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印記|河北魏縣劉屯村:咱村有了扶貧微工廠

2020-12-22 河北新聞網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劉屯村。

邯鄲市魏縣劉屯村扶貧微工廠外景。

2017年7月,劉屯村在魏縣扶貧政策的指導和沙口集鄉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利用村內8畝廢棄坑塘,建成兩座二層「扶貧微工廠」,廠房總面積1600平方米,引進了連峰服裝廠、怡怡箱包廠和雲城服裝廠等企業,建成全縣第一家扶貧微工廠,提供就業崗位120個,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0餘人。

2020年6月30日,村民在邯鄲市魏縣劉屯村扶貧微工廠內工作。

2020年6月30日,村民在邯鄲市魏縣劉屯村扶貧微工廠內工作。

把企業車間建到群眾家門口。「企業需要什麼,我們服務什麼」,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全力為企業入駐提供便利,對全村18—45歲、有就業意向和培訓願望的群眾登記造冊,動態管理,跟蹤服務;建立村同心圓微信交流群,實時發布企業用工、群眾就業需求信息;結合企業用工需求,加強崗前實際操作和技能培訓,鼓勵企業擴大規模,規範經營,吸納更多貧困群眾就業。

2020年6月30日,邯鄲市魏縣劉屯村扶貧微工廠。

留守婦女成為在微工廠的就業「主力」。微工廠還為年老的貧困人員提供公益崗位。

2020年6月30日,位於邯鄲市魏縣劉屯村的扶貧微工廠。

2020年6月30日拍攝的邯鄲市魏縣劉屯村的扶貧微工廠外景。

近年來邯鄲市魏縣劉屯村通過開展「三助三辦」「走貧訪貧」、「五個集中」等幫扶行動,熱心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積極發展產業,引進重點項目,不斷壯大集體收入,加大公益事業的投入,提升公共設施建設水平,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 攝影報導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扶貧印記|河北贊皇梁家灣:小核桃開啟新生活
    為此,村兩委和駐村扶貧幹部沒少想辦法。2017年,一個年出欄10萬隻規模的養雞場落戶梁家灣,村裡面終於有了每年5萬元的集體收入;2018年7月,光伏發電站正式併網發電,為108戶貧困戶帶來了收益;2018年10月,以贊皇縣資產收益扶貧核桃仁初加工項目實施主體——利通商貿有限公司為依託,縣政府投入資金在梁家灣建起了扶貧微工廠……「現在,村裡只要有勞動能力的都忙起來了,沒閒人!」
  • ...丨邯鄲魏縣縣委網信辦:「網際網路+扶貧」新模式 踐行網上群眾路線
    採取九種電商模式奮力開創網上銷售新局面 魏縣採取電商企業帶動扶貧、服務站賦能助力精準扶貧、產業賦能帶動脫貧就業、企業品牌培育幫扶創收就業、區域品牌打造助推扶貧創收、「魔豆媽媽」雲客服創就業電商精準扶貧、直播進村創新扶貧、線上銷售促進增收創收等多種措施做好電商扶貧工作,推動全縣電商扶貧工作向縱深發展。
  • 河北魏縣:易地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記者 王守一 攝長城網訊(記者 趙曉慧 任光陽 王守一)「我們小區有圖書館、幸福院,還配套建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在這裡住得很安心。」6月28日,家住河北省魏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賀祥小區的李相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搬到新家後,他的幸福生活開始了。不僅「搬得出」,還能「穩得住」,更要「能致富」。
  • 易地扶貧安置點 趕製新衣迎新年
    新年臨近,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金泉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微工廠」,搬遷群眾忙著趕製苗族傳統服裝及飾品供應節日市場。近年來,丹寨縣引進民族服裝「扶貧微工廠」入駐,吸引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助力百姓增收不返貧。
  • 【脫貧攻堅 · 河北一日】「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深入12個一線現場,河北日報全媒體記者實時記錄河北脫貧攻堅進程成效「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編者按「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踏雪來到太行山深處,在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看望困難農戶。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號角,在這裡吹響。
  • 一心扶貧,卻曾被質疑是騙子
    ,我立刻想到自己從貧困家庭中走出來時有多麼不容易,便毫不猶豫地報名了。」2018年5月,碧桂園集團啟動全面推進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與全國9省區14縣達成結對幫扶協議,將扶貧提升到主業高度。碧桂園河北區域工程技術部邯鄲片區負責人毛偉朋主動提出申請,赴河北省平山縣開展幫扶工作。地處太行山東麓的平山縣,是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2018年9月29日平山縣已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但如何增收致富一直是當地政府部門重點解決的問題。
  • 匯聚磅礴力量 攻克千載難題——河北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河北融媒頭條」將聚焦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生動實踐,通過文圖視融合呈現、全平臺立體傳播,講述好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河北故事。敬請關注。□河北日報記者 潘文靜 張 博 吳豔榮古有愚公移太行,今有萬眾拔窮根。
