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看病前先要哄孩子:動畫片專家玩具大王各有奇招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兒科醫生給孩子看病,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高超的醫技,還需要會「哄孩子」。兒科醫生們都是如何「哄孩子」的呢?他們各有各的妙招。

餘繼鋒是一個緊跟兒童動畫片「時尚」的醫生

緊跟趨勢
學習最前沿的動畫片

「鎧甲勇士!」「變身!」

「巴拉巴拉小魔仙!」「變變變!」

這是在幼兒園?不,這是在北京兒童醫院的眼科診室,正在出診的是眼科副主任醫師餘繼鋒。

每次出診時,餘繼鋒都會遇到「變身」為動畫片主角的小患兒,他也會用動畫片中的經典語言和孩子們交流,這是他「哄孩子」的一種方式。其實,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們都有哄孩子的「絕招」。96歲的院士張金哲是我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如今,他還堅持出門診。熟悉他的孩子家長都知道,張金哲院士是孩子們眼中「會變魔術的醫生爺爺」。一個診療時用的小耳鏡,都能成為他變魔術的道具:「你看好了啊,它現在在我手心裡,你再看看,耳鏡變沒了吧?我再給變出來啊。」當魔術吸引了孩子注意力的時候,他會把耳鏡遞給孩子:「你玩玩這個?我玩玩你的肚子?」

餘繼鋒繼承了兒科人哄孩子的傳統,不過他的辦法更多。其中,最常用的是「情景模擬」,餘繼鋒說,模擬情景的前提是「要懂孩子的世界。」一天中午,餘繼鋒正準備結束上午的診療工作,診室裡來了個像洋娃娃一樣漂亮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因為霰粒腫曾經到其他醫院就診,當時因為怕疼,她又哭又鬧,就沒做成手術。得過霰粒腫的成年人都知道,這種病雖然不嚴重,但是特別疼,而且手術時也會疼。這次來就診前,孩子的媽媽專門給孩子做了「思想工作」,可小女孩進入診室後,還免不了會緊張。餘繼鋒注意到,女孩的手裡拿著一個小棍兒,「你是不是想當巴拉巴拉小魔仙啊?」餘繼鋒的這句話,一下子讓小女孩卸下了防備。她有些恨恨地說,「對!我要把你變沒了!」小女孩拿著小棍兒,喊著「變變變!」,餘繼鋒也特別配合地躲到女孩的身後,「把我變沒了!」女孩笑了。

這次溝通,讓小女孩徹底放鬆下來。接下來做局麻手術時,她果然像承諾的那樣「一聲沒哭。」手術臺上,孩子特別安靜,餘繼鋒甚至一度有點緊張,心裡直打鼓:「告訴孩子不要動,她就一動不動,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吧?」手術很快完成了,餘繼鋒看到小女孩平安無事,才放下心來。

「你疼嗎?」「疼,但是叔叔說了,這種疼能忍住,我就忍住了。」那一刻,餘繼鋒特別感動,「我知道,這是她對我深深的信任。」

女孩們喜歡當小魔仙,男孩們喜歡什麼呢?現在四五歲的孩子,都喜歡當「鎧甲勇士」。這些知識,是餘繼鋒陪自己6歲大的兒子看動畫片時學來的。平時的積累在診室裡都能派上用場。有一天,診室裡來了一個不停眨眼睛的小男孩。這個6歲的小男孩穿著鎧甲勇士的服裝走進診室,不停地喊著「變身!」「變身!」餘繼鋒能看出他的焦慮,他接著男孩的話來了一句「拯救地球!」小男孩眼睛一亮,覺得遇到了「同伴」。餘繼鋒知道男孩的心思:其實他是怕,他希望用這樣的話來鼓勵自己。餘繼鋒和小男孩商量,「咱們在拯救地球之前,先來拯救一下咱們的眼睛好不好?」

餘繼鋒是一個緊跟兒童動畫片「時尚」的醫生,「我覺得這也需要學習。」幾年前,孩子們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後來孩子們看《熊出沒》,餘繼鋒在家裡也看,現在男孩們看鎧甲勇士,女孩們喜歡巴拉巴拉小魔仙。更小的孩子,來到診室會奇怪地問醫生,「你是河馬嗎?」這是因為這些孩子看的幼教圖書中,醫生都是河馬的形象,「每次孩子們要摸摸我的耳朵或者按按我的鼻子,我也會配合。」餘繼鋒的診桌上,有各種動畫片的貼畫;他的手機裡存著動畫短片,「遇到孩子檢查不配合時,我也會給他放一段」;他的臉上,常掛著微笑,「不管多累,一定記得微笑。孩子們雖然小,但他們感受到你的善意。」

