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摘星,牛排教父鄧有癸靠制度打造餐飲版圖

2020-12-19 名廚

從鐵板燒師傅到牛排教父,鄧有癸如何成為業界標杆?

昨日,《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揭曉,榜單中的新老面孔紛紛出爐。掌管中國臺北唯一一家連續三年摘得米其林一星的牛排餐廳,鄧有癸「牛排教父」的頭銜令人望而生畏。但見到本人時,又難以不為他親和的態度吸引。從一名鐵板燒師傅,到數家高檔牛排餐廳的經營者,紮實的學習態度和全面的經營規劃讓他走到今日高度。

先要求精神,再講究技巧

請鄧有癸談自己的經歷,就像在講臺北鐵板燒與牛排的發展史。五十年代抗美援朝、越戰相繼爆發,美軍因而在臺北設立補給站。為了讓美國大兵們用飲食一解思鄉之愁,中山北路一帶開始出現牛排館。

後來,鄧有癸在 1974 年進入新濱鐵板燒。新濱鐵板燒是日本集團來臺設點,在臺北的第一家鐵板燒餐廳。新濱有棟自己的建築,餐廳、儲藏室與員工宿舍都在裡頭。17 歲的他平常在樓下清潔、跑腿,晚上就回到樓上宿舍睡覺,有時一、兩個禮拜都沒離開那棟建築。「每天早上出去洗外庭的磨石子地、幫植栽澆水,那是我唯一走到外面的時候。」

他在新濱待了 17 年,除了廚藝,「職人精神」是他從那些師傅身上學到最多的。「日本人先要求精神,再要求技巧。」在新濱的第 1 年他負責環境清潔,連食材都沒摸到。若能從清潔工作中養成徹底仔細的做事方式,未來學技術、做各種進階工作時,只要帶著這樣的精神,結果都不太會偏差。

在新濱鐵板燒跟著日本師傅工作,讓鄧有癸養成一絲不苟的職人精神。

一條細細的上蓋肉,為他奠定今日教父地位

鐵板燒是廚師與客人距離最近的用餐形式,每次料理都得精準到位,沒有失手空間。加上當時光顧鐵板燒餐廳的多為高官顯貴,應對得體、服務周到的師傅,多得是指名的忠誠客人。

肉類主餐是鐵板燒套餐裡的重頭戲。從冷凍牛肉到冷藏牛肉,中國臺灣能拿到的進口牛肉水準漸入佳境。但每份肉品仍得經過測試,確定質量後,才能成為客人盤中餐。一次次的實驗、操作、試吃,鄧有癸逐漸建構起牛排知識。為了理解牛肉第一手信息,他甚至學起英文。

後來,鄧有癸發現在肋眼牛排邊緣,一條細長的上蓋肉兼具嫩度與風味。在約 700 公斤的牛體中,這條上蓋肉可能只佔 2 公斤。當鐵板燒師傅時,鄧有癸把上蓋肉切分出來,留給熟識的顧客。自立門戶後,更以「老饕牛排」打響這塊珍稀部位的名氣。

拇指指出的部位即為上蓋肉,用來做老饕牛排。

「我們對牛排的處理基本上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怎麼取得好的牛排、怎麼熟成到 Golden time(黃金階段)。」即時追蹤海外牛排消息與報價,加上與供應商數十年的合作交情,信息和資源兼備,就能確保進貨質量。每天營業前的肉品測試,讓主廚判斷哪些牛排已到最佳熟成階段,足以做出一道多汁、風味與嫩度俱足的牛排。

第二階段就是料理環節。集結多年來的料理心得,鄧有癸在教父牛排設計這樣的燒烤方式:現切的牛排煎過表面,休息後再入烤爐直到熟度達到標準。最後放上以龍眼炭和胡桃木燒出明火木香烤爐,當牛肉油脂滴到熱炭上,就會產生富肉香的煙,為牛排帶來層次豐富的薰香。

「美國頂級乾式熟成肋眼牛排」

在牛排上桌前,先用簡單但不失精緻的開胃菜勾起食客期待。「生削黑松露煎乾貝」由日本生食級乾貝、玉米泥和黑松露組成。元素雖簡單,但乾貝的鮮甜與玉米泥的甘甜綜合出不同層次的甜味。

