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耗電每個7千瓦 一戶一樁小區電容壓力大

2020-12-14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到8月26日這一天,2016年全年5.1萬個新能源個人指標已全部分配完畢。而後年新能源指標的比例將進一步提升。

隨著國務院和北京市政府對於新能源車的推廣,車主們逐漸體會到駕駛新能源車舒適、便捷、環保的好處,而充電樁數量的不斷增加,也讓曾經擔心「充電不便」的準車主們不再猶豫。

但是,根據2016年8月出爐的《新能源汽車用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顯示,表示未來不會購買新能源車的原因中,除了「已經有一臺」新能源車的選項外,最多的原因就是充電不方便,這一點佔29.9%。

顯然,「充電」仍舊是新能源車推廣的一大瓶頸,在「個人」和「公共」之間是否能找到一個契合點,已經成為解局關鍵。

7月13日,北京市海澱區美英澳新培訓學校租賃會所後購買了兩輛電動汽車,要求在停車位安裝充電樁被拒,於是將北京萬科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更引發了市民對於充電樁建設的關注。

現狀

為建個人電樁  花20多萬買車位

目前的電動汽車續航裡程比燃油車短,而充電時間又比燃油車加油時間要慢。這種特殊性要求電動汽車的充電頻次更多,而較長的充電時間又不符合都市人生活的快節奏。

調查數據顯示,近六成受訪者習慣在夜間充電,而電動汽車的充電頻率為3天以上充一次電。

顯然,在自己家的車位上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個人充電樁,充電時間完全由自己掌控,這才是最方便的。

但個人充電樁的建設卻並非想像的那麼容易。

聯合電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的一個客戶從聯合電動買了一輛北汽EU260電動汽車,總車款才15萬左右,但被物業告知不買車位無法安裝充電樁,結果又花了20多萬買了個車位,才裝上充電樁。「這個客戶家裡經濟條件相當好,所以才這麼做。但再有錢的人,多花這20多萬心裡也懊惱。畢竟這已經抵得上一輛新車了。」

可見,「擁有某一車位的長期使用權」成了絕大部分小區安裝充電樁的必要條件。

「當然這個條件作為業主可以理解。」位於亦莊國風美侖小區的業主王女士說。

「物業告訴我,如果我不買下車位,我在某個車位上安裝了充電樁,別人就沒法使用這個車位,或者這個車位被別人佔用了,我也充不了電。只有我買下車位,安上地鎖,這個車位才歸我個人所有,我才有權利在這裡進行施工,安裝充電樁。」王女士說。

但問題是,很多小區的車位價值不菲。車位售價甚至會超過一輛電動汽車的價格。所以王女士也放棄了安裝充電樁。

探因

車位少建樁難  樓房臨街反成便利

家住豐臺區建邦楓景的趙先生由於家庭原因屬於用車的剛需一族,但因為搖不到燃油車的號,所以申請了新能源車,並如期買了一輛續航300公裡的比亞迪e5。

開上車家裡人的出行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趙先生所住小區在設計車位時數量就不多,隨著這幾年機動車的發展,小區內停車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今小區內停車只能是先到先停,先來先搶。這樣的情況趙先生想擁有自己個人的充電樁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車位,我的電樁沒有地方安裝。」

沒有辦法,趙先生買了電線,從自己家窗戶甩線出來,給車充電,進行所謂的「飛線充」。

趙先生說,「飛線」充電也是得益於他家所住的樓房是小區最外一排,窗戶下面就臨街,中間沒有任何遮擋。其次,雖然他們小區高層塔樓居多,但他家住4層並不算高。第三,他家樓外的馬路邊上可以停車,雖然不是合規的停車位,但是也沒人管。

趙先生花了300多元從網上買來了電線,成功從窗戶甩線出來給自己的愛車充電。

雖然飛線能夠解決充電問題,但其他問題也引發出來。「電線安全問題我倒是不擔心,畢竟只是家裡的220V電壓,不算太危險。」趙先生說,讓他擔心的是樓外側還有人行便道,然後才是停車的馬路,線從窗戶飛出來以後,要放在人行便道上,再伸到車上充電,「我最擔心的是線絆到人。」

