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哪裡的公眾幸福感最強?15日,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了《2017年廣東省公眾福利態度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珠海以及潮汕地區(包括揭陽、汕頭、汕尾和潮州)幸福感最強,而韶關、湛江和佛山的幸福感最弱。
受訪者58.4%認為能力造成收入不平等
報告在全省21個地級市展開調查,對公眾福利態度調查分為十大板塊,內容涵蓋對收入不平等的態度、對貧困問題的態度、社會支出、社會團結與社會風險情況、稅收、工作倫理、公平原則、幸福感、社會照顧等方面。
有61.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生活「非常幸福」或「比較幸福」,從整體而言,廣東公眾幸福感顯著增強,福利獲得感較為充實,對社會主要矛盾持有理性認知,收入差距感知溫和平緩。報告顯示,58.4%的受訪者認為個人能力不同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體現出廣東民眾對社會主要矛盾持有理性認知。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明顯感覺到收入差距,以深圳、佛山、廣州、雲浮四城市為首,湛江、中山和韶關的收入差距感則較為一般。
在對貧困的認知方面,珠三角地區對貧困感知度較低,雲浮、茂名、河源和韶關最為強烈。不同地區的受訪者對致貧原因存在認知差異,珠三角地區的受訪者更傾向於將貧困原因歸結於貧困者自身,而粵東西北地區則更多歸因於經濟環境、制度層面等外部因素。對此,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嶽經綸分析說,經濟發展狀況對個體的貧困感知有很大的影響,反映了市場經濟倫理在微觀經濟環境中也關涉到個人道德認知和自我約束。
教育養老支出呼聲最高
報告顯示,有88.9%和88.7%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加大對基本公共教育和社會養老服務兩個領域的投入。相對而言,76.6%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基本住房保障,較低的訴求與媒體頻頻曝光的樓價「高燒」似乎有所矛盾,對此嶽經綸向記者解釋,公共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兩個市場的分割的,而教育和醫療作為公共產品已經深入人心,公眾要求財政在這兩個領域加大投入,可以說明在幾大民生領域中公眾的權衡取向。
在養老保險方面,養老保險繳費水平與養老待遇水平呈現出「高繳費高待遇,低繳費低待遇」的正相關性,這是與一般認知有所不同的地方。珠三角地區是養老待遇水平最高的地區,也是認為繳費負擔最重的地區。
在民生支出方面,廣東民眾對基本公共教育和社會養老服務兩項民生支出訴求最為強烈,但各地級市之間存在著差異:廣州最關心醫療支出,惠州更關注教育支出,潮州對低保支出呼聲最高,茂名則更希望加大住房保障支出。
老齡問題、二孩政策加劇家庭壓力
隨著廣東人口老齡化以及「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落實,將逐漸改變人口結構和家庭結構,社會照顧需要日趨強烈。
在老人照顧方面,不同地區對老人照顧的社會支持需要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對「上門探訪」、「上門做家務」和「幫助日常購物」需要最強烈的是茂名,對「老人服務熱線」需要最強烈的是陽江,對「陪同看病」需要最強烈的是中山,而對「日託站或託老所」需要最強烈的則為江門,對「陪聊天解悶」需要最強烈的是汕頭。這表明,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在老人社會照顧上的需要有著明顯分化,相對於養老醫療資源供給較為豐富的珠三角地區,粵東西北的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隨著老齡化和人口外流而日趨乏力。伴隨著空巢老人日漸增多,「陪聊天解悶」、「上門探訪」及其他上門服務等需要日益強烈。
在「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需要的配套措施的選擇中,調查結果也顯示出不同地區的受訪者在選擇方面存在差異性。其中,對「加大醫院婦產科和兒科建設入」、「加大對幼兒園的投入」和「完善產假和陪護政策」需要最強烈皆為的為深圳,最弱的則都為揭陽;在「加大對3歲以下兒童照顧機構的投入」方面,需要最強的是深圳和惠州,需要最弱的是雲浮;在「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方面,深圳市受訪者表現出最為強烈的需要,而潮州和汕尾對此項措施的需要最弱;在「為家庭發放兒童照顧津貼」方面,深圳和江門的需要最為強烈,梅州的需要最弱;在「提高生育醫療費的補貼標準和報銷」方面,需要最強烈的是廣州,揭陽和汕尾對此項需要最弱。
記者了解到,本項調查在2018年將進一步涵蓋全國東中西部省份,旨在通過了解公眾的福利態度,識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及時把握公眾的需要,為政府制定福利政策提供借鑑。(全媒體記者/杜瑋淦 實習生/鄭慧梓)
來源: 南方網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