「生削黑松露煎乾貝」

「牛肝菌卡布奇諾」乍看就像一杯卡布奇諾,但奶泡之下可是牛肝菌濃湯,奶泡上疊上幾片炸白蘑菇片,撒上牛肝菌粉。攪拌之後就可飲用,雞湯為底的濃湯香醇,帶著濃厚的菌菇香氣,白蘑菇片也為口感創造變化。

「牛肝菌卡布奇諾」

完善的規劃,才是好餐廳的基礎

「牛排教父」稱號並非浪得虛名,鄧有癸首創結合鐵板燒與西餐廳的模式,師傅在煎臺上完成餐點,由服務生送至桌邊。如此能保留鐵板燒現場料理的特色,來客數也能再往上翻。他曾為多家餐飲集團規劃餐廳,許多臺灣牛排館都看得到這套「教父系統」。現在鄧有癸旗下除了摘得米其林一星的教父牛排,北中南都市都有他的牛排餐廳插旗。

當我們問到經營秘訣,鄧有癸把「完善的規劃」擺在首位。「我看過某個運動品牌經營者分享成功商業空間的要素:動線佔 30%,標示佔 30%,信息佔 30%,最後的 10% 才是服務人員跟消費者的互動。但是臺灣常把這 10% 放在最前面,把做關係放在最前面,忘了你的基本功。」

廚房的備餐流程是否有條不紊、出餐動線是否便捷順暢、桌椅擺設是否平穩舒適、服務人員是否具備充足的餐飲知識與得體應對這些都是餐廳經營的骨架。有紮實穩固的基礎,自然能為顧客帶來美好用餐體驗,顧客再將用餐感想回饋給餐廳,正向循環就這樣形成了。

完善的硬體設計和作業流程,才能讓一家餐廳運作順暢。

教父的牛排帝國

目前已有 5 家教父系列餐廳分布全臺各地,但鄧有癸腳步仍未停下。2018 年底開幕的「MUCHOYAKI」,是他瞄準年輕族群的新嘗試。

相較同集團其他餐廳,MUCHOYAKI 用餐氛圍更輕鬆、價格也往下調。「消費有各種型態,教父牛排屬於商務應酬、家庭聚餐的選擇,但我們現在有很高比例的客群來自約會男女,我們也想滿足這類客群。」當餐廳的營收高峰已從母親節變成情人節,鄧有癸推出這家「更 Young、更 Casual」的餐廳,將年輕族群圈進教父體系裡。

隨著教父體系越來越大,鄧有癸的角色轉變成指揮方向的領導者,由更多優秀的中生代主廚負責集團營運,行政總廚吳曉芳即是其一。展店、研髮菜單、人員訓練一手包辦,這位個子嬌小的女主廚藏不住強悍霸氣。有得力左右手在,鄧有癸平時到各地巡店,每年還能安排至少 3 次的出國行,考察各地知名牛排館的料理風格與營運方法。

隨著餐廳事業擴張,鄧有癸的工作重心從現場轉為指揮集團方向。

對於未來,鄧有癸有個更大膽的構想:「我們希望能往前一步,做出更接近消費者的作品。」

臺灣外食風氣之盛,加上工作忙碌,在家開夥對現代人來說幾近奢侈。但國外已有許多套裝食材組出現,讓消費者在導引下快速做出一道料理,鄧有癸認為這樣的產品能讓現代人重回廚房。「要不然臺灣人都要變外食族,都沒有家庭的味道了,我覺得很可惜。」

從一名日式鐵板燒師傅,到多家西式牛排餐廳經營者;日前與星巴克推出聯名輕食,如今又將目光投向料理產品。縱橫餐飲江湖 40 載,這位教父至今仍走得很前面。

番外篇:教父最愛家常味

在採訪過程中,不難發現鄧有癸對家庭料理的執著。平時由太太料理三餐,若因工作晚歸,自己會下廚做盤義大利麵。他喜歡清淡簡單的風味,「橄欖油、大蒜、白酒、Linguine,還有很多香料,這樣最棒了。」他在家裡種了很多香料草葉,出去採收一圈,自家深夜食堂就能開張了。