除了存在「絆馬索」的危險,「飛線」充電速度慢,趙先生的比亞迪e5如果全部充滿可能要40多個小時,所以他只能是每天開回來就趕緊充。

據趙先生介紹,他所在的小區有三、四個購買新能源車的住戶都是住在臨街的房子裡,這樣才能夠保證他們充電能飛線,而住在小區內部樓棟的住戶則放棄了購買新能源車的打算。

「過去臨街的樓一般都沒人愛買,覺得樓下過車停車很吵,現在反而成了我們的優勢。」趙先生說。

車位標準近10年出一次

車位問題成為個人充電樁安裝最主要的攔路虎,這個問題由來已久。

1994年北京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本市新建改建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實行指標管理的通知》,但只是提到:居住5萬人以上的居住地區要考慮設置地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停車場標準為用地0.3公頃(3000平米)。如果以小型車車位的2.5-2.7米寬、5-6米長的標準來計算,即便是最小的停車位,也得12.5平米一個。再刨去停車位之間行車道的話,3000平方米頂多只有200個車位。這樣5萬人以上的居住區,每250個人才有1個車位,按照中國普遍的3口之家來計算,每1個車位也需要供80戶使用。

2002年,北京市出臺了《本市新建改建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指標的通知》,1994年的標準隨之廢止。2002年的標準中對居住區機動車停車場做出了新的標準要求:在三環路以外的(包括舊區改造和零星加建的住宅)地區,按每千戶500個車位標準設置;在三環路以內、二環路以外地區,按每千戶300個車位標準設置;二環路以內舊城及危舊房改造區、歷史文化保護區等特殊地區車位標準應另行研究。中高檔商品住宅按每戶1個車位標準設置,高檔公寓和別墅按每戶1.3個車位標準設置。

所以,從這兩個時間節點來看,2002年之前的居住區,難具備安裝個人充電樁的基本條件。由於現在很多人家都有超過1輛機動車,所以即便是2002年以後嚴格執行市政府要求建成的小區,也不敢保證能夠滿足「一車一位」。沒有自己的專屬車位,個人充電樁自然無法落地。

電樁一戶一個  小區用電壓力大

2002年以前的小區沒有安裝個人充電樁的地方,2002年以後的小區即便有地方,但也存在另一個桎梏——電容量不夠。

電動汽車充電樁分為兩種,一種慢充樁,是在現有居民供電體系的基礎上,採用單相220V或三相380V電壓,輸出功率5-10kw。另一種是快充樁,使用380V電壓,20kw的大功率。家用個人充電樁一般都是使用慢充樁。

儘管是慢充樁,仍舊需要考慮到小區的電容問題。在小區裡,一家一根充電樁,可行嗎?

北京交通大學新能源研究所副教授蘇粟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家一樁肯定不現實,「它將給整個電網帶來巨大的壓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一個擁有500戶業主的小區一般設置兩到三臺變壓器,平均每臺約為1000kva(千伏安),那麼該小區的功率視為3000kva左右。

蘇教授介紹,添加無功補償裝置後,小區的功率因數能達到0.9以上。如此計算,功率為2700kw(千瓦)。再加上電網需要一定的預度,小區實際使用功率還不到2700kw。

如今北京新建小區用電標準為每戶用電容量為6千瓦,考慮到錯峰使用及並非每戶都用足6kw,可以說3臺變壓器並不十分富餘。

如果充電樁的線路引自住宅用電,目前慢充樁的輸出功率一般為7kw,即相當於多了一戶人家。如果500住戶全部安樁,則意味著用電容量增大了一倍,原有的電網肯定無法承受。就算是以功率較低的帝豪EV的慢充樁3.3kw來計算,則相當於多了200多住戶,小區電網依然壓力巨大。

蘇教授指出,如果一家一樁,小區就面臨換變壓器及改造的成本。一臺1000kva的變壓器一般為20萬元左右,算上走線等,數目龐大,一戶一樁並不現實。

個人電樁建的多  刨後鋪路太顛簸

在進行的300人調查問卷中,個人充電樁安裝困難的最主要原因還不是車位限制和電力條件,而是來自於物業的阻力。20.2%的受訪者表示居住地的物業部門並不配合他們安裝充電樁。

當然物業也有物業的理由,物業的理由除了電力條件和車位問題外,還提出了一個理由:破壞小區整體景觀,且不好管理。

家住通州梨園某小區的張先生去年底買了一輛電動汽車,諮詢了物業安裝充電樁的問題,物業的答覆是:只要是從自家走電,隨便裝。

於是張先生就約來了電網工作人員建充電樁。工作人員把電從張先生家引出,但是要穿過小區的一段路面,考慮到小區路面水泥層比較薄,為防止以後有重型車經過會反覆碾壓管線,電網工人建議在埋電線的路面鋪一條減速帶。於是張先生就照辦鋪了減速帶。待充電樁安裝好後,張先生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可隨著小區裡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張先生發現小區裡安裝充電樁的不只他一個。而且這些安裝充電樁的都有一個共性,路面埋管線的地方都鋪了減速帶。建一個充電樁,鋪一條減速帶,結果一條路上出現了兩三處減速帶。

