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當56歲的連姆·尼森憑藉一部《颶風營救》紅遍全球的時候,這部連他自己都並不看好的小成本動作片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2500萬美元的成本,換回全球2.26億美元的票房。
隨後《颶風營救》又成功推出了第2部和第3部,這3部影片的成功,也引發了一個「營救電影」的新風潮。
在《颶風營救》系列3部中,主演陣容除了飾演父親的連姆·尼森和飾演女兒的瑪姬·格蕾斯,飾演母親的法蘭克·詹森也是貫穿了整個系列。
出生於荷蘭的法蘭克·詹森,在1995年的007電影《黃金眼》中成功飾演了邦女郎,後來在《X戰警》中她也有出色的演出。
也可能是她對於《颶風營救》中那個離異且女兒遭遇不測的母親角色依舊戀戀不捨,這不在2020年的新電影《明信片殺戮》中,她再次出演了一個類似的角色。
說到《明信片殺戮》的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也絕非等閒之輩,這位來自波赫的導演,曾經憑藉《無人地帶》獲得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憑藉《死於塞拉耶佛》獲得了第66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影片的演員陣容除了女一號法蘭克·詹森,男一號角色摩根則由在著名美劇《行屍走肉》中有驚豔表現的傑弗裡·迪恩·摩根飾演。
《明信片殺戮》的故事模板基本上與《颶風營救》一樣,所不同的是《明信片殺戮》中摩根的女兒和女婿在異國直接被害死,身為父親的摩根則憑藉自己當警察的經驗,身赴異國去調查女兒被害的兇手,為女兒復仇。
影片的前後兩部分故事劇情的銜接還是落差很大的,前半部分的鋪墊看上去還挺有吸引力的,怎料後半部分的收尾則很有些虎頭蛇尾的感覺了。
對於片中連續作案的兄妹兩人的角色設定,兩人根據那些大師的經典畫作和雕塑來作為殺人的模板,這種變態的殺人手法,很有些布拉德·皮特的經典電影《七宗罪》的感覺。
只不過,儘管《七宗罪》看上去已經很有沉悶感,但是《明信片殺戮》的沉悶感則更重。
這部影片全片也沒有出現讓人提神的動作場面,唯一的一場汽車追逐戲份,也是拍的毫無亮點。
好在影片對於懸念的設置還算有模有樣,沒有出現那種看了片頭就能猜到結尾的低級模式。
我可以說影片是一個「很文藝範的復仇故事」嗎?
記得幾年前韓國巨星李秉憲和崔岷植合作過一部復仇題材的影片《看見惡魔》,雖然影片中充斥了太多的暴力血腥和少兒不宜,但是就整體觀感來說還是很爽快的。
最起碼,要比《明信片殺戮》此類文藝和懸疑雜糅的很不融洽的「偽復仇片」看起來帶勁吧!【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