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部的種族主義為何根深蒂固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7月初,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明尼蘇達州接連兩名黑人男子被警察槍殺,現場血腥視頻瘋傳網絡,美國各地連日來抗議活動愈演愈烈。隨後,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抗議活動中,發生黑人槍手打死打傷12名警察的案件,更令舉世矚目。而在7月17日,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市再度發生針對警察的槍擊事件,造成三名警察死亡,被擊斃的槍手是一位退役的黑人海軍陸戰隊士兵。

  美國內戰已過去150多年,但是內戰的「遺產」仍存。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仍然深刻影響著當今的美國社會,尤其是美國南方。因為種植園經濟和奴隸制度的原因,相比北方,美國南方白人和非裔具有更為緊密的關係,那麼美國南方白人是如何看非裔美國人的呢?

  種族主義貫穿整個南部的發展史

  上世紀30年代,一位單身的白人父親和自己的一雙兒女在美國南部小鎮過著平靜的生活。這位單身父親是一名律師,其妻子因病去世多年。一天,律師接到一個強姦案,被告是一位年輕的非裔,原告是一名白人婦女。律師認為被告無罪,於是便走上了為之辯護的道路。即使白人律師為非裔青年洗脫罪名做了種種努力,但可悲的是在當時充斥無知、愚昧和種族偏見的社會環境下,非裔青年仍然被定罪入獄,後因壓力過大而自殺……這是美國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

  白人律師由好萊塢大帥哥格利高裡·派克扮演,此部影片在美國電影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無獨有偶,美國國內不少影視作品也具有類似的種族歧視的故事情節。在2011年奧斯卡獲獎影片《幫助》中,非裔女傭群體遭受了種種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與女主人共用廁所的權利都被剝奪。儘管在兩部電影中,白人律師和白人記者用 自己的專業知識反對這種社會的不公,但是難以撼動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

  在美國歷史中,種族主義貫穿了整個南部的發展,它成為美國南方重要的社會文化特徵。種族主義的重要特徵是白人處於優越地位,非裔服從白人。種族主義最早來源於南方白人對不斷增加的非裔的恐懼和優越的種族意識。在美國殖民地時期,非裔奴隸並非當時的社會問題。1619年,非裔奴隸開始進入美國南部地區,當時數量並不多。1648年,維吉尼亞州只有300名非裔奴隸,而英裔白人有15000人。但從1681年起,北美殖民地的非洲奴隸的數量開始逐步增加,佔當時勞動力的4%。到了1715年後,北美大陸的非裔數量大規模增加,這讓當時的白人感到了恐慌。這一問題在美國南部比較突出,如在馬裡蘭州、維吉尼亞州,非裔人口都達到了30%-40%。18世紀中期,南卡羅萊納州的的非裔人口甚至超過了白人。白人擔心私有財產被侵犯,開始運用武力保護自己的財產。

  1739年南卡羅萊納州的史唐諾事件和1859年的維吉尼亞州的約翰·布朗事件加劇了南方白人對非裔的恐懼感。白人農場主在警告自己奴隸安分守己的同時,也發展起了民兵制度和巡邏制度。每一個種植園主就是一個小的軍事組織,美國南方由此形成了武力的傳統。為培養軍事人才,一些軍事機構也建立起來,例如維吉尼亞州和南卡羅萊納州的軍事研究機構。

  奴隸制度被廢除後,南方白人長期的種族優越感以及對非裔的敵視,導致19世紀末美國產生了種族極端主義。此思想認為非裔最終會在北美大陸消失,美國不需要為非裔提供任何生活空間。之後美國南方白人充滿了對非裔的歧視和厭惡之情。諸如在20世紀50年代,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38歲的白人佃農告訴媒體,他的家人在農場辛勤工作,希望能擁有土地;但是他們的非裔鄰居既不努力工作,也不關注土地的事情;非裔鄰居生活不衛生,每個月才洗一次澡。這個白人佃農支持種族隔離制度,原因是基於個人的榮譽和自豪而不是皮膚的顏色。佃農的妻子也支持種族隔離制度,她不讓自己9歲的女兒和非裔鄰居8歲的小孩玩耍。理由是如果這樣做,自己的土地租借者就不會尊重他們。在她看來,只有貧窮白人的孩子才和非裔小孩玩耍。

  對非裔充滿多層次的複雜心態

  雖然種族歧視在20世紀60年代人權運動之前佔主流,但是不能簡單用種族歧視一言論蔽之南方白人對非裔的心態。實際上,南方白人對非裔充滿了複雜的心態,具有多層次性。

  一方面,他們在經濟上需要非裔勞動力,一些白人對非裔的某些技能存在欣賞之情。諸如一些南方白人向人身自由的非裔學習狩獵、樹林生存技能等。1855年,一個名為艾拉·託馬斯的年輕種植園主在日記中記錄自己參加非裔聚會活動的經歷。她寫道,非裔教會的牧師是一個著裝體面的黑白混血,他戴著金色的手錶。第一次參加完非裔教會的活動後,她又去聽了另一個名為薩姆德的非裔牧師的講座,艾拉·託馬斯在日記中大