「這以後要是小區裡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那這路面上開車還不跟坐船一樣啊。」張先生自己也對此頗為無奈。畢竟自己也是個人電樁的使用者,率先起了這個頭,不好說別人什麼。

電樁安裝方式不同  影響小區整體形象

據《法制晚報》記者走訪了解,現在個人充電樁根據建樁公司的不同,規格並不統一。其中比較多的一種是立柱式,還有一種是壁掛式。立柱式可以直接立在車位旁邊。壁掛式則需要安裝在牆上。如果小區裡這兩種充電樁混合使用,勢必會從視覺上造成混亂。

建充電樁走線的方法,也是兩種。一種是挖溝讓電線入地,另一種是甩線,讓電線通過支架上天。前者需要對小區道路破土動工,雖然電線入地相對安全,但也影響小區道路美觀。後者雖然不需要破土動工,但線從建築物牆上或者通過支架在半空走,非常影響小區的整體美觀,而且還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對此,物業也很無奈。張先生所在的小區物業經理說,既然國家要求支持新能源車,我們也大力支持,這也是為了讓業主方便用車。但以後一旦安裝多了,就跟小區裡私自安裝的護欄、頂棚一樣,很影響美觀。

至於物業擔心的管理問題,尤其是引發業主之間的矛盾,也確實存在。「畢竟走線可能要經過別人家的外牆或者地面,如果鄰居擔心電線有問題而不讓安裝,雙方就會產生衝突。」

這一點,張先生也有所體會。他家建充電樁時雖說電來源於自己家,但自家樓下一層私搭亂建了一間房子,結果走線的時候,他家一層鄰居就不同意,稱張先生家充電樁的電線影響美觀。「明明他家的房子是私搭亂建才影響美觀,怎麼他倒有理了?」隨後張先生和一層鄰居發生了爭執,最後一層鄰居自知理虧,雖然允許張先生建了充電樁,但還是說以後再擴建小院的時候,「你必須把線給我挪走。」

說法   專家:用地產權單位不同建樁有難度

停車位不足、電容量不夠,這二者已經成為阻礙個人充電樁發展的攔路虎。而即便克服這兩個問題,能夠建設個人充電樁的小區,又會隨著個人充電樁的增多,引發出鄰裡矛盾、安全隱患、環境破壞等方面的問題。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城市規劃系葉盛東教授認為,個人充電樁的安裝也要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尤其符合用電、用地的要求,不是說車主覺得方便,想裝就能裝。國家大力支持和推廣新能源車的發展是好事,充電樁作為新能源車的配套設施也是必然需要,但這種需要不能違背基本的城市規劃建設標準和法規。不然一人的方便可能會造成日後嚴重的影響。

此外,葉教授認為,中國現有的居住小區不同於歐美或者日本。中國這種小區裡的公共空間,包括車位、綠地所有權比較複雜,有的屬於開發商,有的屬於物業,有的又屬於全體業主,還有的屬於政府街道鄉鎮。雖然政府會出來做很多協調工作,但對於建個人電樁來說確實存在問題。

(記者 王帷 嶽三猛)

