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Linux系統中,對各種存儲設備中的資源訪問(如讀取、保存文件等)都是通過目錄結構進行的,雖然系統核心能夠通過「設備文件」的方式操縱各種設備,但是對於用戶來說,還需要增加一個「掛載」的過程,才能像正常訪問目錄一樣訪問存儲設備中的資源。
1.mount命令:掛載文件系統、ISO鏡像到指定文件夾
命令格式:
mount [ -t 類型 ] 存儲設備 掛載點目錄
mount -o loop ISO鏡像文件 掛載點目錄
2.umount命令:卸載已掛載的文件系統
命令格式:
umount 存儲設備位置
umount 掛載點目錄
示例:
(1)光碟設備掛載、卸載示例:
(2)ISO鏡像文件掛載示例:
mount -o loop rhel-server-6.5-x86_64-dvd.iso /media/mnt
註:「iso」鏡像文件通常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迴環」文件系統,因此掛載時需要添加「-o loop」選項。
(3)卸載文件系統示例:
註:由於同一個設備可以被掛載到多個目錄下,所以一般建議通過掛載點的目錄位置來進行卸載。
3.設置文件系統的自動掛載:
系統中的/etc/fstab文件可以視為mount命令的配置文件,其中存儲了文件系統的靜態掛載數據。系統在每次開機時,會自動讀取這個文件的內容,自動掛載所指定的文件系統。
在/etc/fstab文件中,每一行記錄對應一個分區或設備的掛載配置信息,從左到右包括六個欄位(使用空格或制表符分隔)。
第1欄位:設備名或設備卷標名
第2欄位:文件系統的掛載點目錄的位置
第3欄位:文件系統類型,如EXT4、Swap等
第4欄位:掛載參數,即mount命令「-o」選項後可使用的參數。例如,defaults、rw、ro、noexec分別表示默認參數、可寫、只讀、禁用執行程序
第5欄位:表示文件系統是否需要dump備份(dump是一個備份工具)。一般設為1時表示需要,設為0時將被dump所忽略
第6欄位:該數字用於決定在系統啟動時進行磁碟檢查的順序。0表示不進行檢查,1表示優先檢查,2表示其次檢查。對於根分區設為1,其他分區設為2
通過在「/etc/fstab」文件中添加相應的掛載配置,可以實現開機後自動掛載指定的分區。
示例:
注意命令格式中的空格,有些地方有空格,但上傳之後空格就不明顯了。
我的主頁還總結了很多關於Linux命令的文章,點擊連結即可訪問。
Linux基礎命令(七)—備份與恢復文檔
Linux基礎命令(六)—vi編輯器的使用Linux基礎命令(五)Linux基礎命令(四)Linux基礎命令(三)Linux基礎命令(二)Linux基礎命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