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歷史沿革

2021-01-09 高考網

  汕頭原是揭陽(後居澄海)海邊的一個漁村。元代,在現在的光華埠一帶已形成較大漁村,稱為「廈嶺」。至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現在的外馬路老媽宮一帶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稱作「沙汕」。萬曆三年(1575年),沙脊積聚成片,稱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現在的外馬路人民銀行汕頭支行所在地建炮臺、煙墩,稱作「沙汕頭」,以後,清政府在這裡設站收取鹽稅,簡稱為「汕頭」。至嘉慶四年(1809年),因商船停泊越來越多,稱作「沙汕頭港」。至開埠前,已建立了「漳潮會館」,商業活動日趨活躍,具備商埠雛型。汕頭開埠後,鴉片和外國商品源源輸入,而大批「豬仔」(契約華工)被源源輸送到各國殖民地充當苦力,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美國、日本等國先後設立領事館,進行經濟、文化、軍事侵略。

  汕頭得名於海濱泥沙積聚而成的沙脊。由於韓江泥沙在海濱地帶的不斷衝積,並在潮汐風浪的作用下,在今汕頭老市區一帶形成一條自然的沙堤,這種沙堤就叫做「汕」,開端處則叫「汕頭」。汕頭又有鮀島的別稱。鮀是種體小而圓、帶有斑點的魚類,屬鯊魚的一種,稱作鯊鮀。汕頭市區因位於鮀濟河一側,三面環水,歷史上曾是半島,過去海灣盛產鯊鮀,故稱「鮀島」。

  開埠——汕頭市開埠到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這裡原是一片波濤滔滔的海灣,因近幾百年來韓江所帶泥沙的衝積,才逐從朋海底浮聚起來。元代時,在現在的光華埠一帶,已初步形成較大的漁村,稱為「廈嶺」明洪武二年(1369年),設蓬洲御千戶所於此。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韓江口的沙脊已積聚成片,稱為「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這裡築煙墩建炮臺,稱為「沙汕頭」。從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間,遷到這裡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魚、耕田之外,還利用海水曬鹽,各地鹽販也常到這裡販鹽運銷。清政府在此設站徵收鹽稅。簡稱「汕頭」。汕頭又有「鮀島」之稱。以後,隨著過往商船日趨頻繁,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清政府在放雞山(今媽嶼島)設立「常關」,課收南北商運的關稅,這是在汕頭最早設立的海關。

  建國後——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重新建制,設立潮汕專區;1953年1月與惠陽、興梅專區合併為粵東行署;1956年2月與興格合稱汕頭專區,1965年興梅獨立設專區,汕頭及下轄縣稱為汕頭地區。另經幾次變動。但汕頭市均為地方或專區黨政機關所在地。1981年11月,在汕頭市劃出一片土地創辦汕頭經濟特區。1983年7月,實行地市合併,建立市領導縣的體制,轄澄海、南澳、潮陽、揭陽、揭西、普寧、惠來、饒平8縣和潮州市。1989年1月潮州市劃為省轄市。1991年4月6日,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擴大到整個汕頭市,面積234平方公裡,並定於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務院1991年12月決定,調整潮汕地區的行政區劃,設置汕頭、潮州、揭陽3個地級市。1993年4月,國務院批准潮陽撤縣設市(縣級);1994年4月,國家遼批准澄海撤縣設市(縣級);同月,國務院批准潮陽市河清鎮劃歸汕頭市,設河浦區(縣級)。至此,汕頭市轄龍湖、金園、昇平、達濠、河浦五個縣級區和南澳縣,代管潮陽市、澄海市。

  汕頭市金平區於200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由原昇平區、金園區及原達濠區礐石街道潯洄居委、龍湖區龍溪路以北區域組建而成。

  1949年10月24日汕頭市解放後,定為省轄地級市,市設置第一、二、三、四、五、六區公所。次年闢澄海縣的金砂、岐山、大窖3鄉併入汕頭市郊。1950年10月成立潮汕專員公署,轄潮安、潮陽、揭陽、饒平、南澳、普寧、惠來、澄海8個縣。1951年7月按廣東省第19次委員會議決定,成立粵東辦事處。