相關焦點

  • 買了特斯拉安不上充電樁,小區充電難羈絆新能源...
    由於小區遲遲不能安裝充電樁,老陳年初將近100萬買來的Model S,如今一直躺在車庫裡休息。 車剛買回來的時候,車企安裝充電樁的工作人員就來小區勘察過。走的時候給的回覆是:小區停車場的電容不夠。 小區一共有400多個住戶,像他這樣渴望給愛車安裝充電樁的車主有50多個,其中有30多個是特斯拉車主。
  • 不知道的看過來7KW的充電樁你究竟了解有多少?
    新能源電動車立可珫家用充電樁分為:7000瓦和15千瓦以及30千瓦三種家用充電樁,7千瓦立可珫家用充電樁,充電時間為一小時充7度電,15千瓦的可充家用充電樁,充電時間為一小時,可以充15度電,30千瓦立刻充家用充電樁當然就有一個小時可以充30度電了。
  • 快遞櫃、充電樁,小區「新基建」缺口大
    來源:解放日報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背景下,市民對社區建設管理有更多期待快遞櫃、充電樁,小區「新基建」缺口大楊浦區長嶺路75弄鳳城三村內,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仍隨處可見。高先生告訴記者,人臉識別門禁幾乎覆蓋小區各個出入口,外人很難進入小區,比較安全、方便。相比之下,快遞投遞領取則「原始」多了。高先生帶著記者來到小區東北角的物業用房,底樓一間10餘平方米的房間被改造成「快遞臨時存放室」。只見10個貨架擺了一圈,每個貨架上貼有樓幢號碼。
  • 北京充電樁分布圖查詢及充電收費標準價格
    方非攝  暢的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淑玲表示,這個充電站項目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共建有快慢充電樁共計101個,其中60個直流充電樁,41個交流充電樁。對於一臺容量為20度(千瓦時)的普通新能源車而言,一般使用直流充電樁需要花1小時左右,而使用交流充電樁則需要四五倍的時間。根據測算,該項目每天至少能為500輛新能源車充電。
  • 杭城首個高層回遷小區豐樂苑 終於裝上一戶一表
    這個小區還有著一段並不光彩的「檔案」——在2012年之前,小區拖欠水電費、物業費是常態,500多戶中,拖欠電費的戶數超過一百多戶,拖欠最高時,三幢樓三個月拖欠電費達40多萬元。  豐家兜的三幢高層都沒有裝一戶一表,水電費都需要人工抄表。原物業退出後,每三個月,茅廊巷社區的社工們就進行瑣碎的抄表、結算。每次抄表,社區的14個社工要同時出動,分頭行動,挨家挨戶抄表。「從下午4點半到晚上7點半,要抄兩三個晚上,遇到人不在,還要再一次次聯繫房主,查漏補缺。」每次抄表後,社工們將水電費、樓道燈等各項費用公布在樓道裡,花幾個晚上在小區設點代收費用,再與水電部門結算。
  • 住宅小區地下車庫充電樁設計 負荷等級及負荷計算 諧波治理
    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路線圖,電動汽車續駛裡程大,充電時間短以後,其普及率將提高。對居住小區,以續駛裡程300km進行計算,可行駛裡程約120km(冬季環境溫度低,電池電量會衰減,或使用幾年電池反覆充放電電量會衰減,或冬、夏季還要開空調),以每天平均通勤裡程約24km計算,則每臺電動汽車需要每5天充一次電,即車位與充電樁比例為5∶1,按總車位的20%設充電樁。
  • 南寧:240個老舊小區有望增設充電樁
    2020-08-07 15:02:18 來源:南寧晚報原標題:南寧今年將拿出9200多萬元支持新能源公交車購置和充電樁等建設今年240個老舊小區有望增設充電樁至今年底規劃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4000個發布會透露,截至今年7月31日,南寧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7674輛;已建成電動汽車充電站(點)782個、新能源汽車專用停車位3652個、充電樁5060個、充電插座5235個。示範單位92個。
  • 上海公交超級電容車亮相街頭,「高大上」充電樁5分鐘就能為車輛...
    近日,上海公交930路與長期使用的柴油車說「拜拜」,全線投入清潔環保的超級電容車啦!兩根「高大上」的充電樁矗立在終點站,駕駛員只需要在駕駛室內動動手指,即所謂「一鍵操作」,按下按鈕,就可操控車輛頂部的充電裝置與充電樁「接觸」進行充電。
  • 九江柏林印象小區:充電樁竟安在了人行道上?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記者 歐陽夢瑤)近日,家住柏林印象小區的洪女士反映,最近物業準備在小區內安裝電動車充電樁,本來是一件好事兒,可沒想到這充電樁安裝的位置卻引起了不少爭議。據洪女士反映,小區物業把充電樁設置在人行道上,佔據人行道大半位置,居民正常通行受影響。記者來到柏林印象小區查看,在小區18棟、19棟樓下的草坪上安裝了一排充電樁,可供十輛電動車同時充電,確實也佔用了大半人行道。
  • 個人充電樁可以接220V的家用電嗎?有哪些注意事項?
    從充電技術來看,目前比較主流的為快充,慢充,快速換電等方式;從充電位置來看,公共充電樁、專用充電樁、個人充電樁幾種,前兩者基本上都有相關企業自己籌建運營,所以對個人影響較小。對於個人充電樁來說,申請流程是比較繁瑣的,特別是在小區自建充電樁,用電是最坑的,很多時候物業會給你算商業用電的價格來收。