  力稱讚這名牧師的才華,認為他的布道非常好。由此可見,即使在黑奴時代,南方白人的文化和非裔文化也是相互融合的,白人文化受到非裔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即使白人主人和非裔傭人有較好的私人感情,但亦不能改變非裔備受歧視的主流地位。正如電影《幫助》展示的那樣,雖然女主角一家和自己的非裔女傭有較深的主僕感情,但是女主角的母親還是懾於種族歧視的權威開除了年邁的傭人。從南方白人對非裔的複雜心態也可以折射出美國文化的實用主義色彩,即享受奴隸制度以及非裔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但是卻不能給予他們公正的待遇。

  美國南方白人又分兩種,上南部和遠南部。前者包括馬裡蘭、維吉尼亞、德拉瓦、北卡羅萊納、密蘇裡、田納西等州;後者包括阿拉巴馬、阿肯色、佛羅裡達、喬治亞、南卡羅萊納等州。前者因為土地貧瘠不適合大力種植園經濟,為此該地區白人對奴隸制度抱有消極的態度,在種族問題上相對自由;後者則土地肥沃,主張大力發展種植園經濟,是奴隸制度的積極擁護者,在種族問題上更加保守。

  在上世紀60年代人權運動的推動下,美國非裔取得了普選權,社會待遇有所提高。但時至今日,白人對非裔的種族歧視仍然存在。在美國貧富分化加劇的當下,美國非裔比過去更為貧窮,他們與白人的經濟、教育、收入等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種族主義仍然是當今美國社會的頑疾,因為種族歧視和不公導致的社會騷亂時有發生,即使有非裔總統的存在,亦不能解決這一問題。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唐慧雲)

