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簡單上聯,「今夕何夕,兩夕已多」,但下聯竟無解?

2020-12-20 朝日社談

對子即楹聯、對聯,楹聯者對仗之文學也。

古代文人平常就喜歡對對子,特別是明清時期特別流行,甚至很多皇帝都喜歡對對子,例如朱元璋、乾隆、康熙等人。

但是,這個對聯很是講究的,要求對仗工整,音調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對聯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

而且,這個對聯字數可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長的如《擬題江津縣臨江城樓聯》這副對聯,上下共1612個字,前所未見。

天下第一長聯 鍾雲舫《擬題江津縣臨》

但不管什麼樣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要求。如,要平仄相合,音調協調。但一般來說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當然也有「平起仄落」的情況。

另外,詞性也要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如果內容相關,上下銜接那就更好了。

古人對對子

下面我們講一上聯,很簡單的一「拆字」聯,但是為何說無解呢?

上聯:「今夕何夕?兩夕已多。」

據說是民國初年,有人作一「拆字」對的上聯。

不過,也有人說是,有人在孫中山就職時對的下聯,而上聯是:初一統一,獨一無二。

下聯則是:今夕何夕?兩夕已多。

孫中山是元旦一月一日就職的,古時元旦被稱為初一,也可能當時指的是新年的一月一日。而下聯,可能是指袁世凱復闢想當皇帝的時候,出句者的憤慨心情。

當然這個說法只是一些人的推測,流傳更多的是,民國初年,某一個人出的上聯。可是,如果是上聯又好像不太準確。

因為上聯本身的平仄不合規矩,二四六的位置都是仄聲,最後一個字卻是平聲,而且一般對聯是仄起平收,顯然這個並不是很符合規矩。

不過,饒是如此,大家還是對出了不少下聯。當然,有些平仄就並不太講究了。

例如:「大口小口,雙口常吅 」

(吅,xuān。今俗別作喧,驚嘑也。古同「喧」,大聲呼叫的意思。四川話讀 ber,接吻的意思,打吅)

「書山非山,入山難出」

(書山並不是真的山,入山難出也很形象的形容書山之路不易行,有進無出。)

此外,還有:

「裡口外口,對口即回」

「此林熟木,三木成森」

「斯人幾人, 三人始眾」

「說一是一,獨一不二」

「九月賞月,對月思朋」

「你口他口,一口就日」

不知道你們怎麼對?請寫下你們的下聯吧。

相關焦點

  • 上聯一:閒人免進賢人進;上聯二:子兮子兮,今夕何夕?請對下聯
    最近看到三個很有意思的上聯,原皆有對,卻也只是一般,今日六甲番人且新對下聯,權當一樂。一、上聯:閒人免進賢人進上聯:閒人免進賢人進;下聯:聖女莫愁剩女愁。上聯據說與明朝學士解縉有關,當時他應邀到朋友家赴宴,見到門上貼了半副對聯,上聯是「閒人免進」,下聯是「盜者休來」,當時他心領神會,就在上下聯空白處各補三字,於是就有了這麼一副對聯:上聯:閒人免進賢人進;下聯:盜者休來道者來。
  • 同學同學,往昔歲月已惜別!高考加油哦!上聯:千日同窗共月!下聯?
    上聯:千日同窗共月!恭請下聯:?【2020年,特別的年代,特別的紀念!口罩已成歷史印記,寫入時光歲月中。】《仿夢令•同學》一路苦讀喋血,千日同窗共月。留影照青春,逝水年華品閱,同學,同學,往昔歲月已惜別。
  • 先生上聯:「狗牙蒜上狗壓蒜」,下聯一出,珠聯璧合,甚是有趣!
    相傳,民國時期,吉林省鄭家屯有一蔡姓人家,家中有一老者,已入不惑之年,鄉間人皆尊稱其為蔡老先生。聽很多與其年紀相仿的人講,老先生曾經是清朝光緒年間的舉人。因其學識淵博,見多識廣,所以當地大人們會拜託蔡老給自家的孩子授課,孩子們也喜歡蔡老的幽默風趣,一來一去,蔡老家倒成了個人私塾。
  •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
    清華招生,陳寅恪出上聯「孫行者」,下聯怎麼對?中國對聯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文人還是民間創作過程中,都衍生出很多故事,既有段子的趣味,又不乏知識的雅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流傳已久的對聯佳話。輕鬆一下。一、續聯之妙話說古時候有一個縣令,某年春節在大門口貼了一幅對聯,上、下兩聯各只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愛民若子,執法如山。縣令,掌著一方之權,管著一方之事,關乎一方之福,俗稱父母官,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縣令是個好官清官,其根本要求,便是如對聯所說的八個字。有這樣的地方官,對當地百姓,無疑是巴不得的。
  • 江上煙波浩渺,一葉孤舟悠然而去的上聯:煙江一舸蒼波裡,求下聯
    一、往期佳對之前,出七言上聯「牆頭桃李竟春色」邀對,有百餘位師友對出了下聯。比如師友「古爾班通古特的石頭」賜對:牆頭桃李竟春色,舍外柳荷展豔姿。二、今日第一聯昨日已出兩聯,皆為七言,大家是否已經對出下聯?今日第一聯為七言上聯:煙江一舸蒼波裡。此聯描寫的是江上煙波浩渺,一葉孤舟悠然而去的情景,大家可有佳對?
  • 上聯:三星白蘭地;下聯:五月黃梅天 100個無情對,超有趣
    明代黃和友人作的「鱔血黃泥地,羊脂白玉天」一聯開無情對之先河。無情對在晚清士大夫中作為一種文字遊戲極為興盛。比如:上聯:文竹;下聯:武松。其中字字相對,而且上聯是植物,下聯人名,毫不相干,是無情對的典範。上聯:花已半尋休縱斧。
  • 上聯已備好,邀你對下聯
    ,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如何區分上下聯一、用平仄方法來區分看對聯的最後一個字,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三聲和四聲(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平聲)。二、用含義方法來區分每副對聯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在寫對聯的時候普遍把含義深刻的作為下聯,上聯的價值更多是在引導上。上下聯基本屬於因果關係,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 李白喝多寫一上聯,酒醒後卻對不出下聯,從此上聯成絕對流傳至今
    ——杜甫《飲中八仙歌》 李白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沒有李白,盛唐的輝煌色彩至少降低兩個色度,著名詩人余光中更是這樣誇讚李白:「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李白加上大唐,才是我們印象中的煌煌盛唐,二者缺一不可。
  • 王安石蹊蹺上聯難倒蘇軾,幾百年無解,清朝楹聯鼻祖對出絕妙下聯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有載,王安石曾用一則蹊蹺上聯難住了古今第一全才蘇東坡。此則奇難上聯是: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同時,這個上聯的第四個字和第十二個字又都是「春」,再次增加了難度。如此年月千古難逢,如此對聯更是千年難解,就連大才子蘇軾也沒想出完美下聯。王安石的這則對聯確實難,不但蘇軾對不出,之後幾百年裡也一直無人對出,直到晚清時期,對聯奇才梁章鉅橫空出世。
  • 縣領導隨口出上聯 5年來無人能對出下聯(圖)
    該領導起初還不覺得,隨後突然發現,此句實在是妙極——「嶽池」竟與「越吃」諧音,而前兩句末尾的字合起來又與第三句末尾一詞「好吃」諧音,而嶽池米粉味道極佳,受人稱讚,這也屬實。這位領導的興致更濃了:何不以此作個上聯,向社會廣泛徵集下聯?
  • 上聯:三傻銀地保,求下聯
    特攥寫上聯一副,請有才jsler補全下聯。上聯:三傻銀地保;下聯:我不想洗衣服上聯:三傻銀地保。下聯:百年醬香茅。橫批:抱歉,賽道好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不買白酒,你拿什麼和我鬥?膽子真不大一俊醬香型。cheahailin上聯:三傻銀地寶。下聯:五福鋼化療。
