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軼事二則

2021-02-19 華人傳統文化

點擊上方 華人傳統文化 敬請訂閱

請大家把我設為「星標」,避免失聯!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

1、點亮心燈

2、純真善良是最好的護身符

3、警戒色慾的故事

4、放下,放下,再放下

5、我一直在假裝修行....

6末法時代,佛與魔的對話

7、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也不在廟裡

8、一定要給孩子看正統文化傳統故事

9、天籟之音《醒來》,震撼心靈!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韓琦為北宋大臣,與範仲淹一起抗禦西夏,時稱「韓範」。圖為清宮殿藏本韓琦畫像。一、蘇軾與宰相

宋代治平二年,蘇軾進入登聞鼓院做判官。

宋英宗還是藩王時,就聽過蘇軾的名聲。現在很想援引唐朝時的成例,把蘇軾召入翰林院任知制誥(唐宋兩朝專掌內命、典司詔誥的官吏)一職。

宰相韓琦說:「蘇軾是前程遠大的人才,自然應當為天下所用。關鍵在於朝廷要培養他,使天下的士人都尊敬、愛慕、拜服於他並希望朝廷重用他時,再召來加以任用,那人人就不會再有其它的話說了。如果一下提拔得快了,那天下的士人可能會有意見,這樣一來,反而增加了蘇軾的麻煩。」

英宗說:「那麼,暫時給他一個修注(宋朝官名。宋初,門下省起居郎與中書省起居舍人為寄祿官,另置起居院,掌記錄皇帝言行,以三館,秘閣校理以上官從事,稱修起居注。)的職務,怎樣呢?」韓琦說:「修注與制誥,這兩種職務差不多,不可一下子就任命這樣的職務;不如派給他一個在館閣當中較能接近皇上的兼職職務。並且要先召他來考試。」

英宗說:「考試是不知他是否有才能所採用的辦法。像蘇軾這樣的人,會沒有才能嗎?」韓琦還是不同意英宗的意見。直到蘇軾考了兩篇論,又列為三等,才讓他在史館任職。

後來,蘇軾聽說了韓琦對他的態度和講的那些話,誠懇感激地說:「韓公可以說是愛人以德了。」

二、蘇軾與先帝

後來,蘇軾終於調到翰林院,他經常住宿在翰林院中做學問。有一次被召。宣仁太皇太后(即高太后,1032─1093年,北宋英宗皇后。此時英宗去世,其子神宗即位;又死,其子哲宗即位。故她被稱為太皇太后)問他:「您前年擔任什麼職務呢?」

蘇軾回答說:「我前年擔任常州團練副使。」太皇太后又問:「您現在擔任什麼職務呢?」

蘇軾說:「我現在擔任翰林學士。」太皇太后說:「怎麼一下就升遷到這樣高的地位呢?」蘇軾說:「那是因為碰上了太皇太后您與皇帝陛下(指年幼的哲宗)啊!」

太皇太后說:「並不是這樣的。」蘇軾問道:「難道是大臣們議論、推薦的結果嗎?」太皇太后說:「也不是這樣的。」

蘇軾感到緊張起來,驚異地說:「我雖然沒有什麼功績,但卻從來不敢走後門,絕不會以其它途徑來獲得升遷。」

太皇太后這才說:「這是先帝的意思啊!先帝每次朗誦您的文章,必然感嘆:『奇才!奇才!』只是沒有來得及進用你罷了!」

蘇軾靜靜聽著,不覺痛哭失聲。宣仁太皇太后與哲宗也受到感染,都哭了起來。左右的人也都感動得哭了。

隨後,太皇太后讓蘇軾坐下,並賜茶,後來又取下御座前的金蓮燭,派人舉燭送蘇軾回翰林院。

以上是兩則《宋史‧蘇軾傳》記載的小故事。整個故事主要以雙方的對話和真相大白後的場景素描所構成,落筆不多,但娓娓如家常般道來,烘託出一種人與人之間心心相印的氛圍,寫出了古代君臣間的相知、相遇、相處的淳厚與祥和!英宗的愛才用才之心、韓琦宰相的護才之德、蘇軾本人的誠厚與感激之情,盡皆溢於言表。悠悠古風,沁人心脾!