相關焦點

  • 美國這面種族主義旗幟,為何能進入美軍?原來是二戰給他們機會!
    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最近決定禁止南部邦聯旗幟進入軍事設施,陸軍正在考慮重新命名10個以南部邦聯將軍命名的基地。問題是南北戰爭的結果意味著邦聯的滅亡,而美國軍隊後來又為何接受戰敗者的旗幟呢?答案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4年7月,在盟軍登陸諾曼第海灘一個月後,第79步兵師將納粹軍隊趕出了法國小鎮拉艾-迪皮。
  • 「天生的標籤」: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為何難以根除?
    儘管,在經歷過上世紀中期的民權運動以後,美國黑人的社會地位已經前所未有地提高,比如,誕生了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誕生了無數黑人體育和娛樂巨星,在金融、法律、科技等精英領域,也都不乏黑人的身影,對黑人的歧視性言論被認為是嚴重的政治不正確,然而,在表面的種族平等背後,依然隱藏著難以根除的種族主義思想。這種思想在明面上不被認可和允許,但在許多人心裡卻根深蒂固。
  • 美警對黑人濫用暴力屢見不鮮 拜登承認系統性種族主義一直存在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本月初在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與遭警察槍擊背部導致癱瘓的黑人男子雅各布·布萊克的家人會面時承認,數百年來,系統性種族主義在美國一直存在。1776年,美國發布《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
  • 日本:黑臉背後的種族主義
    麥克尼爾(McNeil)知道的非常清楚,黑臉事件只是日本種族問題的冰山一角,種族主義的問題是不可能僅憑一份請願書就可以解決的。對美國甚至是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而言,扮黑臉是很明顯的種族歧視行為,但是對受過良好教育的日本群眾而言,他們是如何忍受這種行為的呢?相信答案不僅是對扮黑臉歷史的無知,更是有關日本民族純潔性的強大國家信念。
  • 聯合國人權高專:正視種族主義根源問題
    10月1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次會議舉行反種族主義議題一般性辯論。各方譴責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強調國際社會應加緊落實《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切實保障非洲人後裔的權利。聯合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對近日一些國家再度發生針對非洲人後裔的警察暴力執法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強調有關國家應將責任人繩之以法,正視造成種族主義的根源問題。
  • 哈維·佐丁:種族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已融入美國血脈
    編者按: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國內抗議活動仍在持續。一些示威者將種族歧視的帳算到了歷史的頭上,連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的塑像都慘遭「斬首」。今天,小百通編譯了美國卡特政府法律顧問哈維·佐丁撰寫的一篇文章,該文章從歷史的角度講述了美國種族主義的起源,以及為何在數百年後的當下,種族歧視仍然在美國根深蒂固。
  • 美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根深蒂固
    法制網記者 陳潤澤  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遭白人警察用膝蓋壓住頸部後死亡,引發全美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迄今沒有平息。在持續爆發示威活動的同時,美國多地仍相繼發生或曝光警察在沒有明確和正當理由情況下致黑人死亡或槍擊黑人事件。  這一現象揭露了美國執法隊伍中存在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根深蒂固。
  • 中國人權研究會文章: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中國人權研究會26日發表《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的虛偽》文章。  美國執法領域存在著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首先,非洲裔的被捕率遠高於美國其他種族。全國至少有1581個警察局非洲裔被捕率高於其他種族3倍,超過70個警察局非洲裔被捕率高出其他種族10倍以上,最高的甚至達到26倍之多。其次,警察在執法中偏袒白人。
  • 阿富汗記者發表文章批評美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
    阿富汗記者發表文章批評美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 2020-06-11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義桅:歐美種族主義何去何從
    2017年我們見證了諸多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事件:1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命令,要求在120天內限制難民入境美國,在90天內限制七個伊斯蘭教國家人口進入美國,並無限期禁止敘利亞難民進入美國;8月12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圍繞南北戰爭時期南軍李將軍銅像的拆除問題,白人至上主義群體和反種族主義群體間發生衝突;
  • 數百人集結前往美國南部邊界,川普給拜登留下的是個「雷」!
    ,可以說,沒有無數移民的努力就沒有如今美國的強盛。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其他國家的人都可以無條件進入美國,美國政府對非法移民的打擊力度還是很大的,強化邊境執法也是本世紀以來歷任美國總統最為重視的改革方向。
  • 美國歷史協會聲明:美國人必須正視骯髒的種族主義暴力傳統
    美國歷史協會(AHA)關於美國種族主義暴力歷史的聲明(2020年6月),以下為全文,圖為編譯所配,原聲明無圖。美國歷史協會發表了一份聲明,敦促人們正視美國對非裔美國人暴力行為的殘酷記錄,這種記錄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
  • 布朗案點燃美國種族主義怒火
    布朗案點燃美國種族主義怒火 本報記者 高珮莙 《 青年參考 》( 2014年08月27日   20 版)
  • 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種族主義抬頭 華人需居安思危
    希望加各級政府認真對待,切實打擊種族主義。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佟曉玲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餘瑞冬 攝佟曉玲指出,面對新冠病毒疫情,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為掩蓋自身防疫、抗疫不力,為圖諉過,對中國採取汙名化、抹黑、「甩鍋」之舉,甚至挑起濫訴。在此逆流之下,針對亞裔,尤其是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和種族仇恨在加拿大也有所抬頭。
  • 美國種族主義躁動:民主黨「向左」,共和黨「向右」
    與此同時,抗議美國總統川普種族主義言行的遊行在世界各地的美國使領館門前舉行。儘管在弗洛伊德事件上的言行飽受指責,但川普不改自己的強硬姿態,沒有像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那樣,和示威者一起單膝跪地。在社交媒體上轉發支持開槍鎮壓暴力示威者的言論之餘,川普宣稱自己治下的美國種族問題得到空前解決,他本人則是堪比林肯的偉大總統。
  • 種族主義在美國有多嚴重?聽聽這些逃離美國的黑人怎麼說
    有句話是「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其實,一直面對美國國內無力改變的種族主義,黑人們很明顯可以選擇換一個地方過他們嚮往的生活。然而,這些黑人們選擇逃離美國之後,是否就真的「安全」了呢?現年28歲的德雷頓是一位作家,正在撰寫一本關於如何擺脫美國種族主義的書,在書中她也自述了自己的切身經歷。「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被警察攔截時我的手是顫抖的,我擔心自己的信息是否正確,我在美國和警察打交道時一直都很擔心,」德雷頓回憶說。
  • 種族主義的幽魂從未離開美國
    也有人認為,這個旗子反映了美國南方的歷史,還有緬懷內戰中死去的南方士兵的含義。所以,雖然有民調不斷顯示,南方"邦聯旗"在全美國範圍內並不受歡迎(超30%的人厭惡,僅9%的人喜歡),但因為大部分美國人覺得這不算是個事(超50%的人覺得無所謂),又因為當年內戰後的「和解」等歷史原因,這個旗子就一直被沿用至今了…但是,這面旗幟的背後,是美國數百年來的種族主義血淚史。
  • 逆向種族主義!美國白人終於喊出這個詞
    逆向種族主義!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時間裡,美國和英國這樣的西方國家,除了正在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還在經歷一場反種族主義和性別多元化的「革命」的浪潮。當然,並不是所有西方人都認同這場文化層面的「革命」。
  • 「政治正確」的美國為何依然避免不了種族主義?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反種族主義抗議遊行中,三名白人警察和3名白人參與者,為黑人牧師洗腳。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現身抗議活動,加入現場數以千計的群眾一起單膝跪地,聲援美國的反種族歧視與抗議警方執法過當的示威遊行。他們到底是真心實意反對「種族歧視」,還是「政治正確」式的表態?美國高喊「政治正確」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實質改變?
  • ...川普|加拿大_時政|種族主義|皮埃爾·特魯多|美國_時政
    文|William在過去的數周內,由George Floyd的引發的針對種族主義與制度性歧視的討論佔據了世界媒體的頭版頭條。人們看到了非洲裔群體在美國所遭受的制度性歧視,在隨後公布的時長大約8分鐘的視頻當中,人們也見證了警方是如何帶走了一條鮮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