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收復平壤,第9兵團參戰,麥克阿瑟:快退守漢城

2021-01-08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6個兵團、志願軍參戰的總兵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收復朝鮮首都平壤的故事。在第二次戰役中,在東西兩線的作戰中,志願軍重創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殲滅敵軍3萬多人。驚慌失措之下,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軍隊全部退守漢城。今天,我們就聊聊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故事。

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經過。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政權一直是明清兩朝的藩屬國之一,就連朝鮮這個國號,也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冊封的,寓意「朝日鮮明。」當時,李氏朝鮮從各個方面向中原王朝學習,例如服飾制度、科舉制度、文化制度等等。例如朝鮮、韓國的傳統服飾,與明朝服飾有很大的歷史淵源,就像襖裙、大帽等等。《資治通鑑》《戰國策》等中國經典書籍,屬於李氏朝鮮文人們的必讀書籍,當年,李氏朝鮮的文人們,能夠一口氣背誦《出師表》《過秦論》等諸多經典之作。

時間進入19世紀末期,此時的清朝已經千瘡百孔,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與清朝隔海對望的日本,經歷了30多年的明治維新以後,國力迅速崛起,成為了東亞強國。但與此同時,也開始了對外擴張之路。1894年,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擊敗了清朝,清朝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隨後,朝鮮淪為了日本的直接統治區。日本在朝鮮設立了總督府,對朝鮮半島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已經挺進了朝鮮半島的北部。

但是,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美國軍隊,還遠在衝繩列島附近。美國與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雙方經過利益交換以後,以三八線為界,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後來,在三八線的南北,先後成立了朝鮮和韓國。起初,蘇聯和美國都在朝鮮半島上駐紮了軍隊。1948年,蘇聯從朝鮮撤軍以後,美國也從韓國撤軍。隨後,南北雙方的矛盾逐步擴大化,最終在1950年6月,爆發了韓戰。朝鮮人民軍驍勇善戰,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攻克了韓國漢城等大片地區。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第8集團軍參戰以後,戰爭並沒有多少起色。

美國軍隊一敗再敗,跟著韓軍一起向南撤退。在最輝煌的階段,朝鮮人民軍控制了朝鮮半島92%的人口和90%的土地。美軍和韓軍總計10餘萬人馬,被壓縮在釜山周圍不足1萬平方公裡的包圍圈裡。眼看就要上演美國版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果,麥克阿瑟命令第10軍在仁川登陸,7萬多生力軍參戰以後,迅速扭轉了戰爭的局勢,情況開始迅速惡化。朝鮮人民軍的退路被切斷,最後,撤回三八線以北的朝鮮官兵,大約只有3萬多人。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大舉北上,對於「對「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警告,置若罔聞。

毛主席高瞻遠矚,早在1950年7月,就抽調第四野戰軍的38軍、39軍、40軍、42軍等部隊,組成了東北邊防軍。後來,66軍和50軍,先後編入了東北邊防軍,總計35萬多人。1950年10月3日,美軍越過了三八線以後,全力向北推進。10月11日,開始對平壤的外圍陣地發起進攻。截至10月23日,平壤陷落。部分朝鮮官兵突圍,到了這個時候,朝鮮只剩下了不到4個師,而且大多數都是新兵。

幾乎與此同時,毛主席決定以東北邊防軍為主體,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8日,彭德懷被正式任命為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任政委。14天後,以東北邊防軍的幾個軍為主力,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新徵程。在這個時候,麥克阿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由於認為戰爭即將結束,麥克阿瑟甚至表示「聖誕節之前,讓官兵們回家。」因此,還出現了著名的聖誕節攻勢。

當時,麥克阿瑟向美國總統杜魯門表示,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爭,然後抽調兩個師,調往歐洲,以緩解中歐地區對抗蘇聯的壓力。麥克阿瑟把美軍分為了東西並不連接的兩個部分,共同向北推進,完全是「先入關中者為王」架勢。彭德懷敏銳把握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指揮幾個軍大膽穿插,發起了第一次戰役。在第一次戰役中,總計殲滅敵軍1萬多人,穩住了陣腳,打開了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新局面。

不過,由於對朝鮮各方面的情況不了解,再加上戰術上的差異,與最初制定的目標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與此同時,原本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的第9兵團(第三野戰軍的精銳),總計3個軍15萬多人,正在入朝作戰的途中。在經過第一次戰役之後,遠在日本的麥克阿瑟,不僅搞不清志願軍出兵的意圖,甚至連志願軍的兵力都搞不清楚。起初,麥克阿瑟認為,志願軍僅僅是一些志願部隊,最多幾個團。在經歷第一次戰役的失敗以後,仍然認為志願軍最多六七萬人。

