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臺灣2020選舉投票日已不到一個月,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在哪裡舉辦才剛塵埃落定。12日,臺灣公共電視發出聲明稱,已取得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三位候選人同意書,2020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將在公視和三立各辦一場。
根據島內選舉規則,參加2020大選的候選人不僅要舉辦電視政見發表會,還要舉辦電視辯論會。可以說,辯論會是政見會的進階版,因為前者由民營媒體主辦,包括媒體提問、候選人交互詰問等進行方式,讓候選人與提問人及候選人之間相互交鋒,不但形式上生動活潑,也更能彰顯候選人的IQ(智商)與EQ(情緒管理能力)及議題掌握能力,比起由「中選會」主辦的制式政見發表會,當然更受到候選人的重視,也更能引起社會與選民的矚目。
據悉,島內有四家電視臺提出邀請,但蔡英文陣營百般牽拖,只想參加由三立電視臺舉辦的辯論會,導致辯論會一波三折,讓外界擔心會「胎死腹中」。
蔡英文2020選舉競選辯論會協商代表李俊俋表示,蔡陣營10月就組成辯論項目小組,並點名公視和三立提出完整辯論企劃,蔡陣營還反控中天電視臺和TVBS電視臺辯論企劃只有1、2張紙。對此,TVBS電視臺發聲明嚴正抗議,指出TVBS是唯一以正式公函方式發出邀約的媒體,其重視程度與企劃書不可混為一談,因此,沒有理由將TVBS摒除在外。
蔡英文陣營的做法,怎麼看都是在技術性幹擾電視辯論會,目的就是要打破慣例,讓綠媒為她「保駕護航」。臺灣選舉史上第一次舉辦電視辯論會在2004年,舉辦伊始就定下章程,由4報1社1臺(中時、聯合、自由、蘋果四報、「中央社」與公共電視)共同主辦,並由公視制播,其他各電視臺共同分享信號轉播。這項運作一直以來並無爭議,甚至頗獲好評且具公信力,歷經12年、3次大選,幾乎已成臺灣選舉的慣例。
但行之有年的慣例,卻在2016大選時發生了悄然的變化。當時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風頭正旺,而三立電視臺在民進黨長期的培養下早就野心十足,因此三立挾著民進黨的政治力量,以公視、「中央社」立場為藉口,杯葛多年以來的舉辦慣例,要求由三立獨家主辦。最後國民兩黨互相妥協,變成三立與其他各家媒體合辦,並在三立與公視各舉辦一場電視辯論會。
臺灣自詡民主社會,島內媒體也各有各的立場,但4報1社1臺共6家媒體合辦的中立性、公正性與成熟度,難道會比不上一家商業電視臺(三立)?而且4報1社1臺都被視為各種顏色立場都有,那三立豈不是只有赤裸裸的綠色?
民進黨在黨外時期就一再要求國民黨「黨政軍全面退出媒體」,馬英九在任時實現了這一承諾,不料民進黨卻掉轉頭開始扶植自己的媒體。三立電視臺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跡於高雄,最初的幕後支持者就是謝長廷。董事長林昆海加入民進黨後,勢力越來越大,從經營媒體的「海董」搖身變成經營派系的「海派」。「海派」攜媒體資源積極參與綠營政治運作,讓民進黨內忌憚拉攏、蔡英文禮遇有加。過去三年,「海派」連續兩屆拿到一席民進黨中常委,這次民進黨2020不分區民代名單中,「海董」指定的主播林楚茵更是直接列入安全名單。這樣綠到出汁,還政治媒體兩手抓的三立電視臺,憑什麼敢號稱中立,還要取代公視來舉辦2020大選電視辯論會?
說穿了,無非是蔡英文和三立互相利用,打著一石二鳥的好算計。
首先,民進黨現在自恃聲勢看好,勝選在望,而三立在拓展綠營疆域與戰力上一向不遺餘力,雙方互享資源與好處,相互拉抬,吃定韓國瑜和宋楚瑜都想跟蔡英文一辯的心理,藉此將其吸進綠營主場一併打殺,更可鞏固三立成為「綠色中央臺」的地位。
其次,蔡英文到底想不想、敢不敢辯論?這就得看蔡英文現在聲勢是否大幅領先。至於蔡英文的口才好不好,臨場一辯能否勝過韓、宋兩人,當然也要考慮。換言之,指定三立強勢進場,能成的話,至少完成前述目標;不成的話,一拍兩散,不辯更好,也暗合蔡英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