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的康姨媽在送往內獄之前被墨蘭使壞逃跑了。僥倖逃生的康姨媽不但沒有思過悔改,反而是伺機報復。在顧府大火中,康姨媽趁亂跑到了內宅,想要殺害明蘭和孩子。關鍵時刻,顧廷燁及時趕到刺死了康姨媽。
康姨媽被一劍斃命,真是太便宜她了。但是,康姨媽的死不只沒有給大家帶來一絲愉快,反而被王家老太太拿住把柄。王家,曼娘還有狠毒的小秦氏一起把顧廷燁告到了金殿之上。幸虧皇帝英明,否則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在《知否》原著中,康姨媽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在長柏的主導下,她的結局可真是大快人心。
在這個世界上,康姨媽最為在乎的無非是她自己的地位,她兒女的幸福,到了最後,這些她最珍視的東西都被剝奪了。
1. 自己終身困於牢獄之中
康姨媽敢給盛老太太下毒,無非是拿捏住了盛家不敢以自己的官位名聲將這件事捅破,即使自己受到些懲罰,娘家人都在京城,也會力保她沒事。
康姨媽猜到了自己母親會為自己鼎力出頭,可是卻沒想到明蘭對這件事堅持,也沒想到長柏能為了維護盛老太太如此決絕,更沒想到康姨夫恨不得把她早點趕走。康姨媽最後被盛家、王家和康家一起送進了慎戒司。
慎戒司是什麼地方?受內務府所領,原只用來處罰看管皇親國戚的女眷,後來業務擴大,那些權貴人家中犯了大過錯的女子,雖罪不至死,卻再不能叫現身人前,便統統送去此處。慎戒司可不比尋常流放女眷的庵堂,一旦進去,非有皇命,終身不得再出來。以康王盛三家,想把人送進去還不夠格,只能要寧遠侯府出面。
那裡便如一個活死人墓,位於皇城一處極偏僻荒涼的角落,不論外頭曾鬧出多大醜聞風浪,所有是非都隨著人一道進去,就此掩埋無形,再無可探聽。
進了慎戒司也不是就讓你在裡面老老實實待著,裡頭還要操持苦役,舂米,浣衣,劈柴,吃的都是粗茶餿飯,動不動還會受到裡面女官的責罰,康姨媽剛進去就因為不聽話被女官拿木板抽了幾十下。像康姨媽這種養尊處優慣了的王家大小姐,進了慎戒司,比要了她的命還要讓她難受。
2. 女兒一生被葬送
康姨媽有兩個嫡親的女兒,康允兒和康元兒。康允兒由盛老太太做媒嫁給了盛家的長梧,康元兒則是嫁給了王家表兄。允兒性格溫和,沒有康姨媽的尖酸刻薄,夫妻兩個單獨帶著孩子在京城居住,沒有婆媳間矛盾的紛擾,小日子著實不錯。元兒的日子可就差遠了,和婆婆王舅媽一日三吵,鬧的不可開交,把王老太太都氣病不說,連休書都快出來了。
康姨媽不想著規勸自己女兒,反而是仗著自己在娘家無人敢惹給元兒出餿主意,沒想到王舅母技高一籌。王舅母在慎戒司牢房恨恨地對康姨媽說:「我使人去青樓尋了一味上好湯藥,給元兒服了。她這輩子休想生兒育女!」
原來王舅母在嫁到王家之後,就處處受這位大姑奶奶折磨:康姨媽在母親面前搬弄是非,叫王舅母立規矩,還在兄長面前挑撥,王舅母一直過著屈辱的日子。
元兒嫁過來後,康姨媽不但沒有收斂,還讓元兒毒害王舅母,幸虧這件事很快被王舅母發覺了,先下手斷了元兒的後路。沒有了康姨媽的保護,元兒這種沒大沒小,不恭不敬的大小姐,很快就被王舅母收拾了。
康姨媽一輩子橫行慣了,連培養出來的元兒都跟她一般脾氣。康姨媽想著以後女兒的遭遇,自己在慎戒司不能出頭,一陣冰冷蔓延至心頭,坐在地上,如一隻無能為力的困獸。
康姨媽自小養在父母身邊,驕橫慣了,也是父母的溺愛才助長了她飛揚跋扈的性格。然而善有善報,惡有惡果,康姨媽的遭遇歸根到底都是她自己造成的,怨不得別人。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更多劇情:
《知否》原著,妾室典範香姨娘,能熬出頭的,都是有幾分能耐的
《知否》原著,「墨蘭高嫁」,林姨娘的最後一步棋,贏得不漂亮
《知否》原著,最沒存在感的盛長棟,他的兩個親人都在幫他
讀了《知否》原著才明白,孔嬤嬤教規矩,為的是盛紘一大家子
讀了《知否》原著才知道,「林姨娘害死衛氏」這才是真正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