其實,志願軍此時已經達到了35萬多人,下轄了6個軍,還不包括正在途中的第9兵團。在麥克阿瑟的命令下,已經開始鬆動的美軍,再次大舉北上,準備「乘勝追擊。」彭德懷順著麥克阿瑟的心思,採取了誘敵深入的策略,讓美軍誤認為志願軍在撤退。隨後,命令幾個軍相互穿插、迂迴包圍,發起了第二次戰役。最終,將美韓軍隊打得一敗塗地,很多在美國軍隊中響噹噹的部隊,在這次戰役中折戟沉沙。

此戰,美韓軍隊損失了36000多人,尤其是美軍部隊,已經元氣大傷。當時,前線一線指揮官命令「聞到中國菜的味道,就撤退。」至於韓軍官兵,早就已經被志願軍衝鋒號的聲音嚇破了膽。直到這個時候,麥克阿瑟才如夢初醒,命名已經節節敗退的美韓軍隊:放棄平壤一線,撤回三八線以南的漢城。並且授意美軍高級指揮官們,漢城能守就守,不能守……

1950年12月5日,美韓軍隊放棄平壤,向南撤退。韓國第1師師長白善燁,表示「受到了無可比擬的失望折磨。」因為從佔領平壤到主動放棄平壤,前後僅僅40多天時間,還不到一個半月。12月6日,志願軍第39軍的116師收復平壤。進入平壤的志願軍將士們發現,美韓軍隊撤退之前,已經把能運走的機器和物資全部運走,不能運走的設備、廠房全部炸毀。與此同時,還裹挾了幾十萬群眾向南撤退。

12月7日至20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向南推進、追擊,收復了除襄陽郡以外的全部三八線以北土地,並佔領了三八線以南的延安半島和甕津半島,在三八線附近和美韓軍隊對峙。就在中朝官兵歡呼勝利的同時,美軍部隊中卻傳來了不幸的消息,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在南逃的過程中,吉普翻車死亡,他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死亡的最高將領。隨後,李奇微從美國本土調往朝鮮戰場,擔任了第8集團軍司令。