宋神宗趙頊,宋英宗的長子,北宋第六代皇帝。

(事據《宋史‧蘇軾傳》)

相關焦點

  • 怪人「胡崴泥」軼事二則
    胡崴泥個性另類,特立獨行,他的很多軼事都讓人哭笑不得。其實,人都會長大,步入社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而絕大多數人都想得到社會的認可。其實,這種「認可」就是一個「成全自己也成全他人」的過程,如果你個性太強只想著成全自己,做事太過張揚不懂得收斂保留,那麼誰還願意和你共事?
  • 一起讀詩詞 | 蘇軾,活出自己
    這首詞作於蘇軾貶謫海南島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之時。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春詞,為立春所作之詞,別本題注即作《立春》。海南島在宋時被目為蠻瘴僻遠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詠,大都是面對異鄉荒涼景色,興起飄零流落的悲感。蘇軾此詞卻以歡快跳躍的筆觸,突出了邊陲絢麗的春光和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在我國詞史中,這是對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熱情讚歌。
  • 《毛澤東軼事》
    《毛澤東軼事》 劉繼興 著 中國文史出版社 定價:27.80元  內容簡介有《劉繼興讀史》、《魅力毛澤東》、《歷史的迷蹤:你所不了解的歷史真相》、《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歷史上的那些牛人們》、《歷史上那些帝王們》、《民國大腕》、《民國秘聞》、《清朝原來這麼有趣》、《毛澤東軼事》等著作問世。主編有《讀史》叢書系列。
  • 鳴蟲記趣二則
    鳴蟲記趣二則 2020-07-17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亭林鎮軼事》-聯合拍攝
    亭林鎮軼事【高清圖第1幅】相機品牌:富士(Fujifilm)/FUJIFILM相機型號:富士X-T2/X-T2光圈:f/2.8曝光時間:1/1000ISO:320焦距:18.0拍攝時間:2019-07-0500:40:02
  • 蘇軾上了「治水名人」名單,還有一位你更想不到|沸話
    「蘇軾」大家都聽過吧?北宋著名的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吃貨們經常談論的「東坡肉」就與這位大文豪有關。▲東坡肉 資料圖「林則徐」大家也都知道吧?近日,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他們分別是:大禹、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王景、馬臻、姜師度、蘇軾、郭守敬、潘季馴、林則徐、李儀祉。
  • 吃貨們有福了,蘇軾的《豬肉頌》介紹東坡肉的做法,還能吃出情懷
    吃貨們最有發言權,但是結論一定是五花八門的,有人喜歡西餐,有人喜歡素食,而在一千年的北宋時期,美食家蘇軾很堅決地說:豬肉最好吃。為了讓大家相信他的說法,他寫下了一首短詩《豬肉頌》,間接批駁了當時社會各界對豬肉的惡評,儘管當時醫學界依然普遍認為:豬肉吃得多了,可能導致弱筋骨、虛人氣。
  • 《上新了·故宮》|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郭京飛神還原《赤壁賦》情境  國際在線消息:故宮博物院集中國古代建築與文物收藏之大成,這些有形的存在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親眼目睹的歷史,更是精神上的溯源。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蘇軾與陳季常性格相仿,都是嫉惡如仇、視金錢名利為糞土、直爽大方的人,所以蘇軾特別愛找陳季常出去遊玩。這本來也沒有什麼,但是蘇軾太愛玩了,三天兩頭就叫陳季常出去,一去就是深更半夜才回來,陳季常的妻子早就對蘇軾有所不滿,但是礙於蘇軾的名氣和面子便一直沒有發作。
  • 《上新了·故宮》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南京軼事》南大開演!
    文以立德,文以育美作為南大「文化藝術月」的先聲24日晚,舞劇《南京軼事》在南京大學開演這部史詩感與現代性兼具的舞蹈詩劇再現了南京城在千年歷史中的變革與發展帶領觀眾回溯2600年時光閱讀金陵城內的中國故事////江蘇省2020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拓展項目——南京藝術學院《南京軼事》舞蹈詩劇專場演出,於2020年11月24日晚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張心瑜小劇場舉行。
  • 蘇軾抱著被子睡不著,寫下首悽美詞,豪放的東坡寫婉約詞別有韻味
    不過,除了婉約詞一派代表人物柳永的「衣帶漸寬」,作為豪放詞一派代表人物的蘇軾也曾一首「衣帶漸寬」之作。豪放的東坡寫起婉約詞來也是別有一番韻味。下面就來跟著筆者一起走進蘇軾這首《蝶戀花》。《蝶戀花》-(北宋-蘇軾)昨夜秋風來萬裡。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 支招 軼事記錄:學生行為觀察的有效方法
