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具有能帶可調的超薄多孔氮化碳集束體應用於同步光催化分解水和苯甲醇選擇性氧化反應

2021-02-15 X-MOL資訊

將太陽能向化學能的轉化是能源催化研究領域中一項意義重大且具有挑戰性的課題,由半導體光催化劑產生的電子和空穴實現同步高效利用是該領域的研究目標。石墨相氮化碳作為一種性能優異、廉價易得、穩定無毒的聚合物半導體,具有良好的商業開發和應用潛力。在熱力學方面,氮化碳的能帶位置可驅動水分解以及有機氧化還原反應的進行。但塊體氮化碳(BCN)受形貌、聚合度以及缺陷的影響,表現出比表面積小、可見光利用率低、光生電子-空穴易複合等問題,不利於其在光催化領域中應用。通過自組裝合成超分子前體,最終在分子水平上調控CN的形態和組成的思路可以被用於CN材料的設計與合成,進而提升其光催化效率。近日,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蔣保江研究員報導了一種超分子組裝前驅體策略合成的能帶結構可調超薄多孔管狀氮化碳集束體,用於同步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和選擇性苯甲醇氧化合成苯甲醛,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性能和循環穩定性。

圖1. 海葵狀氮化碳(CAN)的合成過程及分子結構示意圖。此項工作中,利用三聚氰胺與L-精氨酸作為超分子組裝模塊,通過醯胺化反應和分子間氫鍵協同自組裝,合成出具有非對稱多層級形貌的前驅物(L-ArgM),進一步煅燒獲得產物較好保持了前驅物的形態,獲得超薄多孔管組裝成的氮化碳集束體結構(ACN14),並在ACN14共軛骨架邊緣引入醛基。

圖2. L-ArgM和ACN14的形貌及結構表徵。

圖3. ACN14和BCN的DOS計算結果以及能帶。該策略合成的氮化碳具有優異的可見光吸收和光生電荷分離和傳輸動力學性質。通過調節原料比例可以達到調控碳氮元素比以及能帶結構的效果,以滿足不同催化反應。價帶位降低導致ACN具備更強的氧化能力,具備光催化分解純水生成氫氣和雙氧水的能力。通過在反應體系中加入苯甲醇快速消耗水氧化過程產生的氧化物種,實現了同步高效光催化分解水制氫(95.3 μmol/h)與高選擇性苯甲醇氧化為苯甲醛(轉化率:90.9%; 選擇性:99.7%),並利用氫同位素標定與檢測確認了產生氫氣的H來源於水,利用ESR證明苯甲醇的氧化動力來源於水氧化產生的活性氧物種。

