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6個兵團、志願軍參戰的總兵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收復朝鮮首都平壤的故事。在第二次戰役中,在東西兩線的作戰中,志願軍重創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殲滅敵軍3萬多人。驚慌失措之下,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軍隊全部退守漢城。今天,我們就聊聊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故事。
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經過。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政權一直是明清兩朝的藩屬國之一,就連朝鮮這個國號,也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冊封的,寓意「朝日鮮明。」當時,李氏朝鮮從各個方面向中原王朝學習,例如服飾制度、科舉制度、文化制度等等。例如朝鮮、韓國的傳統服飾,與明朝服飾有很大的歷史淵源,就像襖裙、大帽等等。《資治通鑑》《戰國策》等中國經典書籍,屬於李氏朝鮮文人們的必讀書籍,當年,李氏朝鮮的文人們,能夠一口氣背誦《出師表》《過秦論》等諸多經典之作。
時間進入19世紀末期,此時的清朝已經千瘡百孔,西方列強對清朝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與清朝隔海對望的日本,經歷了30多年的明治維新以後,國力迅速崛起,成為了東亞強國。但與此同時,也開始了對外擴張之路。1894年,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擊敗了清朝,清朝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隨後,朝鮮淪為了日本的直接統治區。日本在朝鮮設立了總督府,對朝鮮半島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已經挺進了朝鮮半島的北部。
但是,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美國軍隊,還遠在衝繩列島附近。美國與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雙方經過利益交換以後,以三八線為界,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後來,在三八線的南北,先後成立了朝鮮和韓國。起初,蘇聯和美國都在朝鮮半島上駐紮了軍隊。1948年,蘇聯從朝鮮撤軍以後,美國也從韓國撤軍。隨後,南北雙方的矛盾逐步擴大化,最終在1950年6月,爆發了韓戰。朝鮮人民軍驍勇善戰,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攻克了韓國漢城等大片地區。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第8集團軍參戰以後,戰爭並沒有多少起色。
美國軍隊一敗再敗,跟著韓軍一起向南撤退。在最輝煌的階段,朝鮮人民軍控制了朝鮮半島92%的人口和90%的土地。美軍和韓軍總計10餘萬人馬,被壓縮在釜山周圍不足1萬平方公裡的包圍圈裡。眼看就要上演美國版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果,麥克阿瑟命令第10軍在仁川登陸,7萬多生力軍參戰以後,迅速扭轉了戰爭的局勢,情況開始迅速惡化。朝鮮人民軍的退路被切斷,最後,撤回三八線以北的朝鮮官兵,大約只有3萬多人。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大舉北上,對於「對「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警告,置若罔聞。
毛主席高瞻遠矚,早在1950年7月,就抽調第四野戰軍的38軍、39軍、40軍、42軍等部隊,組成了東北邊防軍。後來,66軍和50軍,先後編入了東北邊防軍,總計35萬多人。1950年10月3日,美軍越過了三八線以後,全力向北推進。10月11日,開始對平壤的外圍陣地發起進攻。截至10月23日,平壤陷落。部分朝鮮官兵突圍,到了這個時候,朝鮮只剩下了不到4個師,而且大多數都是新兵。
幾乎與此同時,毛主席決定以東北邊防軍為主體,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8日,彭德懷被正式任命為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任政委。14天後,以東北邊防軍的幾個軍為主力,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新徵程。在這個時候,麥克阿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由於認為戰爭即將結束,麥克阿瑟甚至表示「聖誕節之前,讓官兵們回家。」因此,還出現了著名的聖誕節攻勢。
當時,麥克阿瑟向美國總統杜魯門表示,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爭,然後抽調兩個師,調往歐洲,以緩解中歐地區對抗蘇聯的壓力。麥克阿瑟把美軍分為了東西並不連接的兩個部分,共同向北推進,完全是「先入關中者為王」架勢。彭德懷敏銳把握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指揮幾個軍大膽穿插,發起了第一次戰役。在第一次戰役中,總計殲滅敵軍1萬多人,穩住了陣腳,打開了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新局面。
不過,由於對朝鮮各方面的情況不了解,再加上戰術上的差異,與最初制定的目標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與此同時,原本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的第9兵團(第三野戰軍的精銳),總計3個軍15萬多人,正在入朝作戰的途中。在經過第一次戰役之後,遠在日本的麥克阿瑟,不僅搞不清志願軍出兵的意圖,甚至連志願軍的兵力都搞不清楚。起初,麥克阿瑟認為,志願軍僅僅是一些志願部隊,最多幾個團。在經歷第一次戰役的失敗以後,仍然認為志願軍最多六七萬人。
其實,志願軍此時已經達到了35萬多人,下轄了6個軍,還不包括正在途中的第9兵團。在麥克阿瑟的命令下,已經開始鬆動的美軍,再次大舉北上,準備「乘勝追擊。」彭德懷順著麥克阿瑟的心思,採取了誘敵深入的策略,讓美軍誤認為志願軍在撤退。隨後,命令幾個軍相互穿插、迂迴包圍,發起了第二次戰役。最終,將美韓軍隊打得一敗塗地,很多在美國軍隊中響噹噹的部隊,在這次戰役中折戟沉沙。
此戰,美韓軍隊損失了36000多人,尤其是美軍部隊,已經元氣大傷。當時,前線一線指揮官命令「聞到中國菜的味道,就撤退。」至於韓軍官兵,早就已經被志願軍衝鋒號的聲音嚇破了膽。直到這個時候,麥克阿瑟才如夢初醒,命名已經節節敗退的美韓軍隊:放棄平壤一線,撤回三八線以南的漢城。並且授意美軍高級指揮官們,漢城能守就守,不能守……
1950年12月5日,美韓軍隊放棄平壤,向南撤退。韓國第1師師長白善燁,表示「受到了無可比擬的失望折磨。」因為從佔領平壤到主動放棄平壤,前後僅僅40多天時間,還不到一個半月。12月6日,志願軍第39軍的116師收復平壤。進入平壤的志願軍將士們發現,美韓軍隊撤退之前,已經把能運走的機器和物資全部運走,不能運走的設備、廠房全部炸毀。與此同時,還裹挾了幾十萬群眾向南撤退。
12月7日至20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向南推進、追擊,收復了除襄陽郡以外的全部三八線以北土地,並佔領了三八線以南的延安半島和甕津半島,在三八線附近和美韓軍隊對峙。就在中朝官兵歡呼勝利的同時,美軍部隊中卻傳來了不幸的消息,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在南逃的過程中,吉普翻車死亡,他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死亡的最高將領。隨後,李奇微從美國本土調往朝鮮戰場,擔任了第8集團軍司令。
認真地說,李奇微在戰術指揮方面的水平,甩了沃克好幾條街。如果說麥克阿瑟擅長與戰略布局的話,那麼,李奇微則擅長戰術分析。關於李奇微的水平,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當時,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等人,正在波蘭華沙出席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當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捷報傳到會場時,8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立即向中國代表團歡呼「毛主席萬歲」,並熱烈鼓掌達15分鐘之久。伍修權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美國各地的海外同胞送給他們滿屋子的鮮花,揚眉吐氣,奔走相告。與此同時,美聯社、合眾社則痛罵麥克阿瑟,痛聲疾呼:這是美軍歷史上最丟臉的失敗,最黑暗的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