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定在2024年發行的一萬元紙幣樣本,澀澤榮一
將於2024年(令和六年)發行的新版一萬日元、五千日元、一千日元紙幣上的肖像已經決定變為澀澤榮一、津田梅子、北裡柴三郎三人。新版紙幣上的三個「新面孔」都是明治時代分別在經濟、教育、醫學領域奠定近代日本基礎的偉人。
在對首次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的和制年號充滿期許與歡迎的氣氛中,新幣發行似乎也得到了預想之上的好評。這股久違了的明治偉人風潮的復甦,不禁讓我回想起自己為偉人傳記而心胸澎湃的年少時光。
在戰後日本的教育中,偉人教育已經完全被淡化,但是,偉人追求的理想以及他們的生平會成為培養孩子們夢想的最好教材。日本全國的小學從去年4月起,中學從今年春天起都開設了「特別科目 道德」課程。我希望在迎來令和新時代之後,能夠積極深入開展「偉人教育」,幫助孩子們形成健全的人格。
實業家澀澤榮一
新版紙幣上的三個「新面孔」與前兩次(1984年、2004年)新版發行紙幣一樣,都是選自「國民熟悉的明治以後的知識分子」。澀澤榮一不僅參與過500餘家企業的創設與扶植,還參與社會福利以及教育機關的創設,被譽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在本國第一主義以及財富集中於少數富裕者的利益至上主義、股東資本主義加速的環境中,澀澤倡導的「在追求經濟的過程中也需要講道德」的「道德經濟合一論」再次受到矚目。
最近,大企業醜聞頻傳,經營高層出面道歉的事件時有發生。每當看到這些人深深鞠躬低頭的樣子,對於企業形象問題,我就會覺得他們應該重新學習澀澤精神。
津田梅子,1890年在美國布林茅爾學院留學時
津田梅子七歲留學美國,是創設津田塾大學女子教育的先驅者。北裡柴三郎確立了破傷風的血清療法,被稱為「近代細菌學之父」,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
醫學博士北裡柴三郎
北裡柴三郎關於破傷風菌的論文原稿,1889年
構築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的偉人遍布全國各地,並且被當地人銘記心中。比如被傳為佳話的《米百俵》中的舊長岡藩小林虎三郎。因為戊辰戰爭的失敗,城下町遭受戰火燎原之災,藩士自己也有缺糧之困。身為藩的大參事,小林虎三郎賣掉了其他藩贈送來的慰問品百袋大米,以此籌款,對孩子們的教育傾注全力。培育更多的人材這一教育理念至今仍被長岡市所繼承。
在江戶時代,大阪曾與「江戶八百八町」、「京都八百八寺」齊名,被稱為「浪速八百八橋」,橋的實際數量約有200座。與江戶多數為幕府建造不同,大阪除了高麗橋等一小部分以外,其餘大半的橋均由町民所建。「八百八橋」作為表現浪速町民的氣魄與力量的詞彙被沿用至今。
讓孩子們以養育自己的故土為榮,了解偉人的足跡是最快捷的方法。近年來,圍繞道德教育的應有狀態,很多地方都對有關偉人的教育方法以及評價方法等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其中就提出了「跟隨故鄉偉人」、「以偉人為路標」的理念。在該理念之下,逐漸產生出把故鄉偉人的名言、業績融入教育當中,讓孩子們擁有未來夢想和目標的嘗試。戰後的教育環境中,運用偉人傳記等作為教材的事例已經減少到驚人的程度。這是在戰後佔領政策下,受聯軍總司令部(GHQ)強行推動否定一切戰前教育的教育政策影響的結果。
在藤原正彥氏的《日本人的驕傲》(文春新書)一書中,介紹了有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參加的、以18歲以上的男女為對象進行的世界價值觀調查的結果。200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人的「為祖國驕傲」一項幾乎位於世界末位。這正是戰後的自虐歷史觀的投影,與戰後和平的日本在國際上獲得的高評價形成巨大的反差。
在令和時代拉開帷幕之際,安培晉三首相代表國民所做的致辭中表達了以下決意:「創造出和平且充滿希望的、值得自豪的日本輝煌未來。」
「令和」年號發表後,在記者見面會上發表講話的安倍晉三
日本已經在世界上第一批進入少子老齡化社會,到底如何應對這一局面,並沒有先例可以參考。支撐國家發展的15—64歲的適齡生產人口也在急速減少。既有總額已經膨脹到1100兆日元的國家和地方的借貸,還有隨時可能會發生的巨大自然災害等,面臨的課題可謂堆積如山。
資源匱乏的日本能夠實現今天的發展,完全得益於對人材培養的傾力。其背景就是因為曾經有過克服艱辛的偉人和支持這些的人們的貢獻。肩負下一個時代的年輕人如果沒有對家人、故鄉、國家的愛,就不會有國家的光明未來,更談不上地方創生。
在AI(人工智慧)的發展和全球化進步的今天,與明治的維新期相同,社會正處在巨大的轉型期。10年、20年之後社會所應有的狀態和工作的形態都將發生巨變。為了培養多樣性的人才,必須要做各種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偉人教育」。
(本文的日語原文首發於《產經新聞》,2019年5月23日,原題《將偉人教育應用於人材培養》,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除特別註明外,文中圖片均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