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而優則導的人大有人在,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而從喜劇跨界到電影行當,做得比較成功的當屬開心麻花,如沈騰、馬麗。但沈騰和馬麗還僅僅是電影中的演員,而不是導演。並且,他們都是科班畢業,還有著豐富的話劇表演經驗,在演技上大家也都比較認可。但如果,你一不是科班畢業,二除了小品沒成熟的表演經歷,你說你要當導演拍電影,大家能接受嗎?
昨日,喜劇小品演員宋小寶就在其個人微博上發布了自己拍電影的消息,算是自編自導自演了。
電影名字叫《發財日記》,講述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一個窮小子和自己好哥們的創業之路。其中遇到了挫折與磨難,也有快樂與幸福,這一切的一切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如果用文學的表達方式來看的話,這應該是典型的「以小見大」。主旨是好的,但評論出現了兩極化。
持反對態度的大致可歸納為兩點:一是宋小寶能力不行,小品還可以,電影要有營養不是光靠惡搞就行的;二是認為這又是一部圈錢電影。那麼與之相反的則認為,宋小寶的喜劇並不是湊段子,多以自嘲為主,表達小人物的感受。並且,宋小寶更加懂觀眾的心思。
聰明如宋小寶也一早想到了別人的質疑。在其發布的個人想法中,也提到了自己沒文化,長得也不好看,大家肯定質疑自己要圈錢。對此,他也說到:「這說明大家真的在關注宋小寶,特別是很多一直挺喜歡我的人怕我跑偏,折騰出來個殘次品招罵。」而他之所以選擇頂著質疑聲拍電影是因為,自己想要有所突破,不希望讓人一提起宋小寶就是個純搞笑的,別的本事什麼也沒有。
此外,宋小寶也透露,《發財日記》這部電影不是為了撒狗血、瞎煽情,自己不會為了錢隨便拍個電影糊弄觀眾,只是想拍個走心的電影。
個人認為,宋小寶的小品的確很逗樂,雖然在內涵上比開心麻花的欠缺一些。但並不能排除電影就一定多差勁,至於圈錢之作,我覺得宋小寶也沒那麼傻。但凡有點腦子,想在演藝圈發展的人,都不喜歡幹一錘子買賣的事兒。更何況,掙錢對於宋小寶來說不是難事兒,多上幾個綜藝,當幾次嘉賓,不一定比電影掙得少。既然如此,又何苦吃力不討好去拍電影呢?
我們拒絕圈錢之作,但不排斥每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演員或導演。當然,電影究竟好看與否,現在做怎樣的評價都為時尚早,一切還需上映之後再看。
希望宋小寶能夠拍好他的第一部電影,借用一位網友的評論:損色,我就信你一回。市場很殘酷,試錯的機會只有一次,第一部電影也有可能成為最後一部電影。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及宋小寶微博,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