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與疾病密切相關?來聽院士講述如何「病從口看」

2020-12-15 南方新聞網

12月12日,由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安安有約—藥品科普大講堂」第37期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帶現場觀眾認識基於口腔檢查的智能健康護航系統。

  你了解自己的口腔嗎?唾液裡有哪些成分?口腔微生物與身體疾病有什麼關係?12月12日,由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安安有約—藥品科普大講堂」第37期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帶現場觀眾認識基於口腔檢查的智能健康護航系統。

杜如虛院士作報告。

  唾液中微生物可達700多種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但是今天我給大家講講『病從口看』。」在講堂的一開場,杜如虛講道,健康護航包含三方面:治未病、治病與大病恢復,「但是口腔都有些什麼呢?又與身體健康有著怎樣的關係呢?」杜如虛向觀眾拋出問題。

現場觀眾。

  想從口腔來「認識」疾病,可通過唾液分析、口腔影像分析與舌象分析三種方法實現。杜如虛講道,在舌象分析方面,中醫認為舌象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如從舌神、舌色、舌形、舌態等方面可反映出舌象特徵,病情進退、外感熱病等則可在舌象上有所體現。

  在唾液分析中,杜如虛介紹道,唾液中95%是水分,而剩下的5%則有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游離形式的微生物與細菌物等,以及牙斑等或黏膜表面的微生物。儘管人的肉眼無法看到,但唾液中的微生物可達700多種,如唾液鏈球菌和緩症鏈球菌等。

  如此多種類的口腔微生物,對人體會產生哪些影響呢?杜如虛講道,口腔微生物不僅與口腔疾病相關,也與全身系統的疾病相關,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類疾病。「經常得牙周炎,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1.5至2倍。」杜如虛提醒道。

  「病從口看」將成為新一代主流技術

  了解到口腔微生物種類繁多,但相關的研究進展如何呢?美國人類口腔微生物計劃通過十年研發,破解人體不同的口腔微生物基因,尋找微生物與疾病間的關聯。杜如虛舉例講道,例如牙周炎與口腔細菌相關,炎症、風溼疾病的口腔相關標誌物則是一氧化氮、活性氧。

  也就是說,在唾液分析時,通過特定標誌物可以辨認對應疾病,口腔微生物也逐步成為疾病的預警窗口。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家庭生活中頻繁出現可攜式檢測裝置的使用,便利實時獲得檢測數據。杜如虛認為,智能健康護航系統面臨一些挑戰與問題,如個體差異性大、數據採集能力有限、疾病相關數據較少等,從而易導致數據孤島。

安安有約藥品科普大講堂現場。

  杜如虛提出與廣東省中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等進行合作研究的智能健康護航系統,在軟體上藉助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使用如唾液分析指標、口腔圖像等信息,運用AI打通從分析方法到檢查指標,再到對應疾病的路徑。

  目前國內對可攜式唾液檢測的研究仍在不斷進行,杜如虛分析道,「相較於傳統的方法,用人工智慧技術來對疾病進行預警,具有一定的優勢,系統可以通過不斷檢測實現更新。『病從口看』將成為新一代主流技術。」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劉佳榮

