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開學的前七天,是最難過的。
種種不適應像溫床一樣,滋生了難以言說的想念。
外出的孩子們想家,在家的家長們想孩子。
記得我連著書寫了七篇文章,之後我總結為七步曲,首先被石二貼心的報到流程感動,記錄之;回家後,看到很多家長得到年邁的父母安慰,領悟到「成長沒有捷徑」;大樹的分班考試初試成績出來後,梳理了大樹為之付出的點點滴滴;看到很多家長難掩焦灼,而書寫「不忘初心」;固定班級的大樹,終於安定了,我們的想念「隨風潛入,潤物無聲」;看到大樹緊張的軍訓生活中,嚴苛的宿舍管理,讚賞的同時書寫「土地檔案」;一門心思想著念著孩子,而忽略了父母,「要知道,他們也在期盼著」。
七天,漫長又匆匆。當走過回首,滿目感恩。
七天,疼痛又糾結。深夜靜思,滿心歡喜。
即將結束的國慶七天假期,是和孩子分別後,第一次相聚的七天。
站在即將離別的土坎上,回首。心生感慨。
9月30日,滄州班八十多人一起包車返程。路上,看到熟悉不熟悉的孩子們,有的頭髮長了,顯得很憔悴,有的穿著裡大外小的衣服,顯得俏皮,有的抱著書,默讀,有的拿著作業本,不停書寫,有的三倆聊得起勁兒,有的閉目養神,有的暈車眩暈,眉頭緊皺。
待車即將抵達下車地點時,孩子們無一不精神抖擻地收拾行裝。下車後,翹首期盼的家長們把車團團圍住,找到自己的娃,摸摸,捏捏,擁抱,滿臉的歡喜,止不住地淚流。
看著這一切,我想,不管孩子這一個月經歷了什麼,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去適應,去在陌生的環境中,搭建自己的城堡。
看著酣暢淋漓表達情感的每個人,我一邊維持秩序,一邊跟家長問好,道別,一邊不停告訴自己:把握這七天,將會是我們共同成長的一個契機。
9月30日,我書寫《放假流程裡的包車工》;
10月1日,我書寫《你是老師嗎?》;
10月2日,我書寫《收穫,在碎片式溝通中》;
10月3日,我書寫《想要七十二變的家長——您是否也一樣》;
10月4日,我書寫《愛的正負極》;
10月5日,我書寫《關於收納的事兒》;
10月6日,我書寫《大樹的七天》。
書寫的不同內容,是切入大樹生活的不同角度,我一直在做不同的嘗試,看如何才是大樹最需要的媽媽。
誠然,大樹的七天,一直踏在他自己既定的節奏之上。
第一天,徹底放鬆。雖然只是一個晚上,但他很知足。
第二天,開始寫作業。按照自己既定的順序,逐科書寫作業。遇到的難題,都是挑戰,可以戰勝它,對於大樹來說,就是一次次的小竊喜。中午去姥姥家吃飯,見到姥姥之前,特意叮囑我說:千萬不要說他瘦了十斤的事情,省的讓姥姥擔心。
第三天,作業繼續。我用書寫陪伴他。大樹爸爸用學打太極陪伴他。貌似我們三個都在做很無趣的事情,實則,我們各自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情中,收穫了自己的快樂。
第四天,作業繼續,穩步前進。沒有我預想的進步神速。我想,或許,我必須去重溫「不忘初心」,用正確的方式去對待此刻認真學習的大樹。即便他並非是別人眼中優秀出色的孩子,但在我的心中,他是獨一無二的,一棵始終拼力地向上生長的,時刻沐浴在陽光中的大樹。他會有這樣那樣的小缺點,在修正的過程中,會像修剪枝杈後留下的疤痕,看似難看,實則是一棵樹中,最結實的部分。這一天,我跟隨朋友去到一個小村莊,看正在秋收的村子,一派祥和。我的浮躁被瞬時撫平。沒有付出,哪裡會有收穫。與其做無謂的心疼,不如咬著牙跟著他一起堅持。