不起眼的小道具都是學問

給孩子們看病,他們說不清自己的症狀;需要孩子們配合做些檢查時,他們往往也難以準確按照醫生的意思去做。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吳力群經常在辦公桌上保留幾張患者的掛號條,或者放幾張小紙條。為什麼放著看起來一點都不美的紙條?原來這是吳力群給孩子們做檢查時使用的小工具。「兒科綜合門診中,最常見的就是呼吸系統疾病患兒。」吳力群說,呼吸道疾病要用聽診器聽聽肺,有時需要深呼吸才能聽清肺部羅音,但是問題來了:一個三四歲的孩子懂得什麼叫「深呼吸」嗎?答案是否定的。怎麼能讓孩子配合來做深呼吸呢?吳力群總結出這樣的小妙招,「來,咱們比比誰吹得高,你先來!」孩子們吹小紙條吹得特別起勁兒,這時吳力群就趕緊拿起聽診器,抓緊時間聽聽肺內有沒有囉音。

不同年齡段的患兒中,醫生最怕遇到兩三歲的孩子。

看感冒發燒的孩子,少不了要看看嗓子。有的孩子知道是來看病的就是不張嘴,醫生怎麼能讓孩子張開嘴?吳力群常說,「我看看你的牙白不白?你的牙有小白兔的牙白嗎?」遇到檢查時大哭大鬧的孩子,吳力群就會從兜裡掏出一支筆,「你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孩子一愣神,看了一眼。「趁著這幾秒鐘趕快檢查,孩子很快就反應過來會接著哭鬧。」在東方醫院兒科,每個醫生兜裡都會很多支筆,「不是寫字,而是分散孩子注意力。」有的孩子用筆「糊弄」不了,吳力群就拿起小手電,讓孩子追著光找找看。

不同年齡段的患兒中,醫生最怕遇到兩三歲的孩子。「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講道理;特別小的孩子,還不太懂來醫院看病到底是咋回事。」兩三歲的孩子,道理懂點又不全懂,偏偏力氣又很大,被孩子拳打腳踢甚至抓破臉也是醫生們經常會遇到的情況。「多數科室的醫生只穿白大衣,不穿白褲子;但兒科醫生必須要穿白褲子,一天下來,肯定會被孩子們踢髒;被孩子吐一身也是難免的。」孩子們在治療時,也會緊張。東方醫院兒科準備了很多小玩具來鼓勵孩子,「有時候是一隻小恐龍,有時候是一輛小汽車。」這些辦法,都是為了能幫助孩子們早日康復。

醫生就是「愛的容器」

梁月竹是北京安定醫院的兒童精神科主任醫師。給精神心理障礙的孩子看病,對於醫生來說,挑戰更大。「小孩子,主要是依靠醫生的觀察能力;大孩子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則需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有一天,一個高一的男孩被媽媽「押到」安定醫院來看病。他的問題是厭學,不寫作業,人際交往障礙,心煩,頂撞老師和家長……輪到他們就診時,媽媽特意提前進入診室,擔心地告訴梁月竹:如果孩子有不禮貌的情況,醫生千萬別生氣。隨後,大男孩進入診室,讓孩子媽媽沒有想到的是,就診過程中,孩子和醫生溝通得非常好,並沒有出現頂撞醫生、口不擇言的情況。

給精神心理障礙的孩子看病,對於醫生來說挑戰更大。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哄』孩子不需要玩具,但是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真誠、善意以及對他的認可。」梁月竹見到男孩後沒有質問他:「你為什麼不上學啊?!」而是關心地問:「你遇到什麼困難了嗎?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你的嗎?」這幾句話看似平常,實際上代表著「醫生和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與精神心理障礙的孩子交流,不僅語言重要,表情、儀態都很重要。「其實,人的潛意識是可以交流的,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一個孩子走進診室,他能從醫生的表情、說話的語氣、身體的姿態等不同維度體驗到醫生的潛意識,如果他知道你是關心他、理解他、認可他這個人,他就願意和你交流。梁月竹說,醫生就是「愛的容器」,診療時愛源源不斷地溢出,讓就診的孩子特別是需要交流的孩子們感受到醫生的愛,他們就能更好地卸下盔甲,敞開心扉,與醫生相對順暢地交流,從而更有利於評估孩子的心理狀態,制定治療方案。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賈曉宏/文  吳崢 閆劍坤 海慧芝/攝

