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文摘》評選了2020年十大熱詞,工具人、後浪、雙節棍、尾款人等赫然在列,有些詞還是挺新的,咱們先來科普下這幾個熱詞是什麼意思。
今年的不少熱詞,都帶有一詞多義的用法
工具人是指職場上任人差遣的小白,或是情場上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備胎。
後浪是指對比前浪和靠自己努力拼搏的年輕人。
雙節棍是指國慶中秋雙節同慶後你還是光棍,或是指過了兩個天貓雙十一還是單身。
如果讓我選今年第一流行語的話,我的答案肯定是打工人。
這個一夜間爆火的詞,帶著種黑色幽默,也是成年人在職場競爭和生活重擔雙重壓力下的強烈共鳴。
工作痛苦,不工作沒有錢更痛苦。但大家自嘲歸自嘲,打工人所衍生出來的不少表情包,也代表著初嘗生活不易的年輕人,還是坦然的接受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集美一詞我原本以為就是姐妹的音譯,後來才知道它還有「集天下之美」「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的寓意,這麼講似乎還蠻有道理的。
網抑雲這個梗剛出現的時候我去圍觀了一下,評論區各式各樣大型的「傷痛文學」讓我夢回了學生時代......不少網友也認為,故意賣慘裝文藝對真正的抑鬱症人群會造成傷害,當然生活各有各的苦,我們在調侃的同時,也不能忘記了那確實是一個個在午夜傷心的普通人,還是用包容的態度看待比較好。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跟疫情有關的熱詞,「逆行者」就不多做解釋了,這個特殊的年份,全靠他們的付出我們才能過上安穩的生活。
還有個「專業團隊」,大家可能一時想不起來了,這其實是指年初爆火的黑人抬棺。視頻中加納人肩上抬著棺木鼓掌跺腳,用狂野的舞蹈送別逝者,被中國網友稱為「專業團隊」。而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這種在葬禮上用歡笑來代替眼淚的做法,讓全世界的網友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也讓人重新思考和定義死亡的意義。
在這次評選的年度十大熱詞中,超一半與「疫情」和「雙十一」相關,今年「雙十一」的梗可以說是格外多了。
隨著兩波波雙十一活動的結束,「定金人」和「尾款人」開始抱團取暖,誕生了如「有夢想了不起!我們都是尾款人」這樣的段子,雙十一作為繼「疫情」之後的第二個「熱詞製造機」,足以說明熱詞的高時效性和影響力。
不管熱詞背後的情緒是搞笑還是心酸,網民通過委婉幽默的語氣抱團,賦予自己新的身份認同的同時,也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網絡流行詞的熱度是有限的,一個詞再火,可能過了今年就會慢慢淡出大家的視野,總會有新的詞語或段子來概括新的社會現象。但熱詞在當下對每個人造成的影響,是不會消失的。這就是為什麼每當有人提到了多少多少年前古早段子的時候,那個年齡段的人總會會心一笑,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屬於那代人共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