  • 上聯「一酒一菜一知己」,網友的下聯都犯了相同的錯誤,難倒眾人
    對聯的文化種類有很多,比如我們最常說的是數字聯,就是對聯中有若干個數字,那麼下聯也要用數字去對,而且上聯數字的位置要和下聯數字的位置相匹配,才算得上是一副好的對聯。比如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這個千叟宴就是當地的老人一起為乾隆祝壽。紀曉嵐就獻上了一副數字聯,上聯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這副對聯流傳至今,屬於典型的數字聯。
  • 上聯:一掌擎天,五指三長兩短,請對下聯?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所叫對聯,就是要成對出現,我們稱之為上聯和下聯,有的對聯還包括橫批,大部分對聯沒有橫批。對聯沒有字數限制,不過大部分對聯字數較少,雖然簡短,但是要求卻很嚴格,而且意義深刻,一副好的對聯,讀完使人回味無窮,思索萬千。
  • 經典對聯:上聯「無錫錫山山無錫」下聯是什麼?
    他們總是能從簡單的文字組合中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們依然來說對聯,而今天的上聯是「無錫錫山山無錫」這個上聯很簡單,在無錫就是有一座錫山,以為錫山的錫已經很少了。所以才將無錫稱為「無錫」。在這裡面用了三個「錫」但是每個「錫」都是不一樣的。另外還是用「無錫」開頭用「無錫」結尾。你能對出合適的下聯嗎?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下聯,竟讓和珅下跪認錯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下聯,竟道出和坤的貪汙我國的對聯文化,可謂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也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對聯文化自唐宋時期開始初具規模,到了明清兩代,已經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要知道,和珅一直和紀曉嵐不對付,因為他看不起紀曉嵐的文人作風,也總想著自己在文採上壓紀曉嵐一截。於是他就發現了這個大好的機會,尤其是皇帝還在身邊,更是展示自己的時機。他四處張望著,忽然看到桌子上有盤五花肉,便隨機一動出了個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說完便急著讓老紀接。
  •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是什麼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是什麼2020-03-25 16:59:0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那麼,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是什麼呢?如今,終於有了合適的下聯:展覽館中展館廳。  這幅對聯的要求有: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平仄相對;對仗工整,具有韻味且詞性相同;下聯中融入觀音山景點風景且具有詩意。上聯的山水,可分別獨立使用,也可結合起來組成詞語,是常見用法;下聯的館廳,可分別獨立使用,也可以結合起來組成詞語,也是常見用法。  上下聯的字數相等,平仄相對,對仗工整,詞性相同。
  • 上聯:「六月六日星期六」,下聯不好對,有才的網友在哪裡?
    不由得想到一個非常應景的上聯,聯曰:六月六日星期六。這是一個看似簡單通俗的對聯,平仄關係是」仄仄仄仄平平仄」,這個上聯難就難在它一共七個字,竟然出現了三個「六」字,而且毫無違和感。「六」是數字,這顯然是一個有趣的數字聯,我思考良久,一時間對不出合適的下聯。
  • 上聯:「馬化騰馬雲馬明哲,三馬同槽」,下聯太經典了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對對聯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十分有趣的上聯,大家請看,上聯:「馬化騰馬雲馬明哲,三馬同槽」。是的,這個上聯看著十分的簡單,但是想要給出經典的下聯還是很難的,其實在歷史上,三馬同槽講的可不只是馬騰、馬超跟馬岱,其最主要的就是在講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而在今天,許多網友將馬化騰、馬雲、馬明哲定義為三馬同槽。面對這樣有趣的上聯,筆者肯定是要試對一下的,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 古代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一下聯,堪稱經典
    才女比對招親的消息如指縫漏沙一般不脛而走,一時間,城中自縊飽讀詩書的才子們都躍躍欲試,想以文會會這個才女,要是被才女看上,不僅有佳人相伴,亦能得到相當豐厚的彩禮,短短幾天,才女的府邸竟門庭若市。面對眾多來競選夫婿的才子們,才女氣若神閒,出了一個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意境清雅,盡顯才情。
  • 了解對聯的基礎常識,上聯和下聯有什麼區別
    了解對聯的基礎常識,上聯和下聯有什麼區別文/@成長新視點對聯,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也叫對子、楹聯。它由上聯、下聯和橫批組成,上聯和下聯雖字數相同,屬於一個整體,結構相同或相近,但在音調平仄、空間大小、內容因果、時間先後等四個方面有所區別。一、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為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