-end-

攝影:王志元

相關焦點

  • 一塊好牛排 不必加醬汁
    一塊好牛排 不必加醬汁     過去消費者吃牛排只會以牛種、部位和油花分布為判準,如今還得知道怎麼處理,會更美味。西華飯店行政主廚陳重光說:「讓消費者知道,一塊牛排不用加醬汁就很好吃。」這幾年,信息發達,大家出國機會多,廚師引進新觀念,帶動臺灣牛排的快速發展。被美食界譽為島內兩大「牛排教父」的鄧有癸和陳重光,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這次美國牛肉進口掀起帶骨牛排風潮。維多麗亞酒店牛排館擔任顧問、主廚鄧有癸說:「以前就算是帶骨,也會把骨頭去除後再上桌。」
  • 美式餐飲教父慘賠億元的失敗學
    美式餐飲教父慘賠億元的失敗學 2016-04-15 15:23:00>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矗立在臺北市精華地段的美國最大連鎖牛排店澳美客
  • 首本《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出爐,8 家餐廳成摘星新成員
    臺北餐廳已連續評選3年,今年一樣有好消息——logy 從一星升至二星;一星新成員則有 ACUT、渥達尼斯磨坊、明壽司,在今年進入星級餐廳俱樂部。然而,原本一星的臺南擔仔麵今年未能摘星,離開榜單。自從米其林宣布將臺中納入評選範圍後,隨即在中部餐飲圈掀起熱議,今天的榜單為半年來的臆測給出答案。獲得最高評價的臺中餐廳,是二星的 JL Studio。
  • 專注牛排27年的餐飲品牌,靠一場直播火了!背後有何玄機?
    直播中,品牌方入駐到人氣美食主播饞嘴屋King哥的主播間,不僅請到專業度滿滿的首席研發官樂泉先生現場烹飪牛排傳授煎牛排吃牛排的專業乾貨,還有人氣明星董巖磊助陣,在現場展示如何「靠力氣吃飯」。有專業、有流量、有話題,還有懸念。
  • 人人都在談的餐飲新零售,一家牛排檔口是怎麼做的?
    而疫情加速了餐飲新零售的發展,餐飲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新零售的重要性。那麼,怎樣的餐飲企業適合做新零售?新零售產品又該怎麼做呢?一塊牛排的進化受疫情的不可抗力的影響,在餐飲業不得已「急剎車」時,新零售銷售及家庭消費開始上升。翟義早在多年前就看到了餐飲市場新的可能性,18歲就進入了餐飲行業的他,在日式燒肉和西餐領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行業經驗和供應鏈資源。
  • 臺灣品牌餐飲經營之私房「菜單」
    這幾年,摩斯漢堡、王品牛排等臺灣知名餐飲企業陸續登陸,除了給大陸民眾帶來好口福外,其營運模式、管理經驗等,也給大陸餐飲業提供了一份值得借鑑的「菜單」。  差異:全熟牛排米漢堡  很難想像,中國人做的漢堡能夠打敗肯德基。可是在臺灣,摩斯漢堡做到了。
  • 王品餐飲內部創業的成功 VS 華為內部創業的失敗!
    王品通過「獅王計劃」成功打造多個新品牌,助力企業營收倍增、版圖擴張,並儲蓄充足高管梯隊。相比之下,華為的內部創業則慘遭失敗,不僅放養出港灣網絡等競爭對手,更經歷骨幹員工流失之痛。二者成敗的經驗教訓顯示,要成功實施內部創業,科學的篩選機制、合理的集權分權模式、配套的制度設計與企業文化體系的打造均不可少。
  • 焦點│臺北米其林20家摘星!數量接近上海(內附餐廳完整介紹)
    謙安和Ken Anho 臺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127巷4號02-2700-8128 ★教父牛排 獲米其林一星的教父牛排畢業自美國廚藝名校CIA的吳曉芳,從A Cut到現在跟隨鄧有癸超過十年,她說,無論在國際觀、工作經驗等,都讓牛排教父麾下的年輕人心領神會。
  • 退市復市制度冰火兩重天 *ST公司脫帽摘星大考
    一面是兩個*ST公司攜重整重組、業績改善而歸,另一面是史上最嚴退市制度落地快滿9個月。證監會近期繼續強調不斷完善退市制度。*ST公司特別是暫停上市公司回歸市場的激情持續,但進退之間,制度的籬笆將不斷扎牢。  浴火之後忙歸來  因連續三年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ST超日在2014年5月28日起被暫停上市。