  • 河北:山區教育扶貧折射「扶貧之路」困境
    教育扶貧是中國扶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在代際間傳遞的重要途徑。河北省石家莊市自2011年啟動的「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旨在讓該市山區6縣的孩子下山讀書、就業,引導家長融入城鎮,改變當地的落後與貧困。
  • 「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河北大名:接單化零為整 生產化整為零
    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從瀕臨歇業到重煥生機,關鍵時刻,多虧聯合會拉了一把。」3月20日下午,大名縣埝頭鄉曹任村扶貧微工廠內,30多名工人正有序忙碌著。工廠負責人曹亞濤說,單打獨鬥面臨原料採購成本高、大訂單無法承接等問題,依託微工廠聯合會不僅訂單穩定,還能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
  • 扶貧印記|河北曲周縣前衙村:科技小院富農家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除了入學後半年學習時間外,幾乎有兩年時間都在科技小院,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開展研究的同時搞技術推廣。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葡萄文化長廊。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葡萄種植基地。 曲周縣前衙村種植葡萄2000餘畝。
  • 邱縣:小小「微工廠」 破解脫貧大難題!
    邱縣:小小「微工廠」 破解脫貧大難題!3月23日,在邱縣南辛店鄉後大河套村的「微工廠」裡,35歲的村民王立英邊忙著給成批的棉服上袖子,邊告訴小編。笑容始終洋溢在她的臉上。王立英誇讚的微工廠是後大河套村扶貧微工廠。坐落在該村村西,緊鄰村小學,接送孩子務工兩不誤。建於2018年底,佔地面積630平方米。2019年5月份正式開工投產,主要是以棉服來料加工為主,銷往北京、滄州。微工廠現有職工32人。
  • 扶貧印記丨興湘集團:翻身記
    編者按:「扶貧印記」短視頻,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南21地、21支國資國企扶貧工作隊的鮮活故事,真實再現湖南國企扶貧故事的「此時此地」。翻身村坐落於鳳凰縣麻衝鄉東部,是一個純苗族居住的深度貧困村。
  • 扶貧印記|河北內丘南劉莊村:金銀花開幸福來
    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南劉莊村是個只有50多戶的小山村,有500畝耕地和廣闊的丘陵山場。10年前這裡主要種莊稼,因常年乾旱缺水,屬於「望天收」,貧困戶一度佔到九成。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內丘縣支持和幫助該村成立了聯豐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選定金銀花種植作為致富突破口,還派駐扶貧工作隊加大幫扶力度。
  • 文化扶貧 志智雙扶 三峽博物館「重博扶貧印記」活動增強脫貧內生...
    巫溪縣通城鎮龍池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華成(右一)走訪貧困戶為助力脫貧攻堅,3年來,三峽博物館深入開展「重博扶貧印記」活動——統籌重慶市流動博物館聯盟赴30多個區縣(自治縣)巡展4802場,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在鄉鎮上
  • 脫貧後,再加一把力(扶貧印記)
    臨江村今年新修的公路。「你做的一切,群眾心裡有桿秤」。何榮軍說,「脫貧後我們還會繼續留下來,為推動鄉村振興再加一把力。」 唐 正 王萬能攝影報導
  • 【法院人的扶貧印記】無所不能的「李三叔」
    【法院人的扶貧印記】無所不能的「李三叔」 2020-12-18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印記】玉峰山,森呼吸!
    【扶貧印記】玉峰山,森呼吸!扶貧幹部幫助建卡貧困戶陳孔秀銷售土雞。龔世紅 攝花椒雞是玉峰山的特色菜品,隨著遊客的增多,這道菜不僅讓遊客品嘗到「舌尖盛宴」,還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 扶貧印記|海利集團:只為苗鄉換新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扶貧印記」短視頻,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南21地、21支國資國企扶貧工作隊的鮮活故事,真實再現湖南國企扶貧故事的「此時此地補抽村位於花垣縣西南部,平均海拔1000米,共5個村民小組,137戶674人,有建檔立卡戶54戶共284人,為純苗族聚集村。補抽村2018年退出貧困村序列,53戶282人已脫貧,剩餘1戶2人各項脫貧指標均已達標,將於2020年內完成脫貧。
  • 魏縣愛心鴨梨「甜蜜」上架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
    特別是魏縣張固村鴨梨主產區,有近300萬斤鴨梨滯銷,其中有很大部分是貧困戶的鴨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貧困戶的脫貧增收。魏縣東代固鎮相關領導介紹道。 中石油河北邯鄲銷售分公司得知該情況後,公司相關負責人主動聯繫魏縣當地政府,深入貧困村與村民就鴨梨滯銷問題進行溝通淺談,在上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聯絡到滯銷鴨梨較多的果農,一次性採購鴨梨近1.5萬箱,發往河北各地近40座中石油加油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