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獨立女性的言論層出不窮,他們高呼男女平等,認為如果孩子只可以跟隨爸爸的姓氏取名的話是不平等的表現。而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很多因為孩子跟誰姓而產生的矛盾。
小趙和丈夫上大學時就認識了,兩人從上學到畢業、工作,一直相戀7年,終於走入婚姻殿堂。結婚第5年,小趙生下二胎,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
小趙是獨生女,因此這個孩子一生下來,媽媽就勸她讓二胎隨母姓。如果婆家同意的話,這個孩子以後的學費生活費都歸他們管。
小趙聽完,覺得這個提議也不錯,也算是給父母找個寄託。何況,大寶已經跟婆家姓了,二寶跟自己姓也沒什麼,很公平。
一開始,小趙只跟老公說了這件事,老公表示可能不太合適,他也決定不了。於是,小趙又找到公公婆婆商議,說了說自己的想法。
公公比較沉默,沒有發表言論,而婆婆則覺得這事不錯,很是支持。
就這樣,二胎跟了小趙的姓,但費用雖然由孩子姥姥負責,為了兩個孩子好,還是由奶奶幫著帶。
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小趙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儘管二胎還是自己和丈夫的骨肉,但但婆婆對兩個孩子的態度卻有很大差別,很明顯喜歡大寶,不喜歡跟自己姓的二寶。
而且有次她還聽到兩個孩子吵架,大寶跟二寶說:你回姥姥家吧,別在我家待著。
這句話讓小趙心裡一驚,兩個孩子的關係,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呢?當時她真沒想到問題這麼嚴重。
儘管最開始小趙的要求是合理的,也經過了婆家的同意。表面看起來很是和諧,但矛盾的種子已經埋下了。
隨著時間推移,事情的發展就開始不受控制了。
姓氏不僅僅只是一個稱號這麼簡單,背後代表的還有家族和血脈傳承的意義,這是目前社會的普遍認同觀,乍一改,很多問題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
通過這件事,小趙也用親身經歷給出忠告:二胎跟母姓不但沒好處,反而是害了孩子,不到10年各種弊端會全顯現出來,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1)家裡老人的差別對待
就像小趙的婆婆一樣,儘管最開始是支持二胎跟母姓的。但慢慢的,等孩子長大後,態度就變了,畢竟老年人對這方面比較看重。
時間長了,那個被寵愛的大寶就會變得更加自傲,喜歡欺負二寶;而二寶也會因此變得自卑,怨恨自己為什麼跟哥哥/姐姐不同姓。
2)影響孩子之間的感情
孩子之間吵架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他們姓氏不同,那吵架說狠話時,大寶可能就會說:這裡是我家,你回你自己家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對二寶的傷害可不容小覷,可能直接擊潰他的自尊心。
3)容易造成外人誤解
領孩子出門見同事、朋友時,如果他們的姓不相同,那給別人的印象就是:這對夫妻是離異後二婚的,孩子也不是親兄弟。
為此,家長和孩子必須不厭其煩地解釋,不僅麻煩,還容易招來異樣眼光。從某種角度上來看,這對一家人的內心承受能力,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總之,孩子姓什麼其實都無所謂,只要健康快樂地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期盼。
但如果寶媽已經決定好二胎跟自己姓,一定要提前跟家人做好溝通,不能區別對待。兩個孩子長大後,也要及時做好思想工作。
如果沒把握,最好還是放棄吧,畢竟家庭和諧才最重要,不要被這件事所擾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