  • 山東牛排店加盟店_福建貴族皇仕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山東牛排店加盟店,福建貴族皇仕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內容非官方發布。山東牛排店加盟店, 但是現在,市面上有一個非常具備性價比的牛排品牌,它就是豪客來。豪客來加盟店怎麼樣?豪客來不僅牛排做的非常正宗、分量大,價格還非常的實在。牛排雖然在市場上比較常見但是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口味。豪客來加盟有哪些支持?
  • 海岸城品牌版圖再擴張 引進王品牛排跟無印良品
    (贏商網報導)作為深圳西部美食地標的海岸城,在餐飲上的動作可謂頻頻。   日前,贏商網從海岸城購物中心官方微信中了解到,其於5月25日又有一家新品牌於三樓開業,該品牌便是高端連鎖牛排的領導品牌--王品牛排。   坐在"低調奢華"環境優雅的店內,品著"一頭牛僅供六客"的招牌菜,這是王品提供的生活方式。
  • 重慶麗晶酒店米其林饗宴摘星攻略
    重慶2019年11月13日 /美通社/ -- 一期一遇的重慶麗晶酒店米其林摘星盛宴今年請到連續12年斬獲東京米其林二星餐廳的行政主廚 Mr. Guillaume Bracaval 客座羅賓斯牛排館。
  • 格美集團收購鹿港小鎮,拓寬餐飲商業版圖
    2020年9月,格美集團(KOSMOS GROUP)正式收購「中國餐飲百強企業」——鹿港小鎮(Bellagio Cafe),為集團的餐飲商業版圖再添重量級角色。自2017年涉足健康餐飲行業以來,格美集團旗下已形成大娘水餃、家有好面、蜀江烤魚、竹家莊避風塘和鹿港小鎮等跨地域、跨菜系、多種類、多元素相融合的餐飲品牌矩陣,通過品牌酒店和品牌餐飲的有機融合,助力集團採用不同的風味、不同的定位來吸引不同需求的市場客群。
  • 米其林一星牛排教父,教你在家煎頂級牛排(附製作步驟)!
    大家可能吃過好吃又頂級的牛排!但是,你試過自己在家煎出高檔餐廳的牛排水準嗎?要自己在家煎頂級牛排!既要頂級美味、鮮嫩,又要價格親民實惠!該如何才能煎出餐廳級那種既多汁、甘甜又柔嫩的「貴森森」頂級牛排?一秒看懂牛排菜單的肉質!
  • 王品牛排獲C-BPI西式連鎖餐飲行業「第一品牌」殊榮
    王品牛排作為西式連鎖餐飲的代表品牌,榮獲行業「第一品牌」的殊榮。 王品牛排獲C-BPI西式連鎖餐飲行業「第一品牌」殊榮 中國品牌力指數研究簡稱C-BPI,是受工信部專項資金扶持的中國品牌建設基礎工程。
  • 王品集團鵝夫人連續三年摘星米其林
    在新聞發布會上,王品集團旗下專注燒鵝料理的「鵝夫人港式餐廳」上海閔行店再一次獲評米其林一星,至今,「鵝夫人閔行店」已連續三年蟬聯米其林一星。同時,王品集團旗下川菜品牌「蜀三味」上海閔行店作為唯一一家川菜餐廳入選《2019上海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餐廳。
  • 曾經的西安第一牛排品牌 克拉拉牛排倒閉了
    「牛排滋滋響,美味克拉拉」「吃牛排首選克拉拉」……曾經響徹街頭的廣告語,不少西安市民都能脫口而出。然而,4月10日,陝西克拉拉中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發布公開信,克拉拉連鎖店資金鍊斷裂,已無法繼續運轉。這家西安人所熟知的牛排店說倒就倒了。
  • 專題|靠素食摘星米其林,他們的菜有何過人之處?
    Joia:義大利素食裡都是東方哲學在歐洲,Joia是第一家憑素食摘星的餐廳,主廚Pietro Leemann是健康自然飲食的支持者。他定義自己的烹飪為「發展的廚藝」,致力於向人們展示魚、肉之外的美味。作為一個絕對的東方迷,他曾經在中國、日本呆了2年多,練過太極拳和氣功。
  • 餐飲版圖裡異軍突起的品類冠軍
    許多餐飲人把目光停留在北上廣深,關注那些一線城市裡的餐飲品牌,但實質上它們只是偌大市場裡很小一部分。在下沉市場有些品牌或許你聽都沒聽過,但它們已經「各霸一方」,佔領中國某些板塊或城市,構建起品牌核心根據地與大本營。本文將為各位羅列中國餐飲版圖中,四個品類裡異軍突起的品類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