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一直縈繞在每個父母的心頭。古有孟母為了學習環境三遷易居,今天更有無數虎爸虎媽為學位、學區發愁。
目前,中山教育資源最為充足還屬城區,而城區最為成熟的依舊是東區。
比如,學校硬體總有需要翻新更換的一天;師資力量總是一直向前,從前只簡單招收師範類專業生,到如今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
朗晴小學擴建
建成後將成中山擁有最多班的小學
就在2020年東區的民生十件事中,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中,就提到研究啟動東區朗晴小學擴建工程。
早在2019年底,東區政府已經對朗晴小學開始相關考察研究,擴建工程今年有望推動。
有消息指出,朗晴小學擴建地塊就在學校東南側的空地,擴建規模或為24個班。(最終以政府公布為準)
若能擴建24個班,加上朗晴小學原有的40個班級的規模,將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小學,大大解渴周邊學位需求。
柏苑小學擴建
舊機關三幼重新裝修,增設9個班
在東區工作報告中有提到:2020年,東區將重點推進學校增班擴容工程建設,落實柏苑小學擴建。有消息指出,柏苑小學的擴建位置,就是利用原機關三幼的校舍,重新裝修,為柏苑小學增設9個班。(最終以政府公布為準)
柏苑小學目前有24個教學班,增加9個班後,將有33個班。
長江小學開建,提供1800個學位
水雲軒重啟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2個老牌小學,還有重量級的長江小學。
長江小學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小學,由東區財政投資約
2.4億元,按照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要求進行建設。辦學總規模設計為36個教學班,每班上限50人,學生總人數1800人。根據公開信息,該校將在今年開始建設,
計劃於2021年8月1日前竣工驗收並達到開學條件。
▲學校效果圖
從規劃看,長江小學及周邊配套設施工程項目佔地面積為25145.8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34301.48平方米。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教學樓、藝術樓、實驗樓、綜合樓、體育館、形體室、食堂等;室外運動場、室外教學場地、廣場道路等配套設施,以及新建學校周邊配套18米寬市政道路。
長江小學今年即將開建,目前項目工程用地已經圍蔽。(詳戳這裡)
▲學校位置示意圖
此外,東區小學建設方面,今年的計劃中,還有重啟
水雲軒小學教學樓建設項目,不斷增加教育供給。
就前面所提到的,新建長江小學將新增1800個學位;朗晴小學若增加24個班,預計可增加1200個學位;柏苑小學若增9個班級,估計可增450個學位……不管怎麼算,最保守的估算,東區最少都可以增加2000個學位,緩解目前緊張的局面。
名校扎堆,校校有特色
東區正打造成市民公認的「文教區」
朗晴小學講究「以美治學」,在明星校長鄭鳳姚的引領下,開展有特色的剪紙、編織、三棋、朗誦、影視欣賞等多個社團,形成校園特色;
雍景園小學有未來教育,辦畫展、搞義賣、大力發展各種特色社團,挖掘學生興趣……
還有竹苑小學的桌球,柏苑小學的籃球,遠洋小學的跆拳道……東區「名校」扎堆,更是校校有特色。建一所,優一所,目前東區正打造成
市民公認的「文教區」,初具雛形。據南方+ 報導,從2011年開始,東區教育預算總投入每年以16%的平均速度增長,2017年教育預算經費佔區2016年財政收入的30.88%,是財政支出中最大的一筆;至2019年全年投入教育經費3.6億元,已佔全區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2017年至今,東區已投入數千萬元對松苑中學、竹苑小學、遠洋學校、柏苑小學等眾多學校進行提升改造。硬體設施不斷提升,校園建設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同時湧現了一批口碑良好的小學,也讓東區成為家長們心中的教育高地。目前東區的小學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共計有11所小學,其中7所公辦學校,4所民辦小學。今天我們主要聊的,就是東區的公辦小學。接下來,我們會針對這7所學校的佔地面積、辦學規模、師資力量等情況作出詳細的對比——學校的佔地面積,往往會影響校內硬體設施的完善程度。東區的公辦小學號稱「建一所優一所」,所以建校歷史較新的學校,如紫嶺小學、遠洋小學等的面積都比較大。一些較為老牌的小學,如竹苑、柏苑等就會偏小一點,但小歸小,也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哦。
這裡的辦學規模,我們以學校師生數作為指標。一般來說,學校的辦學規模會跟得到的政府教育投入成正相關。
據了解,按照教育部門預估,到2020學年,中山在校生規模將從2015學年的27.7萬人增加到約31.1萬人。
一所擁有完善硬體設施的學校,一方面能夠為孩子提供更優質的學科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學生開展更多興趣課程,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能力。
上面也提過,教師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特別是在小學階段,老師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實在太大了!當然除了師資之外,我也建議家長們去了解下學校的校長。因為分析校長,可以有一些很具體的指標,比如教育背景、年齡、教學經歷、任職時間、既往業績等等。直白地說,一個有良好教育背景、年富力強,在本校任校長三年以上,有過成功教育實踐的校長,很有可能在提升學校辦學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據我這些年的觀察,一個校長對於學校(尤其是應試教育階段)的影響頗大,尤其是那些同等層次同質生源的非典型「牛校」,校長的作用非常明顯。
在選擇學校時,學校的招生人數也是一項影響因素。家長們在考慮孩子能否進入目標學校,也不妨參考一下學校的招生人數,這對孩子能否入學,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初中學校可以看升學率評判,小學就可以看學校的特色教育來評判了。與中學相比,小學的特色相對多樣。有的小學以英語為特色;有的小學以國學為特色;根據孩子的興趣發展,因材施教很重要。
對比了這麼多項目之後,家長們是不是看得都「頭暈暈」,覺得每個學校都不錯,還不知道哪所學校才是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呢?
▲戳大圖放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