相關焦點

  • 愛看「動畫片」的兒科醫生
    愛看「動畫片」的兒科醫生 03:38愛看「動畫片」的兒科醫生03:38來自新華社客戶端從事兒科醫生28年來,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朱桂芳在鑽研醫療技術的同時,為了便於同患兒溝通,她總是利用閒暇時間,時刻關注最新出版的少兒動畫片,並及時掌握片中劇情、人物特徵、語言表達等細節,以便對患兒快速問診並制定治療方案發揮重要作用,被親切稱為愛看「動畫片」的兒科醫生。
  • 工作牌貼上小豬佩奇 平度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哄娃」有一套
    近日,平度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在就診環節「出新招」,由該院兒科主任唐召秋發起的工作牌上貼小豬佩奇「哄娃」就診舉動,獲得寶媽奶爸們紛紛點讚。       乾兒科要有耐心 還得會「哄娃」開心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兒科醫療資源緊張、就醫難、掛號難等現象屢見不鮮,醫生、家長「兩頭難」的狀況愈發明顯。
  • 兒科醫生告訴你,帶寶寶看病前要提前做好這8件事
    來源:微醫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大型三甲醫院的兒科和兒童專科醫院,排隊很久,但只有3~5分鐘的就診時間。因為著急卻說不清,沒用的話又說了太多,越急越亂,寶爸寶媽甚至還有可能為此而吵架。最後醫生才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其實,只要掌握了與醫生溝通的正確方法,就可以迅速解決問題。那麼如何與醫生溝通,才能提高看病效率呢?
  • 孩子看病難?寧波有了一份兒科醫生民間口碑調查單
    這是網友曬出來的婦兒醫院的掛號單,當時,孩子已經狂吐不止,而前面還有700多號.....  前幾天在我們的辣媽群裡聊了這個話題,一下子幾千條互動,看來大家對於孩子看病這件事,真是一肚子苦水。  我針對群裡數千位媽媽的留言做幾條小結:  1、普通感冒不要去婦兒醫院。  不得不說,恐怕婦兒醫院兒科是被吐槽最嚴重的。
  • 看病3分鐘排隊8小時沒在流感季去兒科就不足以談人生?
    這次流感有點「猛」2017年末,全國各大醫院流感患兒增多,高峰期北京兒童醫院日門診量超過萬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一天門診量破紀錄地超過13000人次。在天津,去年12月全市兒科門診總診療人次環比11月增長41%;急診總診療人次環比增長68%;新增住院患兒環比增長27%。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甚至累趴下,依然無法滿足孩子們的看病需求。
  • 帶寶寶看病技巧,只要了解清楚了,一個人帶娃看病也不難
    哪些醫院開設有兒科門診以及兒科住院病房,醫院是否24小時上班、什麼時候放號可以網上預約等等,這個一定要了解清楚,以免到耽誤了孩子病情。現在每個社區都有社康門診,一般晚上都上班到8點,但是到了下午6點之後很多社康醫院的兒科醫生是不上班的。
  • 劉迎龍委員:鼓勵兒科醫生開診所緩解兒科看病難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7日電(人民政協網記者  李木元)「我有個朋友的孩子發燒40度,去北京兒童醫院掛了300元的特需號,排到第230號,上午去的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主任劉迎龍用實例說明了兒科看病之難。他建議允許在職兒科醫生開辦私人診所,以緩解兒科看病難。   「兒科缺人啊!先不說其他因素,你知道兒科醫生待遇低到什麼程度?」
  • 當醫鬧比比皆是,比給孩子看病更可怕的,是兒科醫生在消失
    當我們沒有經歷過帶小孩去醫院兒科看病時,是不會知道原來兒科比起其他科室差別那麼大的,在小護印象中的兒科是:給小朋友開感冒藥和退熱藥、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科室。但是《人間世2·兒科醫生》記錄的上海新華醫院小兒科裡發生的故事,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兒科醫生是一個真正需要勇氣、毅力和責任心的艱苦職業。
  • ​兒科醫生緊缺,將來誰給你的孩子看病?|​兒科|流失率|工作量...
    「哇哇哇哇,我不看病我要回家」「醫生啊,我們掛的是急診,你先給我們看吧」「怎麼這麼長時間還不叫號啊,那麼多人插隊讓我們等到時候」「醫生啊你瞅瞅我家孩子體溫這麼高吃了藥怎麼還不退燒怎麼辦啊急死我了」「大夫啊前幾天開的這個藥吃了孩子還是咳嗽,要不要給我們換個藥啊」「樓上輸液室的孩子出疹子了
  • 兒科醫生緊缺,這個「病症」咋治
    來自湘西自治州的患兒家長林先生說:「孩子屬早產兒,肝出現問題,打聽到省兒童醫院有兒科肝病專家,等了3天才掛上號,醫生說要住院,但床位還要等待。」   孩子不舒服只會哭鬧,家長著急,而醫生並沒有閒著。「忙的時候,一個上午水都不敢喝一口,怕上廁所耽誤孩子看病。」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主任醫師鍾燕對記者說。   兒童看病竟有這麼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帶寶寶看病就醫掛號攻略!
