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2900字,建議收藏慢慢看。
接上一章:自駕遊回來了,這些人真的得好好說說了,真是太無語
大美「鏡泊湖」
2019年5月29日,我和往常一樣起來,收拾好東西上路。沒走多久就到了朋友推薦的鏡泊湖,收費景區我沒去,就在路邊看了下,拍了幾張延時。
圖1 鏡泊湖位置示意圖
鏡泊湖,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湖水深度平均為40米。遠在1000年前的唐代,居住在這裡的滿族先民——靺鞨人稱鏡泊湖為忽汗海,遼稱撲鷰水,金稱必爾騰湖,清初寧古塔流入以湖水照人如鏡而命名為鏡泊湖。
圖2 鏡泊湖一角
圖3 天空的雲淡得比你媳婦兒的蕾絲還透
圖4 鏡泊湖,風太大了,無人機無法起飛,相機都端不穩
圖5 湖水非常清澈
圖6 天上的雲和速白哪個更白?
萬馬崩騰的雲朵,卻沒有一朵雲和另一朵撞在一起,我大聲的喊:你們這麼上趕著是奔哪裡去呀~
云:去看看前面地裡的老伯伯,曬出油了~
圖7 風太大了,只能低角度拍
鏡泊湖非常大,從地圖上看,有非常大的一片湖都是鏡泊湖,所以在哪都能看到湖,景區我沒去,想必是一些商業化的遊玩項目,這個對我沒什麼吸引力,具體的一些東西因為我沒去,就不再詳細說了,需要了解那邊景區的朋友自行查閱。
熱火朝天的田間勞動
跟著雲兒奔跑的方向,我繼續一路北上。下午4點左右,不想往前走的老毛病又犯了,後來在西藏一個朋友說我是「龜仙人」,每天只走100公裡,騎行的人都超過我了。我:沒錯,219新藏線上被騎行的朋友追上過好幾次!
此時老毛病犯了只好就近下高速,黑龍江牡丹江林口縣的柳樹鎮,講真這一塊的路特別破爛,和我們甘肅一些地方差不多,路上到處是坑,一不小心就拖底盤。
圖8 一片片鏡子似的水田
圖9 牡丹江的水田,不是地膜
在這個不知道是村子還是鎮子的地方走了三四公裡,也沒有找到一個可以露營的地方,只好又往別處走,反正就是找露營地,也不在意走到哪。不知不覺間到了一片田地,看到一片片的水田,在晚霞的照映下格外漂亮,像一塊塊的透明玻璃鑲嵌在碧綠的大地上,把周圍的一切反射得更加耀眼。
我找個空地將車停好,拿出相機,拍了幾張自認為截止目前還不錯的照片。
圖10 牡丹江的水田
圖11 牡丹江的水田
圖12 牡丹江的水田
拍了幾張照片後,我發現田裡有一個穿皮褲、身上打了一半馬賽克的大哥看著我,欲言又止,我被他弄得有點小緊張,不會像上次在撫松縣那老爺子那樣「無情的拒絕」我吧,但他神奇又不像很兇的樣子,我只拍風景沒拍你們呀,我心想。
出門在外,給別人拍照我總是特別謹慎,所以我的遊記裡出現的人並不會很多。
圖13 大哥,這是什麼造型?