圖4. ACN14和BCN的光解水制氫與選擇性氧化苯甲醇的性能表徵及其機理示意圖。該工作拓展了超分子組裝策略設計合成CN光催化劑的合成策略,並將CN材料用於高效光催化分解水產氫與選擇性有機物氧化反應的偶聯,首次採用低溫氫同位素分離與檢測確認了光催化析氫的質子來源。該工作為有針對性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氮化碳光催化劑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思路。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0, DOI: 10.1002/anie.202013753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黑龍江大學吳寶剛博士。通訊作者為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和蔣保研究員。該文章入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期刊very important paper。Ultrathin Porous Carbon Nitride Bundles with an Adjustable Energy Band Structure toward Simultaneous Solar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and Selective Phenylcarbinol OxidationBaogang Wu, Liping Zhang, Baojiang Jiang, Qi Li, Chungui Tian, Ying Xie, Weizuo Li, Honggang Fu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13753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0066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31333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想要高效有機物光催化轉化反應 這裡是幾個設計思路!
    這篇文章中筆者將針對催化反應中的挑戰和難點簡單介紹一些催化反應的設計思路。光催化反應的效果好壞往往取決於催化劑的設計,而催化劑的晶型、材料的形貌對催化的效率有很大的影響。納米材料的不同晶面的能帶結構有一定差異,光激發所產生的電子和空穴在不同晶面的分布又有所不同。因此當某一晶面富集電子或空穴時,會對應的表現出還原或氧化的性質,以及對所結合金屬離子的選擇性。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碳納米管表面的親核型羰基氧和親電子型的過氧/超氧官能團為過硫酸鹽活化的主要活性位點。本文亮點1. 本研究成功的將碳材料-PMS活化體系應用於苯甲醇選擇性氧化反應中,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得到超過80%的苯甲醛選擇性,證明了活化的PMS在選擇性氧化有機醇類反應中的可行性。
  • 多相光催化甲苯選擇性氧化研究進展
    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尹雙鳳課題組從光催化反應機制、催化劑類型(包括TiO2基、Bi基、CdS基、g-C3N4基等)等方面進行綜述和總結, 分析了近10年來甲苯光催化選擇性氧化的研究進展, 最後結合課題組在該方面的研究積累和認識, 對甲苯光催化選擇性氧化高效催化劑設計、製備以及光催化反應機制和高效光催化反應器的研發等方面進行了展望。
  • 王心晨教授成果精選丨如何玩轉光催化?看看大牛傳授怎麼做
    ., B:無模板法製備碳摻雜氮化硼納米片及其增強的光催化產氫性能光催化分解水產氫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化學能的有效策略,也是解決世界能源和環境危機的一種長久和可持續的方法。本文中作者利用固-氣反應和硼源的分子設計合成了無金屬的碳摻雜氮化硼(BCN)催化劑。
  • 光催化系列初探 近三年光催化領域經典應用舉例及文獻推薦
    半導體光催化技術具有清潔、高效、選擇性等優勢,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本文以應用為線索,對近三年來光催化領域的代表性工作進行列舉,簡單介紹光催化在消除環境汙染物、分解水產氫、CO2還原以及有機反應等方面的一些進展,穿插光催化材料設計、合成、光催化反應細節等,同時有自己的一些淺見,主要達到與大家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如果有什麼不對或不好的地方也請大家批評指正,共同進步,謝謝!
  • 環境工程|光熱催化氧化VOCs:光碟機動熱催化氧化法、光碟機動光熱協同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技術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將VOCs氧化分解為無毒的CO2和H2O,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綜述了國內外VOCs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進展,針對傳統的熱催化氧化技術的高能耗和光催化淨化技術的低效率等問題,重點總結了光熱催化劑的設計理念和對其作用機制的認知,展望了VOCs光熱催化氧化技術未來的發展應用方向。
  • 黑龍江大學井立強課題組:鎳修飾TS-1分子篩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醇氧化及汙染物降
    以O2為氧化劑實現高效光催化有機物氧化轉化過程如醇等有機物的選擇性氧化及有機汙染物降解是當前光催化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成功實現高活性高選擇性的上述轉化過程依賴於設計並製備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傳統的鈦基半導體TiO2等性能不佳且選擇性較低,相比之下鈦矽分子篩TS-1具有豐富孔結構和特殊的Ti中心,有望作為具有工業潛力的光催化材料。