相關焦點

  • 張志願院士:口腔疾病應以預防為主
    新華網上海8月23日電(劉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志願是我國第二個口腔醫學領域的院士,他為我國口腔頜面外科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貢獻。日前,張志願參加了「暑期院士專家系列科普講座」之「行為評估與健康幹預」 講座,給大家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口腔疾病課。
  • 如何「病從口看」?「安安有約——藥品科普大講堂」第37期告訴你
    講座邀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教授作題為《病從口看——基於口腔檢查的智能健康護航系統》的專題講座,吸引了眾多觀眾現場聽講。講座現場。記者謝偉東 攝在講座中,杜如虛教授通過唾液分析、舌象分析等方面介紹了「病從口看」的基本原理,並從硬體和軟體方面闡述了該系統的組成部分,利用唾液分析器、口腔內窺鏡等儀器進行圖像分析和疾病監測。其中,基於口腔檢查的智能健康護航系統在鼻咽癌診斷等領域的應用,該系統可通過醫療網際網路平臺連接醫生、患者以及藥劑師等,提高就診效率。
  • 美國等最新國際研究: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關
    關於腸道菌群對健康的影響是國際熱門的研究內容,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調與2型糖尿病、肥胖、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動脈粥樣硬化、部分免疫疾病、心理疾病等等密切相關,其實這樣與中醫的「脾是後天之本」非常符合的,說明消化系統不僅僅是消化食物這麼簡單,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粘附在牙齒表面的黃白色物質,竟是導致口腔疾病的「罪魁禍首...
    新生兒出生6小時就可以在口腔內發現細菌,可能為來自母親產道的大腸桿菌和鏈球菌。 隨著母親及親屬餵養與看護,口腔內的微生物可傳遞到孩子口中,一歲的嬰兒口中就可以分離出放線菌、乳桿菌、梭桿菌、念珠菌和纖毛菌等。學齡前兒童口腔內的微生物組成就已和成年人相近似了。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1月16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會在京召開。高福等24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家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裡,中國科學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產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屆到第二十一屆)8次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大會,選舉並產生來自中國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8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擁有來自46個國家的600餘名院士、通訊院士和榮譽委員。
  • 多篇文章聚焦腸道菌群與多種人類疾病發生之間的密切關聯!
    腸道微生物組如何與免疫系統互聯來誘發膽汁淤積性肝病的發生?除了遺傳因素,與西方生活方式相關的環境因素(如飲食、肥胖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會增加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這種疾病起源於腸道上的上皮細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屏障"細胞積累突變並獲得惡性特性,更好地理解負責結直腸癌發展的分子機制對於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來有效地對抗這一致命疾病是至關重要的。
  • 抗菌牙膏不會影響腸道菌群和口腔微生物
    2016年5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小型隨機試驗測定,一些含有抗生素三氯生的個人衛生用品,如肥皂和牙膏,對微生物群落或內分泌功能沒有重大影響。這項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mSphere上。「有很多人害怕三氯生,但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沒有發現任何相關的支持論點。「醫學博士Julie Parsonnet說,「當大多數抗生素應用到人類中,這些抗生素是微生物群中的原子彈,但我們發現,當人們通過正常家庭用品接觸到三氯生後它沒有對我們的微生物生態系統造成重大衝擊。」近年來,人類微生物組的構成變化與疾病,如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和肥胖,產生了關聯。
  • 美研製新口腔噴霧劑 可殺99.9%傳染性微生物
    他們研發出一種口腔噴霧劑,能預防細菌進入人體,並提供持久的殺菌消毒作用,能有效殺死吸入空氣中99.9%的傳染性微生物。研究人員指出,這也是目前市場上抗呼吸道病菌噴霧劑中的第一例產品。該噴霧劑名為「哈洛口腔殺菌劑」(Halo),由美國克利夫蘭的奧西斯消費者衛生保健公司開發。「呼吸道疾病是造成全世界發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病毒感染預防方面的努力卻收效甚微。」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0年度臨床...
    中心主任張志願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黨委郭蓮書記、中心名譽主任Tonetti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執行院長蔣欣泉教授、副院長楊馳教授、九院學科規劃處許鋒處長以及各研究項目PI出席本次會議。
  • 微生物與礦物相互作用:看不見的微生物如何變成堅硬的礦物?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製作: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那麼,微生物與礦物相互作用的模式是什麼?他們在地球生物學的作用怎樣?礦物-微生物作用的類型分為礦物的沉澱、溶解和轉化(氧化-還原過程)。礦物的沉澱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白雲石。有生物存在的話,白雲石就比較容易沉澱出來;沒有微生物存在的情況下,白雲石就不容易沉澱。
  • 學會這4點,正確維護口腔衛生,預防口腔疾病!
    審閱者: 信義(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我們從小就知道,每天都要刷牙,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在「假裝刷牙」,如何正確而有效地口腔衛生維護,你都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 一、什麼叫口腔衛生維護?
  • 秦楠:微生物組學的產業前景
    人體內存在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遠高於人體細胞的數目,這些微生物對人體健康不可或缺。宏基因組技術是研究未知微生物的利器,得益於NGS技術的發展及研究的不斷深入,測序成本不斷降低,大量微生物組學研究廣泛開展,科學家發現一系列人類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類風溼、結腸癌、心腦血管疾病及一些精神類疾病等都與人體微生物相關。
  • 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都有哪些
    核心提示: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的人發生口腔疾病,口腔疾病是不分年齡的,不管是老年人,青少年,甚至是剛出生的嬰兒都是會發生口腔疾病的,今天主要給大家講述的就是關於兒童常見口腔疾病的簡單介紹,如果您家也有寶寶的話,不妨花點時間看看這篇文章,不會耽誤您太多時間的。
  • 生命早期微生物接觸和過敏風險:如何預防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口腔微生物群經歷了顯著的重組:分娩時,主要由丙酸桿菌或乳酸桿菌組成新生兒口腔微生物群,而在6周大時,大多數口腔樣本中以鏈球菌為主。HMO還通過充當可溶性誘餌受體來影響上皮屏障功能,該受體會阻止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附著在上皮細胞表面糖上。已經提出,這有助於預防腸道以及呼吸道和泌尿道的傳染病。低濃度的HMO乳酸-N-巖藻糖糖III與嬰兒發生牛奶過敏的可能性增加相關。
  • 魏輔文院士團隊揭示:食性驅動大、小熊貓腸道微生物趨同演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所魏輔文院士團隊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上發表了題為「Diet drives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gut microbiomes in
  •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受聘山東大學雙聘院士
    7月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雙聘院士聘任儀式在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舉行。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參加儀式並為趙國屏院士頒發聘書。趙國屏院士在發言中表示,很高興受聘為山東大學雙聘院士,自己將繼續發揮專長,為山東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作出貢獻。隨後,趙國屏院士為在場嘉賓和線上參與的師生作了題為「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到微生物組「會聚」時代的生物醫學研究」的報告。報告中,他介紹了與山東大學良好的合作基礎及微生物基因組學在疾病診斷、診療中的重要地位。
  • 孕前口腔疾病危害大,準媽媽們千萬不容忽視
    處於妊娠期的準媽媽,在生活各方面都有很多的不便,其中,看牙就有諸多的禁忌。妊娠期牙病來襲,卻不知道能不能去看牙,這是很多準媽們的困擾。那麼當孕婦面對棘手的口腔問題時,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為什麼懷孕期間牙齒容易出問題?
  • 貓咪有什麼口腔疾病?如何治療貓咪口腔疾病
    口腔疾病的發生一般有如下過程:食物存留,發酵——牙菌斑刺激牙齦——結石和/或牙齦炎——牙周炎——重型口腔潰瘍或是由於突患疾病,免疫力下降,由牙菌斑直接形成嚴重的口腔潰瘍。當獸醫師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首先會確認是否有牙結石的存在,如果有的話,就會先進行麻醉洗 牙,並配合抗生素治療,而日後除了每天刷牙來減少牙結石的形成外,也必須定期麻醉洗牙來預防牙周病的形成。
  • 「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眼科微生物研究基地」落戶山西...
    12月2日,參加中組部舉辦的「院士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山西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院士蒞臨山西省眼科醫院訪問指導,並向醫院授牌「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眼科微生物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