  • 山東省重點城市主要社區將建設2000臺充電樁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山東省電能替代促進會、山東省物業管理協會將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山東省居民小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相關企業充電設備與配電系統安全監測預警等技術研發,提高充電設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升服務保障水平。
  • 智能化充電樁:疏堵結合,治理小區私拉電線充電亂象
    今年,市城區街道辦事處聯合住建局房管所,在市區居民小區大力推行智能化電動車充電樁,既解決了廣大居民電動車充電難題,也治理了小區內私拉電線為電動車充電的亂象,進一步杜絕了安全隱患。王麗是西平路社區壹號公館小區的業主,平時騎電動車上下班的她時常為電動車在哪充電感到苦惱。最近小區在地下車棚新投用了智能化充電樁,每次刷一塊錢就可以充電4個小時,這讓她覺得非常方便。壹號公館小區業主王麗:「以前我們都是從樓上面甩根電線下來,在樓下充電,安全隱患特別大。有了這個充電樁,現在充電方便了很多,安全係數也高。」
  • 如何在小區停車位安裝充電樁?車主可以這樣辦
    是否所有的小區停車位上都能安裝充電裝置?需要哪些材料和手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個小區物業中心,以及國網成都供電公司。自家小區車庫要報裝私人充電樁有哪些程序呢?記者了解到,首先需要到電網營業廳申報,如果電網支持,只要找具備資質的公司將汽車廠商提供的充電器安裝在自家即可。值得注意的是,除此之外,還需要經過小區物業中心同意。那麼,在成都,在私家車位安裝充電樁容易嗎?
  • 智慧社區充電樁 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
    依賴社區的各類公共及家庭的多種智能終端(樓宇對講、智能停車、智能家居、智能電梯等)能互聯互通及數據交互,集社區基礎設施、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社區物聯、智能家居等於一體,利用雲服務平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了社區內部及社區和家庭的智能管理,設施設備互聯互通,為各種業態、形態的社區量身打造先進、靈活、穩定、開放的社區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面向最終用戶提供網際網路+的智慧應用。
  • 今日神評論:你家小區物業允許你裝充電樁嗎?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你家小區物業允許你裝充電樁嗎~】,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因緣際會,2019款威馬EX5智行2.0Extra創新版400,補貼後17.98
  • 小區內有停車位,可以安裝充電樁嘛,怎麼申請?
    買了新能源汽車後,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充電的問題,目前來說的話充電有共用充電樁和私人的,共用的可以隨時隨地的用,但是遇到車滿的時候也是比較著急的事情,所以在家充電的方便便捷,其實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時候都會贈送充電樁,
  • 同小區不同電價 鄭州一小區交房5年1700餘戶用電未實現一戶一表
    □頂端新聞記者劉遠懷交房5年,多次要求「一戶一表」,鄭州市謙祥萬和城小區A區的供電計量方式至今還是「總表計量」,而同一小區的B區和C區則是「一戶一表」。談起「總表計量」的供電計量方式,李先生表示他們小區3層樓12戶居民共用一個電閘。「有一家用電出問題,12家都會停電。」記者了解到,該小區後交房的B區和C區均採用了「一戶一表」的供電計量方式。為何A區的供電計量方式遲遲沒有改為「一戶一表」呢?
  • 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的區別是什麼?
    題目中的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是按充電方式分類的,其實還有一種,那就是交直流一體充電樁。現在很多國家都提倡環保,提倡純電動車,像深圳也是鼓勵用戶買電動車,而且還有補貼,很多小區都安裝有充電樁。那麼交流充電樁和直流充電樁怎麼區別呢?
  • 南寧鼓勵老舊小區增設充電樁和專屬停車位
    8月6日,南寧市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通報稱,目前,南寧市已建成充電樁5060個,充電插座5235個;下一步,將加快公共機構、居民小區和城市專用停車場、商圈、加油站等區域的充電設施建設,在主城區合理規劃建設快慢充互補的公共充電站。
  • 6月提特斯拉 車主小區安充電樁遭重重阻礙
    除了公共場所設置的充電樁,如果自家小區或者車位上能有個充電樁那就再方便不過了。在濟南,想要在車位上安裝個充電樁並非不可能,但是市民翟女士在申請安裝充電樁的過程中卻遇到了沒想到的麻煩。(中間便是王先生家的車位,充電樁安裝在靠牆一側,不會影響旁邊車位的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