    軼事記錄就是一種能夠幫助教師將學生行為清晰呈現並細緻分析的觀察技術,並且因其操作簡單、條塊分明,易於被一線老師掌握和使用。「軼事」就是有意義的、典型的行為事件,「軼事記錄」就是對有意義的、典型的學生行為事件進行記錄和分析的一種觀察方法,也稱逸聞趣事記錄、重要事件記錄。軼事記錄屬於定性觀察的範疇,定性觀察是與定量觀察截然不同的一種觀察範式。
  • 蘇軾最抑鬱的一首詞,縱使灑脫曠達似謫仙,也有無奈鬱悶時!
    要在中國的古代詞人中評選出一位頂級的「流量明星」,蘇軾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多情瀟灑的東坡居士自靈秀的川蜀之地而來,自帶一身仙氣和豪情。他悠遊於天地之間,且歌且舞且吟,不僅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還留下了無數令後人津津樂道的奇聞軼事。
  • 童年軼事一、
    前言 我曾經寫了有關兒時階段的幾則軼事。 起因是早一年前,一位年輕朋友(一個自學毅力特強,曾經是我的學生)暑期來家做客,告訴說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隨即便聊起了今後教育的問題。……,那幾天我一直在回憶和思考著幼兒如何教育的問題,不久,我開始萌動出將自己的幾則小小的兒時軼事記錄下來,一是為自己留做記念,二是或許能引發年輕父母提供一份教育上的靈感。 記得我學唱的第一首兒歌是:《我有一雙小小的手》,奶奶教我歌詞時,則改唱成「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樣樣事情都會做……」。
  • 朋友夫妻不和,蘇軾隨口作了一首打油詩,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歷史釋疑 第66期/奉天玉)提起蘇軾蘇東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才華不容置疑,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則表明了他的氣節。然而,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中,蘇軾都不是古板正經的正人君子形象——他經常揮毫潑墨,與家人鬥詩,與朋友相和,為偶像李白與人pk,等等。在這些軼事中,他曾洋洋得意,也曾吃過悶虧,這些故事大都能搏一笑。可是,估計他自己也不曾料到,有一次他隨口作的一首打油詩,不僅誕生了一個專門用來調侃甚至批判女性,並流傳至今的成語,還導致一個女子被嘲諷了千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 蘇軾被貶黃州後寫下一首詞,開頭平平,結尾12個字卻十分驚豔!
    蘇軾像蘇軾一生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終生捲入了異常激烈的「黨爭」的旋渦中,既受到舊黨的排擠,更受到新黨的打擊。其實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蘇軾在他的很多詩詞中都流露出歸隱山林的強烈願望,並且這種願望是從他剛踏上仕途的時候已經有所表現。但是為什麼蘇軾沒有和陶淵明一樣歸隱呢?這就要分析一下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了。
  •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懂了蘇軾,你就讀懂了生活!
    蘇軾的身上不僅具備了中國人理想的那種生命狀態,而且也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處世之道、生活之道、婚姻之道……可以說,蘇軾自己就是一本百科全書,讀懂了蘇軾,也許你就讀懂了生活。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於是後悔不已。但也正是這次科舉考試,為蘇軾的仕途之路翻開了全新的篇章。
  • 蘇軾乃中國文學史上的曠世奇才,為何還常常自省與自嘲?
    只有愛妾朝雲對道,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軾捧腹大笑。這句評價可謂恰如其分。 縱觀蘇軾一生,既不得志於熙寧、元豐新黨,又不見容於元佑舊黨,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蘇軾並非依附於任何一派而攻擊另一派,他的政論永遠是基於百姓的利益,批評王安石新政操之過急如是,建議司馬光廢除新政需循序漸近亦如是,以「忘軀犯顏」「直言不諱」自許。
  • 2021年八年級語文填空真題:《消息二則》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八年級語文填空真題:《消息二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消息二則》   消息是_______的一種,廣義的_______包括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等。狹義的新聞也叫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