  1952年11月14日撤銷粵東辦事處,成立粵東行政公署,轄潮安、饒平、普寧、澄海、揭陽、惠來、梅縣、豐順、興寧、蕉嶺、紫金、龍川、陸豐、大埔、五華、平遠、惠陽、河源、海豐、南澳21個縣和汕頭市。1955年9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粵東行政公署治所,由潮州市遷至汕頭市。

  1956年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粵東行政公署,設立汕頭專區,治所設在汕頭市,汕頭市為省轄市,市第一區改為「安平區」,第二區為「同平區」,第三區為「公園區」,第四區改為「市郊區」,並將?石風景區併入安平區。汕頭專區轄潮安、饒平、潮陽、普寧、澄海、南澳、揭陽、惠來、梅縣、豐順、大埔、五華、興寧、平遠、蕉嶺15個縣和潮州市。

  1958年11月25日經中共廣東省委批准,撤銷潮州市,改設為潮安縣城關人民公社,汕頭市由省轄改為汕頭專區管轄,同時擴大市區,將澄海的下蓬鄉、?浦鄉,潮陽的河浦鄉、珠園鄉和達濠鎮劃入汕頭市,撤銷汕頭市郊區區公所,成立汕頭市郊區辦事處。同年,陸豐、海豐兩縣劃入。

  1965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以揭陽、陸豐兩縣各一部分地域,設置揭西縣;同年,闢梅縣、大埔、豐順、蕉嶺、平遠、興寧、五華7個縣,設立梅縣專區。汕頭專區管轄潮安、潮陽、普寧、饒平、揭陽、陸豐、海豐、澄海、南澳、惠來、揭西11個縣和汕頭市。

  1968年3月16日經廣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5年11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汕頭市恢復為省轄地級市。

  1979年3月2日中共廣東省委通知設立汕頭地區行政公署,1980年1月1日正式掛牌。

  1980年8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於汕頭市區東面龍湖片劃出1.6平方千米,建立汕頭經濟特區;1981年11月14日經上級批准,廣東省汕頭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1984年1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面積由原1.6平方千米擴大為52.6平方千米。其中龍湖片區(含媽嶼島)22.6平方千米,廣澳片區30平方千米。1986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設立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7月13日,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撤銷汕頭地區建制,實行地市合併,市領導縣的體制,汕頭市為省直轄市(國務院12月22日正式批准)。汕頭市管轄區為揭陽、饒平、澄海、潮陽、南澳、普寧、惠來、揭西、海豐、陸豐、潮州市等10縣1市以及安平、同平、公園、金砂、市郊5個市轄區和一個經濟特區。27日,省委通知,從9月1日起,海豐、陸豐兩縣劃歸惠陽地區管轄。汕頭市共轄8縣(澄海、饒平、南澳、潮陽、普寧、惠來、揭陽、揭西)1市(原潮安縣與潮州合併,改稱潮州市)和6個市轄區(安平、同平、公園、金砂、達濠、郊區)及經濟特區,全市共153個建制鎮、23個鄉、31個街道辦事處和3425個村民委員會,人口950多萬。

  1983年12月29日,市委發出《關於調整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將市區調整為6個市轄區。安平、同平、公園、金砂區的行政區域不變;原郊區分為達濠區和郊區。調整區劃從1984年1月1日起執行(1984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

  1984年1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委託汕頭市代管潮州市。

  1989年1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潮州市列為省轄市,享受市(地)一級經濟管理權限。

  1991年4月6日,國務院同意將汕頭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汕頭市區。擴大後的汕頭經濟特區界線是:東部以韓江支流新津河為界,南部以海岸線為界,西北部以桑浦山分水嶺為界,西南部以濠江為界,北部以龍坑山分水嶺為界,面積從原來的52.6平方千米擴大到約234平方千米。調整方案從1991年11月1日起實施。

