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護犢心切」,毀了兩個家庭
還記得2018年,那起轟動全國的瑞安小學生被殺事件嗎?
因女兒被同學打到眼睛,父親林某持刀刺死了女兒9歲的男同學。
2020年7月17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裁定結果:遵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執行死刑命令,對兇手林某廈執行死刑。
究竟是因為怎樣的「深仇大恨」,才導致如此悲劇的產生?
▌事件回顧:
2018年9月19,林某女兒小藝在課堂上排隊交作業,不知道說了一句什麼,前面的男同學葉恆轉身一揮手,正好打在了小藝的眼睛上。
隨後,小藝流淚不止,閉目休息幾分鐘後,才停止流淚,當時眼睛沒紅腫,也無血絲。課後,班主任詢問了事情經過,葉恆向小藝道歉,兩人和解。
當天晚上,葉恆母親答應林某,讓葉恆第二天在全班同學面前再次向小藝道歉。
結果第二天,葉恆沒有當眾道歉,而是由老師向全班說明情況,並批評了葉恆。
誰也沒有料到,兩天後,林某竟持刀進入學校,將葉恆捅死在衛生間。
一次小小的口角,一樁血淋淋的殺人案,一對父母失去了孩子,一個孩子再也沒有了父親。
「護犢心切」的林某,因為一念之差,毀了兩個家庭,也把自己的女兒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父親因她而殺人,她如何承受一條人命的沉重負擔?
失去了父親,她有多痛苦,又有多悔恨自責?
以後再被欺負,她還敢不敢告訴家人,還是從此默默忍受?
他以愛為名,親手為女兒的成長設置了障礙,這些,本不是一個10歲的女孩應該擔負的。
而案件的另一位父親——葉恆爸爸,痛失愛子,在為兒子討回公道前。因為怕兒子一個人孤單,靠著一張木椅,一條毯子,不刮鬍子不剃頭髮,在殯儀館守護了半年多。
何嘗不是恨意滔天,可他仍然守著最後的底線。
他不要賠償,不接受道歉,不傷害兇手家人,只是堅決要通過法律渠道,讓兇手付出應有的代價。
時隔兩年,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進行了裁定:死刑!
雖然有點晚,但是葉恆爸爸等到了,他用法律的武器,為兒子找回了公道。
愛是孩子的保護傘,但暴力不是。
以暴制暴,看似是愛,實則是害。
家長該不該介入孩子間的衝突?
都說「父愛如山」,但如果壘起這座「山」的,是暴力與強權呢?
遊樂城堡裡,兩個男孩在玩耍時發生拉扯,其中一名4歲男童,被對方家長拎起來,像打保齡球一樣甩飛出去;
幼兒園的遊樂場內,因為兒子在追逐打鬧中不慎摔倒,父親掐住另一個男孩的脖子,將其拎起後重重摔下;
遊樂園的一個角落,4歲女童和另一名女孩爭搶玩具,被對方媽媽狂扇耳光……
當孩子被欺負,每一位家長的出發點都是護犢,但衝動下的出手,總是令人恐懼。
解決不了問題,就去解決一個孩子。
暴力護犢,自以為是保護,不過只是遷怒。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
孩子便如何看待世界
曾經看過一句話: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辨別能力。
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會被無辜欺負,也有可能會成為欺負別人的「熊孩子」。
上海市心理諮詢行業協會副會長王裕如曾說:
這恐怕是我們人類必須面對的事實——孩子天性中確實有殘忍的一面,這是兒童心理學研究業已證明的。
當孩子年紀漸長、體格變強,而心智和道德觀卻沒有一同成長時,他就不能建立起規範意識,不能發展出體察他人痛苦的能力。
建立孩子的規則感,是把每一個壞的苗頭,掐斷在萌芽的階段;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引導孩子換位思考,與人建立愛的連接。
前年,一則熊孩紙電梯撒尿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事情發生在陝西的一小區:近半月來,小區居民反應電梯間內有股尿騷味,經查物業監控錄像發現,有個10歲左右的男孩獨自進電梯後,在電梯角落裡撒尿。
物業開始找這是誰家的熊孩子。
還沒找到,男孩的媽媽先一步知道了。她主動加了小區業主群,向鄰居們道歉:
事後,在家長的監督下,孩子果真每天都去打掃電梯間,老老實實地拖地,擦廂壁。
這一舉動,點讚無數。
熊孩子不可怕,就怕遇上熊父母。
一味的護犢,只會讓孩子善惡不分,讓天性裡的惡變本加厲。
只有傷他人之傷,痛他人所痛,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學會敬畏規則。
微博上有一個動圖,配文只有一句話:
同理心強的孩子是不會作惡的。
小男孩溫柔的一抱,把人的心都暖化了,有網友說:「他的父母一定也很溫柔吧。」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孩子便如何看待世界。
因為見識過溫暖純良,所以不會與惡為伍。
成長的路不會一帆風順
孩子的養育不能隨心所欲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性本善還是惡,都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孩子,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熊孩子。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而養育出一個好孩子也是父母必須履行的義務。
我們保護好自己孩子的同時,也要教給他如何不去傷害。
大人以身作則,用愛和規則,培養出一個遵紀守法,懂分寸,有愛心的孩子。
以示範和引導的手段,讓孩子鍛鍊表達自己、體貼對方、解決問題、致謝致歉、友好相處等方面的能力。
成長的路不會一帆風順,孩子的養育亦不能隨心所欲。
最後,願世間所有的生命,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