據了解,國慶60周年圖片展覽、奧運輝煌圖片展覽以及森林公園科技成果展覽等將在森林公園陸續開展。
小動物走廊道穿越五環路
外形像一座過街天橋,橋上種著喬木、灌木和花草,松鼠等小動物可自由通行……這就是生態廊道。五環路將森林公園分割為南北兩區。為不讓公園生態鏈因此中斷,建設方專門設計了生態廊道。生態廊道上面不僅有土壤覆蓋,還種植有各種灌木,方便小動物通過。「當然也考慮了車輛和行人,橋上有一條6米寬的道路以供通行。」田錦秈說。
生態廊道目前已完成了整體綠化,栽種有白皮松、國槐、山桃、丁香等多種灌木,還有百脈根、蒲公英、小冠花等地被植物,綠樹與落葉樹的比例在4:6左右,保證一年四季景觀豐富多彩。這條生態廊道橋面土壤採用綠化專用的無機輕質土,重量僅為普通土壤的一半。此外,生態廊道的植物澆灌將採取管道填埋的滴灌方式,水分直接在植物根部被吸收,避免橋面澆水對橋下的影響。
南方「移木」燒火取暖過冬
森林公園有5萬餘株樹木,其中胸徑在25釐米以上的大樹有5000餘株。北園「大樹園」有紫薇、白蠟、楓楊、白玉蘭、銀杏等176種樹,胸徑在25釐米以上的大樹近2000棵。「大樹園」有不少「移民」,它們是因為國家重點工程和高速公路工程建設而被移植保護的樹木,其中有一些是來自三峽庫區的「移民」。在冬季時,工作人員要給部分南方來的大樹周圍籠上炭火,讓它們烤火取暖,以安全度過北京的嚴冬。在高溫乾旱季節,工作人員還要為樹木噴霧降溫。有的樹水土不服容易生「病」,工作人員就會為樹打吊瓶,輸營養液。它們紮根的土壤配比等也參照「老家」的土壤成分。
7層樓高燕塔供飛禽落腳
工作人員通過對雨燕的生活習性、棲息地選擇、食物要素等方面的研究和考察,在園區內建了一座雨燕塔,通過人為幹預,創造適合雨燕居住的環境,招引雨燕落戶公園,給遊客帶來融入大自然的無限樂趣。
「整個雨燕塔有7層樓高,工作人員為小燕子築好了2240個小燕巢,巢穴縱向排列,防止燕子因為居住擁擠打架。」田錦秈說,今年春天就有小燕子飛到雨燕塔中築巢。沒有燕子的季節,飛過北京上空的飛禽也可以到這裡落腳。
10萬平米向日葵裝點金秋
奧運會後,配合奧組委使用的公交場站及貨檢中心被拆除,按公園整體設計方案調整地形,結合現有植被建成了以10萬平方米向日葵花田為中心景觀的觀賞景區。
「這些向日葵都是觀賞性的向日葵,全部高60釐米,結出的瓜子很小,主要用於觀賞。到了秋天,10萬平方米的向日葵金燦燦的,一派金秋景象,也是園區的一大亮點。」田錦秈介紹,這片向日葵是北京集中種植面積最大的一片向日葵。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京華網(www.jing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