  1991年9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汕頭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將汕頭市安平、同平、公園、金砂、達濠、郊區6個市轄區及原汕頭經濟特區龍湖、廣澳兩個片區調整為龍湖、金園、昇平、達濠4個市轄區。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決定調整汕頭、潮州兩市行政區劃:一、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將潮安縣和原汕頭市的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二、撤銷揭陽縣,設立揭陽市(地級),將揭東縣和汕頭市的揭西、普寧、惠來共4個縣劃歸揭陽市管轄;三、汕頭市管轄潮陽、澄海、南澳3縣和市域4區的行政區劃,全市面積2064.4平方千米。

  1993年4月15日,經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潮陽縣,以原行政區域設立潮陽市,由省直轄。省人民政府決定,委託汕頭市代管潮陽市。

  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1)擴大市轄區行政區域,增設河浦區。4月2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把潮陽市河浦鎮區域劃歸汕頭市區,撤銷河浦鎮建制,設立河浦區(縣級)。河浦區不作為特區,行政區域總面積52.80平方千米。調整變更後,汕頭市轄龍湖、金園、昇平、達濠、河浦5個區,總面積298.3平方千米。(2)澄海縣撤縣建市。4月21日,省民政廳批覆汕頭市人民政府;經省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批准撤銷澄海縣,設立澄海市(縣級),原澄海縣的行政區域為澄海市的行政區域,省人民政府決定,委託汕頭市代管澄海市。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汕頭市總人口4671279人;達濠區184746人、龍湖區255888人、金園區459687人、昇平區290768人、河浦區79023人、南澳縣70352人、潮陽市2470812人、澄海市860003人。

  2002年,汕頭市轄5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53個街道、38個鎮,606個村委會、549個居委會。

  2003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號):調整汕頭市行政區劃。

  (1)撤銷汕頭市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以原昇平區、金園區(不含高新技術開發區東片區域,即東起天山北路,西至華山北路,南起汕頭經濟特區北界線,北至科技北三街向南轉向科技西路再轉向科技北二街)、原達濠區礐石街道潯洄居委會、龍湖區龍溪路以北區域(即東起華山北路,西至龍湖溝西側,南起龍溪路,北至汕頭經濟特區北界線)的行政區域為金平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金砂中路(原金園區人民政府駐地)。

  (2)撤銷汕頭市河浦區、達濠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以原達濠區(不含礐石街道的潯洄居委會)和河浦區的行政區域為濠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府前路(原達濠區人民政府駐地)。

  (3)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以原潮陽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個街道,海門、河溪、和平、西臚、關埠、灶浦、金玉、谷饒、貴嶼、銅盂等10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潮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中華路(原潮陽市人民政府駐地)。以原潮陽市峽山、井都、沙隴、成田、田心、司馬浦、陳店、兩英、仙城、臚崗、紅場、雷嶺12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潮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峽山鎮。

  (4)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以原縣級澄海市的行政區域(不含外砂鎮、新溪鎮)為澄海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文冠路(原澄海市人民政府駐地)。

  (5)將原澄海市的外砂、新溪2個鎮、原金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東片區域(即東起天山北路,西至華山北路,南起汕頭經濟特區北界線,北至科技北三街向南轉向科技西路再轉向科技北二街)劃歸龍湖區管轄。

  3月13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汕頭市行政區劃調整動員大會,對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3月26日和4月1日,圓滿完成了原達濠區潯洄居委會、原澄海市外砂鎮、新溪鎮行政管轄權的移交工作。6月底,汕頭市全面完成了行政區劃調整任務。(根據《汕頭特區年鑑》2004版》)

  區劃調整前:金園區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515041;達濠區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19萬,郵政編碼515071;龍湖區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515041;昇平區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515021;河浦區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8萬,郵政編碼515131;澄海市面積403平方千米,人口83萬;潮陽市面積1256平方千米,人口251萬,郵政編碼515100,轄4街道、22鎮(面積人口根據《簡冊2003年版》)。區劃調整後,汕頭市轄6區(龍湖、金平、濠江、潮陽、潮南、澄海)1縣(南澳)。6個區總面積1950平方千米,人口454萬。