認真地說,李奇微在戰術指揮方面的水平,甩了沃克好幾條街。如果說麥克阿瑟擅長與戰略布局的話,那麼,李奇微則擅長戰術分析。關於李奇微的水平,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當時,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等人,正在波蘭華沙出席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當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捷報傳到會場時,8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立即向中國代表團歡呼「毛主席萬歲」,並熱烈鼓掌達15分鐘之久。伍修權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美國各地的海外同胞送給他們滿屋子的鮮花,揚眉吐氣,奔走相告。與此同時,美聯社、合眾社則痛罵麥克阿瑟,痛聲疾呼:這是美軍歷史上最丟臉的失敗,最黑暗的年月。」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與此同時,美國軍政當局和在朝作戰的美軍尚處於觀望狀態給,他們對志願軍的參戰兵力和意圖都尚未清晰。 雖然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就投入6個軍合計29萬餘人,但美軍不知道志願軍到底出動了多少軍隊,到底能會出多少軍隊,也不清楚志願軍參戰的目標是什麼,認為志願軍可能只是象徵性參戰。
  • 麥克阿瑟不相信中國敢參戰,志願軍首戰打垮美王牌師
    儘管美國情報部門已經搜集到大量證據表明,中國已經大規模參戰,但麥克阿瑟拒絕接受這一結論,堅持認為中國人不敢、也沒有實力介入這場戰爭,即便是介入也只會是小規模兵力介入。
  • 冰雪長津湖:冬裝已到車站 志願軍為什麼沒帶
    9月初,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奉召進京受領任務,陳毅一回到上海就於9月7日緊急召開了九兵團軍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央軍委最新指示:解除攻臺整訓任務,部隊立即集中,隨時待命開赴山東兗州開始進行以入朝參戰為目的訓練整補,並要求部隊在思想上、物質上做好入朝參戰的準備。
  • 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結束,麥克阿瑟確信中國出兵,但不值得大驚小怪
    1950年10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批入朝部隊四個軍,及正在準備渡過鴨綠江參戰的兩個軍,共計25萬人左右,已經與美軍全線交火。此前正在向鴨綠江急速推進的美軍全線遭到志願軍的頑強阻擊,甚至在美軍身後也出現了志願軍的小股部隊的穿插,毫無疑問,之前美國一直不太願意相信的事情發生了,中國人參戰了。之前,麥克阿瑟一直認為,中國不會參戰。他的理由倒也很簡單,因為中國已經錯過了參戰的最佳時機。
  • 死鷹嶺,129個凍成"冰雕"的志願軍戰士始終保持著戰鬥姿勢
    1950年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專程飛到太平洋深處的珊瑚小島威克島,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會面——他問:中國出兵幹預的可能性有多大?麥克阿瑟信誓旦旦地回答:「微乎其微……如果中國人真要南下到平壤,那他們就是自尋滅亡。」麥克阿瑟沒有想到,他此生在戰爭舞臺所遇到的最強對手,馬上就要上場了。一夜色籠罩著鴨綠江大橋。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冰雕連發生在第2次戰役東線戰場之上,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志願軍第9兵團為了狙擊和消滅美軍東線部隊,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內,沒有冬裝的志願軍將士在冰天雪地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展開了浴血奮戰,冰雕連正是這一龐大戰役的一角。
  • 老周打假第八篇:麥克阿瑟是因為打了敗仗才被撤職的嗎?
    一直有種說法,認為他因為在和志願軍作戰中連遭敗績,所以才被撤職的。這當然是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了,從時間上看就很清楚地證明這種說法毫無道理。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8日,人民軍攻佔漢城,並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向南推進,至9月已佔領朝*鮮半島90%的面積。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鄧華,1910年出生,湖南郴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南起義,後隨朱老總上井岡山,開始了革命生涯。1950年10月,鄧華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13兵團司令員等職務,率部首批入朝參戰。值得一提的是,他後來還代理過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指揮了百萬大軍作戰。1954年回國,鄧華擔任過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志願軍化妝成韓軍,美軍排長在陣地上裝死,雲山戰役,美軍的混亂
    1950年10月20日,美軍攻佔平壤之後,上上下下額手稱慶,當時的東京還正在籌備「勝利大閱兵」,走在最前頭的,將會是美軍第1騎兵師,因為他們是「聯合國軍」當中最先攻佔平壤的部隊,與此同時,韓軍也正在向鴨綠江挺進,在美國人看來,「感恩節攻勢戰役」是韓戰最後的戰役了,美國士兵都覺得他們將要回美國過聖誕節了。
  • ...戰役背後:美軍調動數百飛機撤兵,美陸戰一師差點全被志願軍包餃子
    志願軍某部正在向長津湖一處機場發動進攻在曲老拍的戰地照片中,有一張是被志願軍擊落的飛機殘骸照,我驚奇地發現,這居然是直升機!「抗美援朝時,美軍就有直升機了嗎?」曲老點點頭。我原來還以為到越南戰爭時,美軍才有直升機呢。稍後,我查戰史資料,才發現。
  • 麥克阿瑟:「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那一定有病」,沒錯,是他說的
    要知道麥克阿瑟老麥當年在韓戰中不是這樣說的。1950年10月19日那一天,「聯合國軍」佔領了北朝鮮首都平壤後,氣勢如牛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在各國記者們面前說道:「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結束朝鮮戰事!」感恩節是哪一天?11月25日。
  • 志願軍總計100多個師,入朝作戰,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即便是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美國軍隊參戰,也沒有多少起色,在戰局最精彩的時候,朝鮮人民軍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92%的土地和90%以上的人口。美國和韓國軍隊的10餘萬人馬,被擠壓在釜山周圍不足1萬平方公裡的地區內,眼看就是上演「敦刻爾克的翻版。」就在這個時候,麥克阿瑟上演了險中求勝的仁川登陸戰。7萬多美國軍隊大舉登陸,隨後,戰爭局勢才開始迅速逆轉,並且逐步惡化。
  • 你知道志願軍有幾任司令員,都是誰嗎
    8月31日,在丹東舉行的第十三兵團黨委會上,鄧華再次準確地判斷美軍主力會「在人民軍側後(平壤或漢城地區)大舉登陸,前後夾擊,如此人民軍的處境會很困難的。」會後,他立即執筆把意見上報中央。中共中央對此十分重視,轉告給了朝鮮方面。
  • 志願軍240萬,美國呢?
    在美國人下定決心以後,白宮決定讓麥克阿瑟儘快給韓國送去武器和裝備,讓第七艦隊從菲律賓出發前往臺灣海峽,阻止我們趁機解放臺灣。在其後召開的會議當中,杜魯門決定向韓國軍隊提供美軍空軍和海軍方面的支援。這個時候的美國一直期望在自己的支援之下,韓國軍隊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和朝鮮人民軍打個不相上下。但是他顯然高估了韓國軍隊的能力,低估了朝鮮人民軍的實力。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四集:志願軍入朝首戰告捷
    10月25日上午,兩輛中型卡車載著全副武裝的士兵向北駛來,來者正是南朝鮮軍第6師第2團的先頭尖兵。  負責阻敵的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第354團團長褚傳禹採取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對他們發起猛烈攻擊。
  • 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為何林帥將志願軍兵團司令黃永勝改為鄧華?
    在會議上,主席站在宏觀戰略大局上考慮問題,未雨綢繆、擲地有聲的為志願軍出國參戰定了調子:「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危害極大!」而林帥針砭時弊,深思熟慮後非常認真的堅決擁護黨和國家的決策,急調在中南地區整訓的國防機動部隊第13兵團立即北上,但卻堅持向總部首長提出了一個建議:13兵團司令黃永勝上將和15兵團司令鄧華上將職務對調,由鄧華出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率部出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