「大哥,我可以拍個照嗎?」我先開口問道。
「可以,可以,沒問題,隨便拍。」沒想到他這麼熱情,完全不在意拍什麼,我反而比較意外。
「你們這是在做什麼呀?」
「給地裡放些肥,苗兒長得快」,他邊說邊往田邊地埂走,能看到出來地裡的泥很深,但他應該已經習慣了在這樣的水田裡行走,不一會便到田埂上了。
只見他摸了摸自己的上衣口袋,掏出一包壓扁了的煙,也不知道裡面還剩多少根了,嫻熟得篩出一支向我遞來,我立馬騰出一隻手擋住煙來的方向:「大哥,我不抽菸的,謝謝您。」
「哦哦,現在的年輕人啊,大都不會吸菸了。」啪嗒一聲,他給自己把煙點上,意味深長的說。
感覺在他眼裡不會抽菸好像缺少點什麼,的確,在我們凡事「都要研究研究(菸酒)」的情況下,不會吸菸確實和別人少了一層溝通的契機。不過對我來說沒事,我出發的時候車裡備下了煙,還挺貴的呢,想著需要麻煩別人的時候遞根煙,總方便說話嘛。
「對呀,我從來沒吸過煙,不習慣這個」,說著我坐他對面。離他近了,才發現其實他年紀看著也不大,估計也就40上下,一副深沉老練的樣子,都是一把叫歲月的刀磨的呀。
他望了望我的車,「你從哪來的?石家莊?」
「不是不是,我從北京過來的,出來旅遊的。」我想他定會問出來幹嘛了,我就連目的一起回答了。
「北京~」他若有所思的盯著遠方田裡的大嬸兒們,「很遠了,你一個人?」
「對啊,我一個人。」
「一個人多那啥呀!」他一臉的壞笑。
哪啥?你倒是說呀。
我知道他想說啥,我趕忙說道:「沒有呀,一個人多好,自由,想怎麼走就怎麼走,您看,這不是跑田裡來了麼,和別人一起,哪有這機會。」
「這倒是,你拍這些照片放哪兒?」
「我想發到網上,還沒想好發哪裡呢。」
「那你多拍點,給我們也宣傳宣傳。」
「沒問題!」
我們嘮嗑時又有幾個人幹完活湊了過來,聊著聊著就把我撇一邊了,我只好起來拍拍照,忘掉這個尷尬的場景。
圖14 聊得眉飛色舞的老哥幾個,我接不上話茬
暮歸人
圖15 收拾家具,準備回家的人們
我們聊天的時候,周圍幹完活的大哥大姐們陸陸續續從田裡出來了,他們有說有笑,能看得出來,這份田間的勞作對他們來說,是輕鬆且愉快的。我們一說到農民,就想到「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我們從課本裡看到的,也是實實在在的事,我國的農耕時代持續太長時間了,而且是最傳統的農業耕種手段,像西北一帶,大部分地方是要靠天吃飯的,但即便是這樣,我們的農民朋友依然是最淳樸,最可敬的那一類人。
圖16 黑龍江
以前在課本上看到東北的田,就會想到黑土地,一片片肥沃的農田,一臺臺大型機械設備,現代化農業種植收割。不過這裡呈現給我的有點不一樣,放眼望去,一片片的都是水田。其實過了牡丹江市,這樣的水田就變得越來越多了,高速公路兩邊都是水田。黑龍江的面積還是非常大的,我按這次走過的路簡單劃分下,哈爾濱、鶴崗、佳木斯往東南一些的地方,大都是水田,從這裡往北大部分是我們在書上看到的黑土地,再往北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森林了。
圖17 萬畝良田
說話間,看到隔壁大哥開著一輛「全景天窗」,360度無保護的拖拉機在田裡轉,我趕緊上前拍照。看他如履平地般的在滿是泥水混合的地裡來回摩擦著大地,仔細一看,原來這貨還是「履帶」的,這可真是超級兩驅車,沒有它去不了的地,只要你扶得住。
圖18 這耙地專業得很呀
圖19 大哥站在後面,一頓操作猛如虎,瞬間讓車來個180度大轉彎,這轉彎半徑,小得可以呀
圖20 越野能力還是不錯的
圖21 在田裡清洗的大姐姐們
圖22 在田裡清洗的大姐姐們
圖23 別動!我給你洗~
圖24 水很涼
圖25 耙完地的大哥收工回家了,全身都是泥,這種活估計得持續幾天
圖26 日落暮歸的人們
圖27 日落暮歸的人們
轉眼間的功夫,太陽西斜,田間勞作的人們完成了今天的活計。有的扛起鋤頭直接回家,有的下到田邊的水渠裡把身上的泥洗乾淨,這一天對他們來說,應該是非常充實的一天。雖然他們遠離大城市,過著看似「貧窮」的生活,但我想對他們來說,這已經要比以前好太多了,國家對農村的各類福利政策,再加上現代化機械設備,讓他們不用像以前那麼辛苦的勞作,在我眼裡,他們是幸福的、偉大的,一輩又一輩的農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著新生活,他們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傳承。
人活著,除了自己死後的三分地,還能期許些什麼呢?
但無論如何,「農民」,仍然是我們這代人印象中最深、最沉重的職業,也許未來,我們不再需要大規模的農民耕種,可以不再有「農民」這個職業,全智能和機械化控制一切,但,民以食為天,耕種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圖28 美麗的日落
圖29 這很多人一起在田裡幹活的場景,是怎麼個合作模式,有沒有朋友解釋下。
《林羽凡自駕環遊中國33000公裡遊記》
第十八章
-完-
林羽凡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