  2003年底,汕頭市轄6個市轄區、1個縣,共有37個街道、32個鎮,501個居委會、591個村委會。總人口4846352人。

  2005年12月31日,汕頭市轄6個市轄區、1個縣,共有37個街道、32個鎮。

  截止2008年末,汕頭市轄6個市轄區、1個縣,共有44個街道、30個鎮,其中金平龍湖和澄海為主城區(澄海只包括澄城、壩頭、萊蕪和上華一小部分),潮陽、濠江和潮南為副城區。

相關焦點

  • 南方醫科大學--韓山師範學院(韓山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9 1.南方醫科大學歷史沿革2004年第一軍醫大學移交地方並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軍醫大學參見軍校:「第一軍醫大學(……)歷史沿革」2007年廣州郵電醫院併入南方醫科大學2010年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醫院併入南方醫科大學
  • 內蒙古終於有了一部完整歷史沿革地圖集——《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
    2019年4月,《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發布,填補了內蒙古長期以來沒有一部完整歷史沿革地圖集的空白,為研究內蒙古發展史提供了系統直觀的依據。在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後,2007年,時任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學會理事長、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吳齊文主動與自治區史學界專家商榷,並很快達成共同編制出版《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的共識,由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內蒙古文物局和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歷史學專家負責編纂,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地圖編繪,共同完成《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的編制出版。
  • 冠名"人民大學"高校統計及歷史沿革
    2020.8.231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沿革2 吉林大學(東北人民大學)歷史沿革3 北京:華北人民大學歷史沿革4 貴州人民大學歷史沿革5 雲南:文山人民大學歷史沿革6 雲南:德宏人民大學歷史沿革7 山西:萬榮人民大學歷史沿革
  • 赤峰學院-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歷史沿革1959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創建1962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停辦1964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復辦並更名為伊克昭盟衛生職業學校」內蒙古工業大學參見內蒙古:「內蒙古工業大學(……)歷史沿革」內蒙古醫科大學參見內蒙古:「內蒙古醫科大學(……)歷史沿革」2018年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撤銷2018年內蒙古工業大學(礦業學院)撤銷2018年內蒙古醫科大學(鄂爾多斯學院)、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撤銷
  • 四川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學院)--四川工商學院歷史沿革
    四川工商學院歷史沿革1999年四川師範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創建2004年四川師範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改建為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 ,並通過教育部獨立學院確認2015年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轉設為四川工商學院四川師範大學參見四川:「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沿革」2.四川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學院)歷史沿革1952年川北大學、華西大學(部分)、
  • 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2020.8.23 1.中國農業大學歷史沿革1994年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組建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參見北京:「北京農業大學(……)歷史沿革」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參見北京:「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歷史沿革」
  • 觀歷史沿革,尋大學特色
    筆者認為,大學的歷史沿革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一所高校的建立、發展普遍基於一定的時代背景,而其辦學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出該院校的傳統優勢與特色。本文將從綜合類大學和專業類大學兩個維度展開說明。綜合類大學往往文理兼備,甚至開設專業涵蓋了理、工、農、醫、經、管、文、法等多個學科,這就需要考生和家長追溯其合併歷史,也就是經歷了怎樣的排列、組合,組建了今天的綜合類大學。以中南大學為例,該院校組建於2000年4月,由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合併而成,三所院校又分別由中南礦冶學院、湘雅醫科大學、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發展而來。
  • 保定理工學院--華北理工大學(河北聯合大學)歷史沿革
    2020/8/221.華北理工大學(河北聯合大學)歷史沿革2010年河北理工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合併組建河北聯合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參見河北:「華北煤炭醫學院(……)歷史沿革」河北理工大學參見河北:「河北理工大學(……)歷史沿革」2015年河北聯合大學更名為華北理工大學 2.
