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囤兒
我們都知道科幻片必須有對未來科技的幻想。於是,這幻想出來的科技就很有點兒「人有多大膽地多高產」的意思。好多科幻片觀眾不買帳,就是因為對未來科技的幻想不夠給力不夠飛。這一點好萊塢的科幻片遙遙領先於全球。畢竟,美國現實中就有很多愛幻想愛吹牛逼,又經常把吹過的牛逼給實現了的科技狂人。比如每個月都得口出狂言一兩次的埃隆·馬斯克。這傢伙對未來科技的暢想很多都接近了幻想的程度,可謂膽子賊大了吧。不過,如果馬斯克看過電影《複製人》的話,心裡可能要有幾分盤算了。因為這片子對未來科技的幻想,比他還要大膽,還要飛。
作為一部好萊塢出產的科幻片,《複製人》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的確有部分超出了人們的想像。雖然克隆技術很多觀眾都不陌生,可是《複製人》其實並不是對這項技術進行了未來幻想,而只是幻想了該技術實施的一些具體細則。《複製人》更讓人意外的幻想,也就是比馬斯克更開腦洞的,是把神經元記憶複製技術與生物體克隆技術進行了聯合幻想。這兩個技術的交叉,引發了本片不可思議的情節,從而對道德、人性、情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除了那些架構未來世界的硬科幻,一般以故事和人物為主打的科幻片大都只對單一科技進行了未來幻想。然後通過這項科技,在主人公身上引發道德、人性、情感方面的戲劇矛盾,從而實現突破現實局限的主題探討。這種手法很容易出科幻精品,比如《盜夢空間》、《月球》、《機械姬》、《她》等等。《複製人》的手法也是如此,並且如上所述,影片並不僅僅是對單一科技進行幻想,而是對兩項科技同時進行了幻想。單一科技帶來的危機,往往也都是單一的,比較容易被觀眾順藤摸瓜地提前想到戲劇張力在哪裡。而兩個科技交叉後帶來的危機,就不太好預判了。
比如若只有單獨的克隆技術,那帶來的危機很局限,基本上就是「複製人是不是人」的問題。當我們把複製人當做另外一個個體的時候,貌似也並非完全無法接受。此外,本片的主人公William Foster(基努·裡維斯 飾)掌握了強大的神經元記憶複製技術。這項技術強大到可以把最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的記憶複製到相應的專業機器人的人工大腦裡。(這個幻想還真有點兒像馬斯克的口味)這個技術幻想的危機也很局限,就是會被戰爭狂人所利用,造出恐怖的高智能機器殺手。
然而,當神經元記憶複製與生物體克隆用在一起的時候,更可怕的事件就發生了。《複製人》通過對兩項技術的幻想和結合,實現了人類從秦始皇時代就盲目追求的終極——永生。這可乖乖不得了哇。以前永生這個概念只停留在魔幻片裡,觀眾不會把它當回事。如今《複製人》告訴你只要兩項未來科技雙管齊下,永生就可以實現。這太嚇人了!!這個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衝擊,可比潛艇下海、飛機上天、黑夜有光、手機有網都顛覆啊!你說,面對這項直接挑釁神的科技,你能怎麼辦?主人公該怎麼辦?主人公一家老婆孩子怎麼辦?幕後權貴、黑手反派等等的又會怎麼辦?想想就是一連串無法解決的勁爆劇情呀。作為全球第一批看到本片的觀眾,咱們似乎也只能閉嘴,然後乖乖看到影片結束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