第五天,作業終於進入尾聲。落腳在北京的同學返滄,我們幾人小聚。閒談間,頓悟我的目光始終停留在大樹身上,這樣會成為他的負擔。若真的愛他,就用祝福和鼓勵,送他遠行。讓他無牽掛。看到很多家長與孩子鬥智鬥勇,有的甚至傳出不和諧的聲音,我書寫愛的正負極。就是想說:陪伴孩子的成長,並不是讓孩子順著我們設想的紋理成長,而是在生活的波濤中,我們不停調整自己,去和孩子保持一個正負相接連的狀態,讓愛帶著溫暖,不停傳遞。
第六天,清晨,我看到一隻非常漂亮的小蜜蜂,順著牽牛花的枝蔓,精準無誤地逐一採擷蜜汁。我還驚詫它是如何知道哪裡有花時,我和夫君也想小蜜蜂一樣,從家裡出發,去同天超市,信譽樓超市,買回大樹喜歡吃的食物,需要帶走的用品。我方知,方向的精準,在於愛的本能。
當看到需要帶走的物品攤了一地時,我想,幫大樹整理好了吧!這樣節約他的時間。但又一想,我能幫助到幾何呢?算了,讓他自己收拾。於是,我想了許久,把自己知道的關於收納的事兒,都落到筆端。很多家長看過之後,都說受益匪淺。
我想:等一會兒臨睡前,最受益的,將是大樹,我要看著他一點點地收拾行囊,用放手,送他遠行。
第七天,也就是正在經歷的一天。大樹作業只餘下幾篇作文,這個對於大樹並不難。但他卻並沒有敷衍。而是認真地查閱資料,總結,再書寫。寫完之後,還不忘說:媽媽,你幫我看看。
我看過之後,幫他分析了一些句子,然後還沒有等我說,大樹自己就說:我去改,改完你再看。
此刻,大樹正在書寫最後一項作業,即作文。我在書寫他在家七天的最後一篇公眾號。
簡單總結說:大樹按照自己的計劃,完成作業。大樹去看望了姥姥姥爺、陪伴了爺爺奶奶。大樹陪我們一起去購物,也曾有過獨自在家湊合吃飯的時光。他除去晚上熬夜之外,均按照學校作息執行。額,除去自己的房間有點亂。我終究沒有當狠心扣分的生活老師。
過去的四十天,大樹的成長顯而易見。他已經完全適應新環境,有了自己的學習節奏。在根據自己能力的基礎上,選擇生物競賽作為挑戰。他感恩所有老師對他的付出,他喜歡每一個來自各地市的同學,他用心記錄每一個打動人心的瞬間:
送他就醫的趙老師;給他留字條的生活老師;打很多菜給他的食堂阿姨;默默關注他的武老師;幫他分析成績的熊老師,以及每一個給予他幫助的老師和同學們,有的甚至他並不知道名字,但不改他用真誠笑容承載的感恩之心。
感性的大樹,不僅生活能力提高很多,面對困難的勇氣,也與日俱增。這次那一本作業,真真很多難題,他逐一攻克,從不敷衍。
他說:敷衍了它,就是敷衍了未來的自己。
今天,中午去姥姥家吃飯,臨別,姥姥擁抱大樹,非常用力。大樹說:別捨不得我,過幾天就回來了。姥姥則一直念叨:心裡難受呀,你小時候都沒有管你,就虧欠了你。
晚上,大樹爺爺奶奶姑姑小妹妹來我家,一家人團坐。臨別,大樹送到門口,連連叮囑:爺爺奶奶再見,你們路上慢點。大樹爺爺奶奶一步三回頭,滿眼不舍。
這七天,每個家庭度過的方式皆不相同,此刻回首,都會是五味雜陳,不管面對過什麼,都是收穫,皆是成長。我們一起珍惜吧!
七天,大樹一步一個腳印,紮實而堅定。
七天,一周一曲。周周循環,年年相繼,大樹們逐漸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