  • 南昌大學(江西大學)-井岡山大學(井岡山學院)歷史沿革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1.井岡山大學(井岡山學院)歷史沿革2003年井岡山師範學院、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吉安分校)、井岡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安市衛生學校(合署)、井岡山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井岡山學院井岡山師範學院、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吉安分校)參見江西:「井岡山師範學院(……)歷史沿革」井岡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安市衛生學校參見江西:「井岡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歷史沿革」井岡山職業技術學院參見江西:「井岡山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沿革」2006年吉安藝術學校併入井岡山學院,改建為獨立運行的井岡山學院(附屬藝術學校)
  • 海南師範大學(海南師範學院-海南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1949年海南師範學院獨立辦學原海南師範學院參見海南:「瓊臺師範學院(……)歷史沿革」1950年私立海南大學(部分)、匹謹中學、瓊南中學、私立瓊海中學併入海南師範學院私立海南大學參見海南:「私立海南大學
  • 南通大學-蘇州科技大學(蘇州科技學院)歷史沿革
    2020.8.18 1.南通大學歷史沿革2004年南通醫學院、南通師範學院、南通工學院合併組建南通大學南通工學院參見江蘇:「南通工學院(……)歷史沿革」南通醫學院參見江蘇:「南通醫學院(……)歷史沿革」南通師範學院參見江蘇
  • 湖南文理學院(常德師範學院)--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湖南文理學院(常德師範學院)--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1.湖南文理學院(常德師範學院)歷史沿革1999年常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常德高等專科學校、常德教育學院合併升格為常德師範學院常德高等專科學校參見湖南:「常德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常德教育學院參見湖南:「常德教育學院歷史沿革」常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參見湖南:「常德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2001年常德市城鄉建設技術學校併入常德師範學院1989年常德市城鄉建設技術學校創建2003
  • 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學院)--天津體育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2020.9.20 1.天津體育職業學院歷史沿革1976年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創建2017年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升格為天津體育職業學院 2.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學院)歷史沿革1950年天津市工農速成中學創建1958年天津市教師進修學院、天津市工農速成中學合併組建天津師範學院1958年河北天津師範學院(教育、外語、政治教育3個系、附屬中學)併入天津師範學院1959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珠海學院(珠海大學)歷史沿革
    2020.8.181.珠海學院(珠海大學)歷史沿革1949年私立珠海大學(部分資源)遷移香港,並一直由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頒發學位原私立珠海大學參見廣東:「珠海大學(……)歷史沿革」1949年珠海書院創建
  • 南方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農學院)歷史沿革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9 1.南方科技大學歷史沿革2009年南方科技大學(籌)創建2012年南方科技大學(籌)正式創建南方科技大學2018年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併入南方科技大學 2.華南農業大學
  • 武漢大學(武昌中山大學-第二中山大學)-武昌首義學院歷史沿革
    >國立武昌大學參見湖北:「武昌大學(……)歷史沿革」國立武昌商科大學參見湖北:「武昌商科大學(……)歷史沿革」湖北省立法科大學參見湖北:「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歷史沿革」湖北省立文科大學參見湖北:「湖北省立文科大學(……)歷史沿革」湖北省立醫科大學參見湖北:「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歷史沿革」湖北省立工學院參見湖北
  • 南寧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南寧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2020.8.19 南寧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南寧師範學院)歷史沿革1978年廣西教育學院(師訓班)改建為南寧師範學院廣西教育學院參見廣西:「廣西教育學院歷史沿革」1985年南寧師範學院更名為廣西師範學院2003年南寧民族師範學校併入廣西師範學院2018年廣西師範學院更名為南寧師範大學 附:南寧民族師範學校歷史沿革1905年左江書院
  • 太原學院(太原大學-太原市教育學院)歷史沿革
    1983年山西大學(太原分校)創建1983年山西財經學院(太原分校)創建1983年太原工學院(太原分校)創建1983年山西農業大學(太原分校)創建1984年山西大學(太原分校)、山西財經學院(太原分校)、太原工學院(太原分校)、山西農業大學(太原分校)合併組建太原大學(專科)山西大學參見山西:「山西大學(……)歷史沿革
  •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2020.8.23 1.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歷史沿革1956年北京體育學校創建1960年北京體育學校升格為北京體育師範學院1962年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撤銷,併入北京師範學院1979年北京師範學院(體育系,原北京體育師範學院部分
  •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黑河學院(黑河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歷史沿革1994年牡丹江太敬專修學院創建2001年牡丹江太敬專修學院改建為哈爾濱理工大學(遠東學院)2003年哈爾濱理工大學(遠東學院)通過教育部獨立學院確認2012年哈爾濱理工大學(遠東學院)改建為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