  • 合肥研究院製備直接Z型光催化材料實現對毒死蜱的高靈敏高選擇性檢測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黃行九課題組首次設計製備了一種具有中空結構的直接Z型光催化異質結ZnS/Co9S8,構築出ZnS/Co9S8光電傳感器,可實現對有機汙染物毒死蜱的高靈敏高選擇性檢測。
  • 光催化全解水:借鑑光合系統II的稀土-過渡金屬簇合物|NSR
    PSII酶的核心結構是由四個錳離子和一個鈣離子通過多個氧離子組成的立方烷構型簇合物(下圖c d),其中的多金屬協同催化作用是PSII酶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關鍵。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者報導了一種仿生四核稀土-過渡金屬簇合物LnCo3(Ln= Nd, Eu, Ce),其內核金屬氧結構與團簇類似(下圖a b)。
  • 光催化最新科研動態導讀(2018-04)
    多孔缺陷改良的g-C3N4材料光催化產氫機理圖近年來,石墨相氮化碳(g-C3N4)被認為是最具潛力應用於轉換太陽能量的光催化劑,但是其固有的缺陷在於對可見光吸收不足且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該材料在可見光光催化產氫中的實際應用度
  • 同濟黨員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利用太陽光一步法光催化全解水產氫(不添加任何犧牲劑條件下將水分解成2:1的H2和O2)是最簡單和經濟的綠色制氫方案之一。迄今為止,僅極少數單組份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通過一步法初步實現該反應。金屬滷族結構可通過滷素離子調控能帶結構,具有優異的載流子遷移機制,有潛力解決該難題。
  • 香港城市大學Angew光催化薄膜選擇性催化轉化二氧化碳製備甲烷
    研究背景人工光合作用捕獲氣態CO2排放,並利用太陽光的能量和空氣中的水分子將其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是一項潛在的尖端技術。更多詳情:關注公眾號科研動態(ID:likesci)圖1. 氧化亞銅@Cu-MOF複合光催化劑合成示意圖在眾多光活性材料中,Cu2O通常具有有效的可見光吸收和有利於CO2還原的導帶位置。
  • 【綜述】分子結構設計推進石墨相氮化碳的新應用:從光催化到生物傳感
    ‍‍‍氮化碳是一種具有類石墨結構的二維聚合物材料,由於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穩定性、獨特的化學結構和電子能帶結構,近年來作為經濟、穩定
  • NSC系列10篇,JACS 6篇,催化前沿每周精選丨1021-1027
    將其與用於ORR反應的NiFe-層狀雙氫氧化物和首次由塊狀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串聯繫統組合,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系統高達18.7%的轉換效率,是目前報導的利用高豐度廉價光吸收劑分解水系統的最高效率。該工作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太陽能光電催化產氫的廣泛應用。
  • . | 礦物塗層協調酶 - 光偶聯催化過程中的電子傳遞和酶保護
    經過億萬年的自然進化,酶分子可在溫和條件下實現分子的高效、高選擇性轉化,支撐生命體內部能量和物質的轉化。隨著定向進化技術的提出和發展,酶分子可被進一步改造,以實現在相對極端條件下催化物質精準合成與轉化。然而,輔酶持續供給和底物譜較窄是制約酶催化應用的瓶頸。
  • 同濟化學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利用太陽光一步法光催化全解水產氫(不添加任何犧牲劑條件下將水分解成2:1的H2和O2)是最簡單和經濟的綠色制氫方案之一。鑑於該過程是熱力學爬坡反應且涉及多電子轉移,被認為是化學領域一大「聖杯式」難題。迄今為止,僅極少數單組份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通過一步法初步實現該反應。
  • g-C3N4光催化劑的摻雜改性、形貌結構調控、分子結構優化及異質結...
    研究背景 利用光催化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使大部分有機汙染物降解為小分子無機物,亦可利用光催化技術分解水製備H2,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能源,因而光催化技術在近年來被廣泛關注。光催化劑則是光催化技術的核心部分之一。有效的光催化劑不僅需要具有高活性,還需要具有寬的太陽光響應範圍。
  • 黑龍江大學井立強課題組:鎳修飾TS-1分子篩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醇氧化及汙染物降解
    以O2為氧化劑實現高效光催化有機物氧化轉化過程如醇等有機物的選擇性氧化及有機汙染物降解是當前光催化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成功實現高活性高選擇性的上述轉化過程依賴於設計並製備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傳統的鈦基半導體TiO2等性能不佳且選擇性較低,相比之下鈦矽分子篩TS-1具有豐富孔結構和特殊的Ti中心,有望作為具有工業潛力的光催化材料。
  •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術處理廢水的機制、進展和環境應用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Intimate coupling ofphotocatalysis and biodegradation,ICPB)技術是結合了光催化技術和生物處理的新型廢水處理技術,具有低成本、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等優點,在廢水處理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ICPB體系主要由光催化材料、多孔載體和生物膜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