    (1)一個材料袋建議專門為寶寶準備一個資料袋,準備看病所需的文件資料:寶寶病曆本;寶寶醫保卡/市民卡;相關檢查報告單:準備一些與此次看病相關的既往檢查化驗單,這樣醫生可以根據情況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檢查;藥物資料:如果就診前已經吃過藥的(不論是自己買的藥,還是以前醫生配的藥),把藥名記下來,或者帶份藥物說明書,這樣方便醫生了解孩子的既往用藥情況
  •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如果要給孩子打耳洞,先問兒科醫生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2017-05-05 08:09 來源:澎湃新聞
  • 合肥各大醫院王牌專家一覽表,收好!附看病潛規則!
    這回,小編特地搜羅了  合肥各大醫院科室王牌專家,  讓你進門就能找對人!     科室專家/推薦醫生  小兒胸外科丁立  新生兒科劉光輝  小兒骨科孫軍  心內科江榮、趙勝  合肥各大醫院看病"潛規則"你知道嗎
  • 孩子邊看動畫邊手術照片走紅 福州醫生哄娃有高招
    福州市第一醫院骨二科的醫生護士們,為了安撫小傢伙順利進行手部縫合手術,想出這個點子來。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幾位哄娃高手居然都是純爺們,有些甚至還是未婚青年。記者聯繫上發圖片的當事人辛麗,她本人是福州市第一醫院手術室護士長。據辛麗護士長介紹,當天她在手術室聽到傳來動畫片的聲音,就好奇走過去看了看。
  • 上海又新開一家兒科診所!魔都小而美不排隊的診所地圖
    醫院的環境、服務、硬體、人性化設施等方面,毫無疑問領先於上海其他各大醫院,隨處可見的無水洗手、兒童就診區的兒童樂園、書吧、餐廳等等,細節之處都考慮的比較到位。此外,大樓後面還有個小花園,環境都讓人很放鬆。        SIMC運營院長的餘誌慶,原是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國內知名的兒科專家。這裡的醫生也都是上海三甲醫院裡有名的醫生。
  • 72歲兒科專家堅持每周門診,給患兒看病時滴水不沾
    鄒典定教授楚天都市報10月24日訊(記者李晗 通訊員高翔)退休後依然奔走在手足口病防治第一線,年過七旬堅持每周門診,每次看病時滴水不沾,只為把時間都留給患兒。24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見到了兒科教授鄒典定,他謙虛地表示,自己做得很有限,應該把更多的關注留給年輕的兒科醫生。72歲的鄒典定雖然已經退休5年,但他每天早上都會到兒科病房查房,給予年輕醫生一些指導建議。在接受記者採訪過程中,不停有患兒家屬前來詢問,他總是耐心地一一解答。
  • 收入不如其他科室 兒科醫生短板誰來補?
    「候診3小時,看病3分鐘」是很多家長帶孩子看病的感受。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生數僅為0.53,遠低於發達國家的0.85—1.3,兒科醫生缺口很大。目前,我國兒科醫生供給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很多醫學生不願選擇兒科專業,畢業後不願去兒科工作,兒科醫生流失率較高。兒童看病究竟有多難?兒科醫生為啥供不應求?如何破解兒童看病難?
  • 杭城各大醫院兒科已「爆棚」!醫生:這些症狀不一定要去醫院
    一方面,這和天氣變化大有一定關係;另一方面,目前也是我省流感病毒的流行季,有一部分孩子感染了流感病毒。    伴隨著小患兒人數「爆棚」,杭城醫院的兒科醫生們也進入了「加班加點」模式,市一醫院兒科晚上特需門診和急診各配備2名醫生, 浙大兒院不僅增加醫生配備,甚至連哺乳期、孕期女醫生也都召回了醫院。
  • 黃浦中心醫院停止兒科夜班急診 醫院:招不到兒科醫生
    昨晚,沈小姐帶著孩子去家附近的黃浦區中心醫院看病,意外看到了這張貼在兒科診室門口的兒科急診夜班停診通知。  看病孩子大增,滬上兒科集體「發燒」,兒科醫生缺失顯得比往年更加嚴峻,因為招不到兒科醫生,多家醫院悄然關閉兒科急診。根據最新的統計,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有117家,能提供急診醫療服務的76家,三分之一沒有兒科急診。
  • 帶娃看病大人孩子都不用請假了!新華醫院兒科夜間及雙休日門診全...
    夜門診預約錯峰就診帶孩子去醫院看一次病,大人要請假不上班、孩子要請假不上學,拖家帶口要折騰上大半天!能不能不佔用上班時間、上學時間,在休息時段或者節假日去醫院看病呢?新華醫院新升級的夜門診及雙休日門診服務解決了這個難題。2021年1月起,新華醫院夜門診服務服務升級,已覆蓋到全年的夜間實現線上全預約,讓患者就診更便捷,醫生出診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